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晨,天津师范大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教授,西班牙莱昂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博士生导师;李乾超,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语言学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湫晗,西班牙莱昂大学孔子学院海外中文教师。
编者按:本期文章聚焦西班牙的中文教育发展问题。文章首先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语言培训机构、华文教育、孔子学院等五个方面总结梳理了西班牙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文章指出,其中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区域性发展特征逐渐显现,各所孔子学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服务当地需求的特色化发展模式,但从整体发展情况而言,西班牙中文教育的本土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文章提出推动西班牙中文教育发展的五点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加快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程;二是多元主体参与,大力培养本土师资;三是加强中西合作,重视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四是继续保持与汉学领域的有效联通,充分发挥
“介质受众”的影响力;五是多方联动,重视当地民间机构对中文教育的助推作用。
西班牙汉学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15世纪,但中文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中叶,欧洲部分国家(如法国和德国)的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为中文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同时期的西班牙则由于受到弗朗哥的独裁统治及内战的影响,学术界对包括中文在内的外语研究和推介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P39)
中国与西班牙自
1973年建交以来,两国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2005年,中国和西班牙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水平不断提升,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民间交往更加频繁。中西两国于2007年互办文化年(节),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互办语言年。2006年和2013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分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分别在对方首都成立。2007年,西班牙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德里正式成立。同年10月,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西班牙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是中西两国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为两国师生教育和学术交流拓宽了渠道,极大地促进了中文教育在西班牙的发展。
在中西建交
4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于2018年11月访问西班牙,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特别指出:中西双方将加强各自语言文化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的双向推广,共同努力将西班牙语纳入中国教育体系,促进中国的西班牙语教学,同时在西班牙教育体系内促进中文教学的发展;双方将在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教学资源优化、评估标准构建、语言考试证书互认等领域推动达成更多合作共识;双方将成立两国教育合作委员会,以建立促进两国各层级教育合作的机构间开放、永久对话机制;双方对西班牙在上海设立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中国在西班牙其他城市设立文化中心持积极态度。在此背景下,西班牙的中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一、西班牙中文教育的总体发展情况
西班牙中文教育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态势良好,是欧洲最重视中文教育的国家之一,现有中文学习者约
5万人。
①
(一)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育发展情况
西班牙各自治区教育部门重视建设多元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关注中文教育发展,并通过颁布《西班牙教育法》《改善教育质量组织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育的发展。
首先,中文课程纳入部分大区外语教育体系。目前,在西班牙
