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文化的渊源及特点
日本的文化渊源,最不同与中国之处,就是其特有的海洋性地理环境。日本作为亚洲岛国,四面皆环海,发展过程中就自然选择以开发海权为重点;地貌特征比较单一,且自然资源紧缺有限,无法发展向中国这样大国式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开始重点发展海军力量。单一的地缘环境使得日本战略选择的单一性,也带来了更高的挑战,更为专注地发展海权。作为典型的海洋国家,日本依托不断壮大的海运便利,为了享有更多更为丰富的物质资源,人们开始酿成了向海外开拓的野心。同时,由于海洋环境的实时变化,人们开拓海洋有着诸多的不可预知性,比如暗礁、骇浪、暴雨、台风等等都会阻挡住前行道路,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海洋民主生存意志力也就形成了。长此以往,征服海洋、征服自然的斗争意志力逐渐融入了日本民族的血液中,凝聚成为了勇猛、开放、外向、尚勇好战的性格,形成了不断对外扩张、实施侵略掠夺的民族认同。正是由于日本的这种特殊生存环境,也形成了日本特殊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日本文化以集团主义为核心。日本文化中的集团主义,是日本大和民族精神的浓缩体现。具体来说,就是日本人习惯与以集团为单位行事,事事以集团利益为先,对集团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注重集团间的配合协同。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出现分歧时,个人往往都能以集团利益为重点,从整体布局谋划上来考虑,相互协调。集团利益是利己主义的扩大,通过集团内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达到了利己主义最大化。二是日本文化以融合和创新为优势。正是日本特有海洋文化,东临太平洋、北靠朝鲜海、南接东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交流沟通,让其成为了交融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创新的典范。同时,当欧美列强在海洋政治走进亚洲时,善于学结的日本人,也从西方文明中采集到了适合自己的文化创新元素,逐步纳入本土文化中成为了迈向现代文明的文化动力。
二、中日文化的差异的具体表现
正是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日常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行为模式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在接受别人表扬之时,会较为委婉地说“差不多吧”“还行”“谢谢夸奖”。日本人则受到集团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个人成绩在集团成绩面前属于微不足道的,就会直接说“我做的还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同样是受到“和”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善于在诚信、中庸的语境里,表到谦逊的意思;而日本人则认为自己是依赖集体而生存着的,任何成绩都是在接受到集团其他人的关心和照顾上才得到的,所以受到表扬的时候,一定不忘了抬高别人,顺道贬低自己。中日两国同为礼仪之邦,表达敬意的方式却各有不同。在汉语中,就是对不同人称、称谓予以区分,也就是“我的丈夫”、“你的太太”,利用人称附带称谓来区分内外。然而,日本以集团主义为核心,区分内外之分,注重内外有别,在语言中利用“夫”、“御主人”或是“妻”、“奥”来区分内外的,根据亲疏关系来表达出语言表达形式,拥有一套完备的表达敬意的语法,来清晰地区分内外、尊卑、亲疏关系。
中日两国在人与人交际往来时,中国人坦然面对,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讲话时更是坦诚布公;而日本人在语言交往中,则更注重与其它人保持和谐关系,所以语言非常含蓄、圆滑,尽量不让自己话语伤害到别人。比如日本人语言中很少直接回到“是”或“不是”,而会用“可能”“大概”,不去正面判断是非、表示态度。这一点与中国人的是非曲直观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不了解日本的文化,根据中国人思维去理解,可能会带来许多语言上歧义。二是思维行为模式上的差异。人的思维行为模式,与所处环境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上有着同根同源的相互联系,但是由于不同地理历史发展背景,中国人与日本人在思维行为模式上是有着一定差异的。
中国人是商业民族,诚信为本、以和为贵、中庸圆滑都是中国文化在人们思维行为模式上的烙印。与之相比,日本人则是匠人民族,日本人拥有如同工匠般的严谨和认真,一丝不苟地去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在集团中会对上级命令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工作业绩上讲究不断超越,对于工作质量讲究精益求精。语言表达上,中国人会对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为,必然观点明确。然而,日本人对于某件事物上都回含糊其辞、委婉地表达,让对方去揣测他们的态度,不同思维模式让中国人会对日本人的含蓄感到不理解,日本人会对众人的直接感到非常困惑。同样的事情,也会导致不同的观点结论。人类的语言是各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上细微差别体现了文化上的同源异情,这都与地理历史、民族发展等因素有关。在中日两国间交往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他们的文化起源,才能明白语言、思维、行为上的诸多差异,从而达到理解和认同,避免国际间交往的真空和误解。
作者:刘迎硕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中日两国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两国都处于儒家文化影响范围,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变迁,日本文化发生了变化,开始与中国文化有了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以下,本节将对其进行叙述。
(一)不同的人际交往方式中国与日本同为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文化虽然源于中国儒家文化,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日本文化的基本结构又与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人际交往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说话、交流方式,这是一个国家文化表现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我国的经济发展则要稍逊于日本,仍然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日本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差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日本人十分注重时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严格遵守时间,这一点日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十分相像。日本人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是最不可饶恕的,当人们进行约会、会议时,大家都会严格遵守时间、按时赴约,以表明“言必有信,我尊重你,对你的邀请很重视”的诚意。在日本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访,那么主人则会换上一身新衣服再去接待客人,即使是在日本农村,正在家里劳作的农村人,也会因为客人的来访,放下手里的农活换身衣服再去接待客人,以表示自己的尊重。
