驻乌拉圭使馆 桑梦莲
“渌水清波之上,五彩飞鸟徘徊。”传说中瓜拉尼印第安人以此意命名了乌拉圭河。该河位于乌拉圭西部,起源于巴西南部,流经阿根廷,成为该国与乌拉圭之间的一条界河。一条大河波浪宽,河流是上天的馈赠,孕育了城市的欣荣。在2019年的末尾,我们终于来到了乌拉圭河东岸的两个重要省份—派桑杜省和黑河省,领略了别具一格的乌西部风情。
印象一:永载史册的“英雄城”
12月14日早晨,我们从蒙得维的亚出发,开始向西北行进,从蓝色海岸到草甸如茵,从车水马龙到牛羊成群,从艳阳高照变斜风细雨,风景变幻间,我们便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派桑杜省省会派桑杜市。
在中国,南昌因“八一起义”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乌拉圭也有一座“英雄城”,这就是派桑杜。
雨借英雄胆,须添几分豪气。到了“英雄城”派桑杜,雨势似乎收不住了,一时间大雨如注,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天气里参观派桑杜宪法广场和大教堂,聆听两位历史学家讲述派桑杜那过去的故事,颇有一种沧桑肃穆之感。
派桑杜省北接萨尔托省,东临塔夸伦博省,南毗黑河省。省会派桑杜市沿乌拉圭河而建,并通过阿蒂加斯国际大桥连接阿根廷河间省科隆市和康塞普西翁市,作为乌拉圭西北重镇和战略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英雄城派桑杜”这一称号则是因历史上曾三次抗击葡萄牙人和巴西人的侵略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发生在1864年—1865年间的派桑杜保卫战。
1864年,红党弗洛雷斯将军发动叛乱,企图推翻白党总统贝罗。1月,弗率军首次围攻派桑杜,在派桑杜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下,弗最后以失败告终。但由于得到阿根廷和巴西军队的增援,12月弗卷土重来,再次围困派桑杜并控制了该城水源。1000多名守城士兵面对1.5万余名叛军,敌我力量的悬殊并没有摧毁他们捍卫家园的意志,在此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白党守将戈麦斯将军宁死不屈、浴血奋战,足足抵抗整一个月。经过激烈战斗,800多名守城士兵壮烈牺牲,1865年1月2日城破,戈麦斯将军英勇就义,其“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可歌可泣,世代传颂。
如今,戈麦斯将军已经成为派桑杜乃至乌拉圭的重要精神象征,他的灵柩安放在派桑杜宪法广场地下,广场上矗立着他的雕像,周围铭刻着800多名烈士的姓名,以供世人瞻仰。
宪法广场对面是距今已有160年历史的派桑杜大教堂,这座意大利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教堂曾在“英雄城派桑杜”保卫战中被炮火摧毁,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它重建后的模样。每当整点和半点时就会从教堂钟楼上传来悠远的钟声,为教堂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也让整个城市仿佛都沉浸在这凝重的气氛中。
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大教堂和宪法广场诉说着派桑杜人民血染的风采,而派省北部乌拉圭河畔阿蒂加斯高地则回荡着“独立之父”捍卫自由的呐喊。15日一早,我们驱车前往阿蒂加斯高地,隔河可以看到对岸阿根廷河间省一片绿树葱茏。河畔一个塔状的塑像高耸屹立,棕红色的花岗岩石基上就是乌拉圭国父阿蒂加斯将军的半身像。1811年,这位东岸人民独立运动领袖击溃西班牙殖民军并控制了蒙得维的亚,但由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与西班牙人签署了停战协定,阿蒂加斯不得不率领“东岸人”背井离乡,踏上北移的艰险征途。两个月后,这支1.6万人的队伍最后选择在这片地区“安营扎寨”。1815年—1818年间,乌拉圭和阿根廷东北部五省相继脱离拉普拉塔联合省,组成以他为首的“联邦同盟”,希望建立独立的单一国家,该同盟“临时指挥部”距此仅7公里,阿蒂加斯在此起草了一系列后来对乌拉圭国家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件。
时光荏苒,年华似水。眼前缓缓流动的乌拉圭河水早已带走了历史的尘烟,两百年前的战斗堡垒现已成为派桑杜著名的旅游景点。“东岸人的出走”虽不如以色列的《出埃及记》有名,但无疑是乌拉圭独立战争中最具戏剧色彩的历史事件。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份捍卫独立与自由的宝贵精神财富,自1994年起,每年9月下旬,派桑杜的男女老少都会组织“朝圣”活动,即骑马从宪法广场出发,沿途不断有人骑马加入,最终汇聚成一股由近万匹骏马和骑手组成的洪流到达阿蒂加斯高地,通过重走近100公里的“长征”路,向那些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摆脱殖民统治而义无反顾、英勇牺牲的先辈们致敬。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阿蒂加斯将军虽然带着战败的遗憾从这里离开,最终客死他乡,但作为“自由人民的保卫者”,他始终固守着乌拉圭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自由而英勇斗争。