17个自治区内,超过200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必修或选修课程,多区制定并出版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时数,并将公立学校中文必修课程的学分和成绩纳入初中毕业升学考核指标。例如,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是西班牙国内首批设置中文选修课程的地区之一。自2011年起,该自治区开始设立中文教学试点学校,逐步推动中文进入官方中小学教育体系,并于2018年制定并出版了小学阶段的中文教学大纲。截至2020年底,该区所辖8个省均设有孔子课堂,共有35个公立中小学开设了中文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全区中文课程注册学生已超过4000人。又如,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自治区教育厅制定法案,批准区内中学自主开设中文必修课程,积极推动中文纳入当地外语教育体系。2018年5月,大区教育厅与莱昂大学孔子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全社会选拔西班牙首批中文公务员教师。同年8月,教育厅发布“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课程大纲,确定了中文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并从教育立法层面上规定了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时数。再如,在马德里自治区,与玛柯玛(MACMA)中文教育集团
②
合作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已超过
60所,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乌曼尼塔斯、卡斯维、拉门及加哈尔、米拉苏尔、马德里欧洛佩等学校已将中文课从课外选修课程升级为必修课程。
其次,中小学中文教学资源开发逐渐从
“普适性”
[2]
向
“本土化”过渡。大部分中小学主要使用由中国编写出版的教材,如《YCT标准教程》《汉语乐园》《轻松学中文》《快乐汉语》等。《YCT标准教程》由于具备“考教结合”的特点与优势,被很多当地中小学选为主干中文教材。但该教材为“普适性”教材,目前只有中英文对照版本,西班牙中小学生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本土化教学资源的缺失制约着当地中文教育的发展,开发满足当地教学需求的中文教学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西班牙中文教育机构已充分认识到研发本土中文教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正在抓紧开发符合当地学制并适用于西语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本土化中文教材,如玛柯玛国际中文教育公司开发的《儿童学汉语》(Kids way
to
Chinese)和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加迪斯孔子课堂编写的《十二色汉语笔记》。
(二)高等教育阶段中文教育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班牙高校开始设立与中国文化、历史、文学、语言和哲学等有关的大学课程。总体来看,这些课程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在校学生开设的汉学专业学位课程,如中国文学、翻译、东亚学研究等,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中文辅修专业课程;三是中文非学位课程,面向社会人士函授中国语言文化课程。西班牙高等教育阶段中文教育的总体发展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中文及相关专业逐渐脱离
“东亚学”框架,中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视。21世纪之前,中文研究被设置在“东亚学”框架之下,中文教育尚未完全兴起。马德里自治大学于1985年开始开展汉学研究,并于1992年正式成立东亚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西班牙第一所东亚问题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东亚各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问题,同时开设了中文和日文课程。格拉纳达大学于1987年设置汉学专业,主要开展文学和翻译研究工作。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则是西班牙第一所开设中文相关专业的大学,于1989年开设东方学本科专业,将中文列为翻译学的必修课程。
[3]
进入
21世纪以来,西班牙的汉学研究和中文教育研究逐渐从“东亚学”研究领域中独立出来,中国文学和历史学、中文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法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4]
,中文教育本硕博专业设置逐步完善。目前,西班牙开设本科、硕士中文相关专业的大学已达
16所,其中,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开设的翻译及文化研究专业是目前西班牙唯一与中文相关的博士专业。格拉纳达大学则逐年完善其中文教育的办学层次,除中文本科专业之外,该大学还在其东亚研究官方硕士课程门类之下设置了“中文书写和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和汉语教学策略”“汉语文学和文化”等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中文翻译和中文教学人才。
其次,多渠道合力加大本土中文师资培养力度。一是公立大学以汉学研究为学科依托,率先开设中学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例如,
2014年,格拉纳达大学依托汉学优势,率先设置“中学中文教育专业硕士”,首开了西班牙中学中文教育师资培养的先河。2018年,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同样依托汉学优势,设置了“中文教育官方硕士”。格拉纳达孔子学院、巴塞罗那孔子学院和巴塞罗那德拉桑内斯官方语言学校则为两校硕士研究生提供中文教学实习平台。这种“学术+实践”的培训模式为西班牙其他公立大学开设类似的官方硕士课程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私立大学与国际教育公司展开合作,联合培养本土小学中文教育师资。如西班牙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于2016年设置“小学中文教育专业硕士”,与玛柯玛国际中文教育公司合作启动“针对西班牙少儿中文教学的硕士实习项目”,每年从中国招募教师。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熟知市场的优势,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提供实习平台和就业机会。