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数十张老地图带你了解,枣庄从夏商到现代的行政区域变迁
枣庄地区历史悠久,据《书▪禹贡》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大禹治水后,中原被分为九州,枣庄地区西北部属于徐州,东南部属于青州。
现枣庄地处鲁南,是山东省的最南端,西临微山湖,南与江苏徐州相接,京杭大运河韩庄段自南境穿过,境内有著名的台儿庄古城,因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闻名中外,也是我国著名工矿城市,因煤炭产业而设市,有“鲁南煤城”之称。
枣庄市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而枣庄原为一个小村庄,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种枣树而得名。明清时,枣庄为峄县所辖,这一时期今枣庄市域属峄县、滕县两县,清末时李鸿章于枣庄设“峄县中兴矿局”,枣庄近代化煤炭开采自此而始,而中兴煤矿也是我国最早的民族煤矿公司,枣庄因此而迅速发展。
下面我们就根据山东省博物馆、其它历史资料等整理的数据和图片来了解一下,枣庄这片土地的历史演变。
夏禹时代(约前2000—前1500年),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国,南部为鄫国,西部为薛国。(此时期诞生滕、薛,滕姓族人以部落的形式,形成小国雏形,而车正也开始在薛地立国,其旧城遗址在今滕县张汪镇黄殿岗一带)
殷商时代
(约前1500—前1066年),
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为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
西周时代
(约前1066—前771年),
东属于鄫国,南属偪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1至476年)东属部国,南属偪阳国,西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小邾国。1978年和1979年对滕州北辛遗址(距今7300~8000年)两次发掘获得的出土实物资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了一定发展,并使定居生活得以巩固,同时还出现了以动物毛绒为原料的纺织业、缝纫业、编织业和较原始的手工制陶业。
战国时期(公元前476至221年)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县。公元前254年本地全境属楚。战国时期就有酿酒业。西晋人刘伶酸酒处,亦在今峄城区刘跃村刘伶台下。
秦、汉、晋、南北朝时期,从秦实行郡县制始,先后经汉、晋、南北朝,枣庄地区的行政区划,或分或合或改或撤。
秦(公元前221至206年)本地区分置兰陵县、鄫县、傅阳县、薛县、戚县、滕县,分属郯郡和薛郡。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北部属鲁国,后属沛国,辖蕃县、滕县、薛县、戚县(今夏镇一带);南部为楚地,后均为东海郡。
王莽新朝(9—23年)
新政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当时地区影响巨大,当时枣庄地区属平郡,据史料记载:承县改称氶治县,昌虑改称昌聚县,建阳改称建力县,新阳改称博聚县,合乡改称合聚县,傅阳改称傅亭县。蕃县、薛县、公邱县、阴平县、戚县,未变。
东汉(23—220年)
属东海郡。西北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西北部先后置蕃县、薛县,东南部置鄫县(属琅琊国)、氶县、阴平县(属东海郡)、傅阳县(属彭城国)。
龙应台说, 历史古城,应该让每一条深巷、横渠都被温柔地保留下来,每一栋老房子、老庙都被细心地修复。然而,放眼当今中国各地城市,一个个正抡起袖子以摧枯拉朽之势,把“不合时宜的腐朽、进步的障碍,连根刨起”。
当我们疲于奔命在一座座现代气息十足,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大都市时,却永远地失去本该被温柔以待的古城记忆。
身临其境的体验早已濒临绝迹,大多数时候,唯有通过图书影像来回味一座城市往昔的繁华。
今天,跟着我们,按照老地图从北到南,寻找枣庄的记忆,认识不一样的枣庄。
年轻人已然不知枣庄曾经的壮阔与美丽,历史的烟云湮没在浩繁的长卷中。
1488-1505年 山东郡县图,辑自弘治年间《志略》。
1640年 六府总图(山东),辑自崇祯十三年《历城县志》。
1686年 滕县图,辑自康熙二十五年《兖州府志》。
1686年 峄县图,辑自康熙二十五年《兖州府志》。
1716年 滕县总图,辑自康熙五十五年《滕县志》。
1716年 县治图(滕县),辑自康熙五十五年《滕县志》。
1726年 十排皇舆全图(山东局部),清雍正四年,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传统地图都很相似,而且地图绘制风格更像山水画。
1761年 峄城境图,辑自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
1761年 峄县城图,辑自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
仔细浏览这些分图,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
1761年 峄县境图(山泉水道),辑自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
它可以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了解明清以来枣庄山水、河流概貌。
1761年 峄县境图(运道),辑乾隆二十六年《峄县志》。
1846年 漕河图,辑自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
漫漫岁月雕琢了枣庄的城市框架,我们只能在先人遗留的字里行间寻找枣庄曾经的风姿绰约、古朴大方。