印象二:多面开花的活力之都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连接国内外贸易的枢纽位置,使得派桑杜市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乌拉圭第二大城市。如今该省面积为13,922平方公里,是乌面积第三大的省份,人口11.8万(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距离首都368公里。省会派桑杜市始建于1750年,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乌重要的工牧农业中心及港口城市。两天中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参观和座谈,让我们充分感受了这座活力之都的雄厚实力和蒸蒸日上。
派桑杜省工牧农业实力雄厚。中国是乌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借此机会,卡拉瓦略省长热情安排中国大使参访肉联厂、酒庄、柑橘和蓝莓企业,同当地企业家代表会面,以期扩大该省牧农产品对华出口。其中,参观卡萨布兰卡肉联厂是此行“重头戏”。在厂长引领下,一行人换上全套工作服,进入工作区域参观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车间,了解肉联厂屠宰、加工、冷冻、包装和运输等各环节运作过程。厂长表示,派省拥有天然草场,适宜全年大面积露天放牧,高品质牛肉可满足消费者挑剔的味蕾。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市场牛肉需求持续增长,该厂今年对华出口也大幅增加。
来到夕阳下的阿蒂加斯体育场,难免不让人回忆起1995年乌拉圭主办的美洲杯足球赛,这座体育场就是当年的赛场之一。在那届杯赛上,乌拉圭队在首都蒙得维的亚“百年球场”举行的决赛中力克巴西队捧杯。回忆弥足珍贵,未来更为可期。近年来,派桑杜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新建的塑胶跑道、中国捐赠的体育器械使派桑杜体育广场焕然一新。许多派省运动员赴华培训,中国田径教练和派省足球教练交流互访。派省U17青少年足球队员个个意气风发,不仅在座谈中与我们进行了充分交流,还冒雨展示了日常基本训练内容。大球能施展,小球也能玩转,现场观看2019年乌全国乒乓球联赛决赛让我们不虚此行,初出茅庐的年轻球员对阵经验丰富的赛场老将,看点十足、气氛热烈,在欢呼雀跃声中,王大使亲自为获奖运动员颁奖并合影留念。
派桑杜还是乌西部底蕴深厚的文化艺术之都。上世纪60至90年代,“坏脾气”(Los Iracundos)流行摇滚乐队曾享誉世界。“人民花园”(Jardín del Pueblo)穆尔加乐队也多次获奖。每年4月举行的“啤酒节”和“阿蒂加斯”帆船赛闻名遐迩。
前不久中方捐赠的剧院音响灯光设备已分配到乌各省,王大使在卡拉瓦略省长陪同下观看了弗洛伦西奥·桑切斯剧院投入使用中方设备后的首场演出,知名舞者劳拉·加林伴着悠扬的吉他声和高亢的歌声,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激起阵阵掌声。卡拉瓦略省长表示,十分感谢中方在捐赠设备的同时还派遣了技术小组指导如何使用和维修,新的设备大大提升了舞台效果,给派省人民带来了非凡的艺术体验。
王大使还参观了近期访华归来的派桑杜艺术家伊格纳西奥·科隆博工作室和戈比文化中心,观赏了久负盛名的“人民花园”穆尔加乐队表演,从变废为宝的环保雕像艺术到新颖精美的皮革制品,再到歌舞俱佳的传统艺术表演,派桑杜处处彰显着卓越的艺术追求和精彩的文化生活。
派桑杜人文氛围浓厚。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年轻人的知识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派桑杜集中了众多高等教育学府,如乌拉圭科技大学、乌拉圭职业大学及乌共和国大学派省分校。另外,派桑杜市还拥有巴雷拉和派桑杜创新两大图书馆,两者同处一地但互为补充,前者主要提供图书资源,后者旨在与各大学合作,整合教育资源,为市民提供学术培训和实践平台,是派省政府的一大创举。王大使还参访了派桑杜研究中心以及乌拉圭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每日电讯报》,并接受了该报记者的专访。
派省高度重视王大使到访,卡拉瓦略省长全程陪同,省政府和议会还分别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特别会议。卡拉瓦略省长2018年11月首次访华,揭开了派省对华友好合作的新篇章。近来,派省与中方各领域交往密切,分别与山西省签署建立友好关系备忘录,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签署建立友好省区关系协议书。派省艺术家成功访华,足球教练已在京唐乌拉圭国际足球学校执教,甜橙也已摆上了南宁市民的餐桌。王大使在欢迎仪式上的致辞中表示,派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派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派桑杜每年都在波光粼粼的乌拉圭河上举办著名的“阿蒂加斯”帆船赛,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奋者先,相信在省长先生的大力推动下,起步相对较晚的中派经贸、文化、旅游、教育和体育等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就如同乌拉圭河上的帆船,一定会借“一带一路”东风,扬帆远航,后来居上,取得造福双方人民的丰硕成果。