这种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培养方式,是西班牙公立大学中文教育师资培养的有力补充。三是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设置中文教师公务员岗位,选拔和培养中文教师。如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自治区率先通过立法,把培养中文教师计划纳入区“外语教师培养方案”,经面授或者网授,选拔和培训的西班牙首批公务员中文教师已于2018年9月在当地官方语言学校正式上岗。从立法层面设置中文教师公务员岗位,一方面为其他自治区中文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范本,另一方面极大提高了西班牙本土中文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了中文本土教育师资的稳定性。
(三)语言培训机构开设中文课程情况
西班牙的语言培训机构分
“官办”(官方语言学校)和“私办”(私立语言培训学校)两种类型。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中学西传”,使西班牙境内私立语言培训学校的中文教学开始萌芽。私立培训机构的中文教学虽历史悠久,但办学层次一直较低,规模也较小,对象主要为初级中文水平学习者。
1965年,西班牙官方语言学校正式开设中文课程。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办学门类齐全,部分学校涵盖初、中、高级中文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开设中文课程的官方语言学校数量逐渐增加,并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截至2020年底,西班牙境内已有21所官方语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其中5所分布在大城市(马德里3所、巴塞罗那1所、瓦伦西亚1所),其余16所官方语言学校则分布在中小城市。
③
传统上,西班牙官方语言学校依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来设置中文级别,课程标准也与之对应,如初级中文课程分为
A1和A2,中级中文课程分为B1和B2,高级中文课程分为C1和C2。近年来,随着中国官方语言水平测试标准汉语水平语言考试(HSK)和中小学生汉语水平考试(YCT)的普及,部分官方语言学校开始直接采用国际中文教学课程标准来设置中文课程。
(四)华文教育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华人大规模移居西班牙。
[5]
根据西班牙就业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
2019年底,西班牙的华人移民总数达22.5万人,近一半集中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大城市,是西班牙五大移民群体中唯一系统开展母语教育的群体。
西班牙的华文教育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创时期发展较为缓慢。直到
20世纪90年代末,西班牙全国范围内仅建成4所华文学校,其中马德里2所,巴塞罗那和瓦伦西亚各1所。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华人华侨的经济实力大增。在西华人先后开办了30余所华文学校,其中半数集中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是目前欧洲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也是西班牙两所拥有华人独立产权的华文学校之一,共有5个校区,99个班级,100多名老师,学生人数超过了3000人。该学校在当地出版了本土化幼儿双语教材《你好,加拉》和《古诗词选编100首》。
近年来,随着西班牙华人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转变,华校覆盖率逐步提升,教育资源分配也趋向合理。除中国语言文化课程之外,越来越多的华文学校还增设了西班牙语言文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双文化能力,旨在帮助华人二代移民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提高群体竞争力。
(五)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的发展情况
自
2005年以来,目前西班牙共设立8所孔子学院和10个孔子课堂,中文注册学员数逐年递增。2019年注册学员数达1.4万人,同比增长17%。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人数从2009年不到300人,到2018年升至8000多人,连续9年位居欧洲前5位。其主要经验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特色化发展模式
一是
“大孔院”模式。如巴塞罗那孔子学院首创“大孔院”模式,于2010年成立基金会作为独立法人运营,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12所大学及安道尔的1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形成覆盖全区的“12+1”中文教学体系,协助各大高校开展中文教学并举办各类中西文化交流活动。这种模式使孔子学院运营更加灵活,先进而高效。同时,巴塞罗那孔子学院积极推进西班牙语中文教材的翻译和出版工作,筹备建立“长城汉语”多媒体欧洲远程国际中文教学平台,推动网络在线教学。二是“学术型”孔院模式。如格拉纳达孔子学院充分依托格拉纳达大学的优势学科,与该校亚洲研究论坛合作,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和翻译学、文学研讨会。三是“中文教学+汉学研究”模式。如莱昂大学孔子学院组建国际化研究团队,开发并由国际权威出版社麦克劳希尔出版公司(Mc
Graw-Hill
Education)出版本土化初级中文教程《汉语之路》(
CAMINO
ALCHINO
),响应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倡导的
“新汉学计划”,创办国际学术期刊《西班牙新汉学》(
SINOLOGIA
HISPANICA
),已出版
11期并成功进入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知名文献检索数据库。
2.