1846年 旧治图(滕县),辑自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
1846年 滕县境图,辑自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
1846年 新治图(滕县),辑自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
1882年 山东省总图,辑自光绪八年《山东郡县图考》。
几幅明清时期的手绘地图,里面或详细或粗糙,
从书籍延伸到了地图上,更加直观感受到枣庄的历史。
1904年 运河图(峄县),辑自光绪三十年《峄县志》。
1904年 峄境舆地全图(局部),辑自光绪三十年《峄县志》。
如果你足够细心,从那些古老的地图里,你不难发现一些熟悉的地名。和今天相比,它们面貌迥异,但是最初的名字却保持了下来。
1904年 县城图(峄县),辑自光绪三十年《峄县志》。
1936年 山东地图,辑自崇祯九年《皇明职方地图》。
明清是枣庄地图史上的大发展时期,不但绘图精致,而且数量众多,不过留世的并不多,枣庄市档案馆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搜集工作。
这些珍贵史料,对于研究枣庄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将发挥重大作用。
民国初,今枣庄东南为峄县,西北为滕县,台儿庄大战后鲁南沦陷,国民政府在枣庄的统治崩溃,1938年至1949年间由于战争影响,峄县、滕县及周边数县间曾有三十余个县级人民政权,多属鲁南区、鲁中南区。其中,1943年曾有枣庄办事处,这是第一个以枣庄为名的政区,1945年至1947年间曾以将原枣庄办事处改为枣庄市,到1948年又设有县级枣庄行政办事处。
1943年山东旧地图(下图)。
1949年手绘版峄县县图。
1950年枣庄行政区略图。
山东省峄县全图。
全文共
695
字,阅读大约需要
2
分钟。
我们将老地图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民国和当代。
在之前推送的
《明清时的枣庄城是什么样子?首次公开超多珍贵图片!》
文章
中我们了解到古代枣庄的变迁。
1943年山东旧地图。
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再次解读枣庄!
阅读这些珍贵的历史地图,
阅读这座城市千百年沧桑中保存下来的片言只语。
彩绘版峄县全图。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认知程度我们可以对老地图进行深度解读,探索和揭示城市发展规律。
1949年手绘版峄县县图。
1949年山东鲁中南台枣分区全图。
从地图中看到枣庄城的变迁,致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时代。
1950年枣庄行政区略图。
山东省峄县全图。
1950年5月,台枣专属撤销,峄县、滕县隶属滕县专署。
1952年山东省地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今枣庄分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尼山专区,今境有峄县、滕县、白彦、临城、麓水、凫山、兰陵及枣庄行政办事处等县级建制,其中峄县、滕县分别为台枣专区、尼山专区专署驻地。
1950年5月,山东调整行政区划,鲁中南行政区撤销,台枣专区、尼山专区合设滕县专区,今境均为滕县专区所辖,1953年滕县专区专署迁驻济宁并改称济宁专区。建国初数年间,战争时期所设白彦、临城、麓水、凫山、兰陵及枣庄行政办事处等县级建制纷纷撤销,到1959年底今枣庄市域已经恢复为东南为峄县,西北为滕县的格局,两县均为济宁专区所辖。
1958年,峄县政府驻地迁驻枣庄,1960年升为县级市,以政府驻地枣庄为名称枣庄市,仍隶属于济宁专区。1961年,枣庄市升为山东省省辖市,为济南、青岛、淄博之后的第四个地级市,原县级枣庄市行政区域分设为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1976年,枣庄市以齐村区一部析设市中区,1983年齐村区改称山亭区,自此形成枣庄市中区、峄城区、薛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五区格局。
枣庄市现辖五区之外还代管县级滕州市。1960年县级枣庄市成立时,滕县临城公社164个自然村划归了枣庄,两县均属济宁专区,1961年枣庄市升为省辖市,到1979年滕县由济宁地区划归枣庄市管辖,1983年滕县东部八个公社又划归新设山亭区,形成今滕州市域。1987年,滕县改为县级滕州市,仍由枣庄市代管。
1961年滕县地图,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薛城区成立。
1961年9月12日,山东省人委公布枣庄市为省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
1964年枣庄地图。
1964年滕县地图。
1978年滕县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1988年3月,撤销滕县设立滕州市(县级)。
1988年枣庄市交通图。
1998年枣庄市城区图。
1998年枣庄市政区图。
2001年枣庄市政区图。
2001年枣庄市城区图。
构筑高速化、网络化的对外交通系统
为促进外围新城的发展,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交通压力。此时,枣庄市的城市交通干道系统初具规模。
2004年枣庄市城区图 。
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政府西迁至新城,形成枣庄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市政广场、人工湖是枣庄当时最华丽的名片,成为枣庄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2006年枣庄市城区图。
我们习惯了向往诗和远方,却很少去思考我们身处的城市本身。
2007年枣庄新城图。
来源:容由枣庄百事通综合编辑自枣庄声音、枣庄档案、微游枣庄、《山东省历史地图集》、枣庄年鉴等,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