印象三:古今交融的精致小城
17日中午,挥别派桑杜之后,我们一路南下,来到黑河省省会弗莱本托斯市。弗市整体规模相比派市较小,人口仅2.5万人左右,但“小城故事多”,乌拉圭全国上下共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是融合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筑风格的科洛尼亚古城,另一处就是弗市工业文化景区。这里拥有漂亮的河滨长廊,曾经由一家英国肉类加工厂主导,现在作为博物馆保存下来,并于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极少数以工厂遗址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案例。
遗产区占地274公顷,以巨大的冷藏室建筑和高大的锅炉和烟筒为标志,点缀着一系列锯齿状屋顶。主要是德国李比希肉制品公司和英国盎格鲁肉联厂的厂房和设备。李比希公司自1865年开始向欧洲供应肉类提取物和腌牛肉,盎格鲁工厂则从1924年开始出口冻肉。这里的发展要追溯到1863年,德国人基培特在黑河省乌拉圭河畔建立了乌拉圭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屠宰场,从那时起,牛肉生产和出口成为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1922年至1924年间,在英国企业注资下,正式更名为盎格鲁肉联厂,主要生产牛肉蛋白提取物,这是一种牛蛋白等组织液的萃取物,常常被做成液体、膏状或固体。由于该食品风靡欧洲,需求量巨大,而彼时肉联厂数目稀少,因此盎格鲁肉联厂平均一天需要承担22吨的生产量,平均每天屠宰1400—1600头牛,曾一度聚集来自欧洲60多个国家的近5000名工人,产品远销海外。德国技术和英国资本相结合,为世界市场提供食物,包括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士兵。
慕名而来的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一一参观这些颇具规模的厂房、五花八门的各类生产设备以及基本完备的消防系统,不禁感叹这里曾经作为“世界厨房”的辉煌过往。巨大的发电厂绝缘地板用的都是大理石,即便是现在也是非常昂贵的材料。厂区道路的地板用的都是钢板,可谓极尽奢华,这是当年运输牛肉的船只从欧洲空驶来时的“压舱石”。从上世纪20年代盎格鲁收购工厂到1979年彻底关闭,工厂办公室的摆设被完整保存下来,包括当年相当先进的触控板打字机,iPhone的灵感或许就来源于此。
弗市市民告诉我们,由于这里依旧保留着欧洲移民各具特色的建筑和生活习惯,人们习惯于把盎格鲁区和弗市分开看待。走过盎格鲁区门口的那座桥,进入真正的弗市主城区,仿佛瞬间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现代,一切又是熟悉的样子。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方块状的街区,路过米格尔·扬大剧院,漫步至宪法广场,再往前走两个街区就是市政厅。18日上午,黑河省省长特尔萨吉就在这里热情接待了到访的中国大使。特表示,黑河省西临乌拉圭河、南临黑河,虽人口规模较小,但自然资源丰富,是芬欧汇川公司纸浆厂和乌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盎格鲁肉联厂所在地。中国是乌第一大贸易伙伴,黑河省与中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交往密切。随后,特尔萨吉省长还陪同观看了黑河省宣传片,通过视频介绍,我们对黑河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稳步发展的科技教育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在弗市短暂停留后,我们终于圆满结束了此次考察。为期五天的出访,让我们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派桑杜省和黑河省的独特魅力。不见“大漠孤烟直”的粗犷雄浑,却有“长河落日圆”的旖旎壮丽,更有“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的秀丽恬淡。来回数百公里,看不尽乌拉圭西部的富饶与美丽。不似来路,返回蒙市的归途一路艳阳高照、碧空如洗,相信在未来随着两国地方交流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友好合作必将如这骄阳般充满热度、光芒四射,照亮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