本土化中文师资培训理念
西班牙各所孔子学院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当地华人社区和各类语言培训学校,定期举办西班牙本土中文教师培训活动,助力所在区域的中文教育。例如,自
2012年起,巴塞罗那孔子学院每年定期为加泰罗尼亚大区的全体中文教师提供培训课程,根据西班牙本土教师的需求和西班牙学生的学习特点,专门设立了“针对不同年龄段西班牙学生特点的中文教学以及课堂管理技巧”和“针对《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书》(CTCSOL)考试内容的培训”等特色板块,助力提升本土中文教师教学技能,充分体现了孔子学院对西班牙中文教育的引领作用。同时,从2018年开始,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驻西班牙代表处(现西班牙汉语考试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西班牙全国性本土中文教师师资培训,强化西班牙本土中文教师基础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升本土中文教师课堂管理水平,让本土中文教师及时了解西班牙最新教育现状及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了西班牙各地区之间中文教师的交流和研讨,为各地区不同中文教育机构提供了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和协同合作的平台。
二、西班牙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从发展趋势来看,西班牙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区域性特征逐渐显现,各所孔子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因地制宜,紧密依托所在大学并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服务当地需求的特色化发展模式。然而,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西班牙中文教育的本土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文尚未全面纳入西班牙国民教育体系
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指海外各国通过颁布法令、教学大纲等形式,以大中小学开课、高中会考、中文专业学历教育等方式,在其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学段进行中文教育
[6]
。虽然近几年中文教育在西班牙呈现出良好势头,但将中文全面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西班牙
17个自治区中,仅有3个自治区将中文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且只有1个自治区正式发布了小学中文教学大纲。二是大部分地区的中文课程仍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且存在中文课时少、学生投入精力不足、中文教师职业发展不稳定、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等问题。三是教学大纲制定、师资培养、本土教材开发等方面也未能得到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全方位支持,难以实现中文教育深度社区化和本土化,阻碍了中文教育在西班牙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文学科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目前,西班牙尚未成立专门的机构统筹规划中文教育,教育部尚未出台统一的中文教学大纲,导致各自治区和教学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导致基础阶段的中文教育受到制约,难以实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推进。而在高等教育阶段,虽然
“汉学”和“中文教育硕士”已经开始成为独立专业,但由于起步晚、学科设立年限短,中文教育的发展建设仍比较缓慢。此外,西班牙以《欧框》为外语评估标准,中文教育标准如何与《欧框》接轨,是中文教学及其标准能否在西班牙实现本土化的关键所在,须深入研究。
(三)本土中文师资培养力度有待加强,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多年以来,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所培养的新型专业化人才,已经在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中文教育诸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7]
,极大地缓解了海外中文教师紧缺的状况。如果把外派教师和志愿者比喻为输血,那么培养本土教师就是造血,输血必须以实现长久的造血功能为目标。
[8]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教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国际中文教育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中文教师和志愿者的派出受阻,一些过度依赖“输入型”中文教师的西班牙教学机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本土师资的培养,完善西班牙中文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造血”功能。与此同时,西班牙高等教育阶段本土中文教师培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各高校中文专业课程须对接中等教育阶段公立师资资质要求。例如,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等高校培养的中文专业毕业生因所修专业为非师范专业,不符合当地教育师资法定选拔条件,导致具备中文教育专业能力的本土教师不能进入当地公立中小学或官方语言学校任教。
(四)本土中文教材仍然匮乏
教材既是教学内容的承载者,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依据,海外中文教师对本土化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优质的本土化中文教学资源可以引导教师了解当地语言政策及教学理念,熟悉当地中文教学现状,指导教师在当地进行教学实践。从全球范围来看,中文教材已呈现出类别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媒介语日益丰富、本土性增强、少儿教材飞速发展、教材介质多媒体化、文本难度科学化等特点。然而,西班牙现行的本土中文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各地孔子学院
/孔子课堂、华文学校和私立中文培训学校大都选用中国国内编写的“普适性”教材。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材评估标准,各教学机构仅凭教师的个人喜好选择教材
[9]
,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五)华文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刚刚起步