(二)强烈的集团意识、等级观念日本人与中国人不同,有着强烈的集团意识,这与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表现在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日本人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他们会说:"我是松下的某某某",他们会把自己所属于哪个社会集团放在首位,在日本人心里,自己所属集团的强大与否、地位高低都代表着自己能力的高低。因而,在日本的企业里,人们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集体而努力,每一个都会努力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如果一天的工作没有完成,那么员工绝不会回家休息,会将工作做完才会回家。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也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强烈的国家,因而日本人从小开始,就受到长幼有序、高下尊卑,因而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与领导间有着严格的礼仪制度,员工完全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以下犯上”。员工在与领导进行工作的交流、汇报时,会表现彬彬有礼、行为举止十分谨慎。日本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日本人严格按照规则办事,以保证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自己所属的阶级。正是由于日本严格的等级制度,日本深知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因而日本人从上学开始,非常努力的学习与工作,这都是为了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有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日本企业发展快速的重要原因,因为员工深知,如果想让自己的社会地位提高,那么自己所属的公司在社会中地位的高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由于日本严重的等级制度,日本人在工作与学习中永远将等级的高低看到自己奋斗的目标,这也许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日文化差异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中日两国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两国商务、经济往来的正常进行。因此,中日两国在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时,会因为文化的差异产生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这对两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以下,本节将对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贸易摩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两国贸易正常发展有所帮助。
(一)语言上的误解中日两国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虽然日本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日语与汉语的使用规则仍然有很大不同。语言上差异,在具体的中日经济合作中,经常会使人们的交流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比如日本人在商务谈判时经常会说“哈伊”,其实他们的意思是听明白了对方说的话,并没有表示自己的意愿。但是中国人按照中国人说话的逻辑,则会认为对方是答应了自己的观点,这样语言上的差异就会使双方的经济合作陷入僵局,双方会因为语言上的差异而产生不愉快,从而导致贸易摩擦的产生。
(二)交流气氛的差异前文已经说过,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日本是一个礼仪之邦,由于他们所独有的耻感文化、等级制度,因而日本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彬彬有礼的,在经济合作交流中也是如此。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在与别人的交流与合作中,应充分的表现自己,并热情、友好的与对方交谈,只有这样,才会让经济伙伴愿意与自己合作。但是日本人则与中国人不同,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喜欢保持沉默的态度,对于贸易合作持一种谨慎、紧张的态度,因而他们在语言的表达上也会有些乏味,这与中国人热情、愉快的合作氛围的要求有很大出入。因而在具体的中日经济贸易合作时,两方人员的沟通方式、环境氛围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并把握好度,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贸易合作摩擦的出现。
(三)对诚信的理解不同在经济合作中的日本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他们的言行有时会不一致。日本人在与中国人进行经济合作时,他们并非像对待自己本人那样谨慎,并不注重社会规范的制约,有时他们会言行不一,即使是已经口头协商好了的事情,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法律效力,因而也没有必要原因一定去履行。日本商人这样的特点让以诚信为本的中国商人不能接受与理解。因而在与日本人进行经济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到法律与合同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一定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并不能用中国人的诚信去过于相信日本商人。否则,在中日的经济合作中,双方会为此而出现摩擦,导致经济合作无法进行。
作者:郭祺威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