目前全球华校有
2万多所
[10]
,是海外华文教育的生力军。但西班牙的华文学校由于资源不足、师资良莠不齐、行业发展缺乏政策上的统筹规范等因素,当地华文教育发展受到了限制。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班牙中文教育的发展。很多国家如法国、智利、泰国的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发展较早,中文教师协会、汉学研究协会或学会已初具规模。而西班牙中文教师协会
2020年刚成立,起步晚,经验不足,其发展建设仍需一定时日。总体而言,西班牙各孔子学院与华文学校、中国文化中心、中文教师协会等民间机构之间的交流较少,沟通不足,未能形成资源共享、密切合作的良好局面,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西班牙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助力西班牙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近两年来,西班牙教育部正在讨论是否将中文纳入全国国民教育体系,这意味着西班牙的中文教育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为把握机遇,推动西班牙中文教育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加快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程
随着新时期中西两国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加强,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及教育合作呈现良好的态势。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加大对西班牙中文教育的支持力度,协助西班牙教育部整合现有资源,出台全国性、多层级的本土中文教学大纲,加强各阶段的中文学科建设,制定中文作为外语教育的评估标准并做好与《欧框》的对接工作,为中文教育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同时深化地区性合作,促使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发挥在中文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西班牙将中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弥合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断层,助力中文逐步纳入所在地全学段教育
[11]
,实现中文教育在当地扎根和可持续发展。
(二)多元主体参与,大力培养本土师资
构建当地政府部门、高校、孔子学院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完善本土师资培养体系,积极应对
“后疫情时代”本土师资的数量及质量挑战。一是深化多领域合作,协助西班牙政府从法律及政策层面解决本土中文教师资质问题,例如,完善现有师资培养机制,在西班牙《幼小师资法令》和《中学师资法令》中添加中文师范专业;在各高校现有的中文相关学科教育资源基础上,成立专门的中文师范专业,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中小学公务员师资选拔考试资格,为本土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及就业保障。二是深化教育合作,助力西班牙教育部门和高校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细化学科方向,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满足不同阶段的中文师资需求。三是加强中西两国高校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奖学金、定向培养等方式联合培养兼具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的“种子教师”
[12]
,由
“种子教师”对其他本土教师开展培训,形成本土师资培训的良性循环。四是发挥西班牙各地孔子学院的“桥梁”优势,为本土中文教师提供培训课程、教学支持及交流平台。
(三)加强中西合作,重视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
不断壮大中外联合开发教学资源的队伍,鼓励本土教师参与,发挥各方优势,共享经验和资源,共同编写符合西班牙中文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本土中文教材,能够缓解西班牙中文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为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提供支持。可由中国与西班牙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国际团队,以当地中文教学大纲或外语教学大纲为依托,深入研究中文教材的本土化策略,在符合西班牙外语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土中文教材的编写与评估标准,为西班牙中文教学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同时,应着眼于长远发展,着力开发数字化、网络化的配套线上教学资源,加快实现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的远程化与智慧化进程。
(四)继续保持与汉学领域的有效联通,充分发挥
“介质受众”的影响力
海外中文教育与当地汉学的发展共生共荣。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是汉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和根本
[13]
,而汉学研究成果又能反哺中文教学。汉学家则是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互鉴互学、相亲相习的语言文化先导,是中国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典型
“介质受众”
[14](P279)
。汉学家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受者也是传播者。一方面,他们作为
“第一受众”,是研究并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海外学者;另一方面,他们借助本土优势,发挥“介质”作用,通过发表学术著作、举办讲座和论坛等方式传播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当地受众群体,加深当地社会各界对中国的了解。一直以来,西班牙汉学为中文教育本土化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一些高校(例如,格拉纳达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和马德里自治大学,等等)汉学底蕴较为深厚,为孔子学院的成功设立和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语言文化“介质受众”的培养厚植土壤。不同代际的汉学家既是与中国语言文化形成高度互动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15](P328)
,也是当地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如第一代汉学家华金
·贝尔特兰(Joaquín
Beltrán)、伊莎贝尔·塞韦拉(Isabel
Cervera),第二代汉学家艾丽西亚·雷林科·埃莱塔(Alicia
Relinque
Eleta)、胡安·何塞·西鲁埃拉(Juan
José
Ciruela)、孙歌迪(Gladys
Nieto),以及第三代汉学家海伦娜·卡萨斯·托斯特(Helena
Casas
Tost)曾任或现任孔子学院院长,将“所学”运用于“所为”,为孔子学院在西班牙“落地生根”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应继续加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与汉学领域的沟通合作,重视典型“介质受众”的发掘与培养,借助其学术影响力,积极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营造浓郁的中国语言文化学习和研究氛围,形成“内”“外”合力,共同夯实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地基”,从而有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当地的纵深发展。
(五)多方联动,重视当地民间机构对中文教育的助推作用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海外华文学校和各国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都是新时代
“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
[16]
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华文学校植根于当地,地域特点鲜明,文化适应力强;中文教师协会、中文教学或汉学研究会等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则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且自身性质与孔子学院形成互补,在助推中文教育融入本土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与当地民间机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华文学校和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对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助力作用,协调资源配置,避免中文教育
“同质化”发展。华文学校可以借助孔子学院的科研优势、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孔子学院则可借助当地华文学校和中文教育非政府组织的民间社会资源联办语言培训、文化交流以及学术论坛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中文教师协会、中文教学或汉学研究会多方联动,可以在人员、信息、资源、项目等方面形成合力,增强自身发展韧性,构建中文教育本土化、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①本文数据均为本文课题组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调查所得。
②西班牙玛柯玛(MACMA)中文教育集团成立于 2005 年,致力于发展青少年的中文教育,是西班牙最大的中文教学品牌。
③其他开设中文课程的官方语言学校所在城市如下:巴亚多利德、欧伦塞、维戈、卢戈、希洪、拉科鲁尼亚、奥维耶多、塞戈维亚、穆尔西亚、潘普洛纳、萨拉戈萨、加纳利亚群岛、马拉加、阿利坎特、卡斯特利翁和德拉普拉纳、科尔多瓦。
参考文献:
[1] Núñez Gea L.
El Chino Mandarín en el Currículo de Educación Primaria
[
D]. Rioja:Trabajo fin de grado de la Universidad Internacional de la Rioja,2013.
[2] 吴应辉 . 关于国际汉语教学“本土化”与“普适性”教材的理论探讨[J]. 语言文字应用,2013(3).
[3] 陈旦娜 . 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中国语言问题研究[J].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16(2).
[4] 李秋杨,劳尔·拉米雷斯·鲁伊斯 . 从历史中走来:西班牙汉学的复兴与挑战[J]. 西班牙新汉学,2019(2).
[5] Beltrán Antolín J,Sáiz López A. A Contracorriente. Trabajadores y Empresarios Chinos en España ante la Crisis Económica(2007-2013)[J].
Migraciones
,
2015(37).
[6] 李宝贵,庄瑶瑶 . 汉语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之方略探索[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1).
[7] 钟英华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的方向和质量导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8] 赵杨 . 汉语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9] 周敏康 . 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科专业的汉语教学[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3).
[10] 郭熙 . 新时代的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J]. 语言文字应用,2020(4).
[11] 李宝贵,庄瑶瑶 . 中文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挑战与对策[J]. 语言文字应用,2020(2).
[12] 李宇明,施春宏 . 汉语国际教育“当地化”的若干思考[J]. 中国语文,2017(2).
[13] 阎纯德 . 汉语教学与汉学的形成及发展[J]. 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3).
[14] 邵培仁 . 传播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 李秋杨,劳尔·拉米雷斯·鲁伊斯 . 当代西班牙汉学家群体更替与代际特征[A]. 阎纯德 . 汉学研究[C]. 北京:学苑出版社,2020.
[16] 新华社 . 孙春兰出席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时强调: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EB /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9-12/09/c_1125326832.htm.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