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驴打滚
- 外文名
-
Fried chop rice cake
Rolling donkey - 分 类
- 风味小吃
- 口 味
- 软糯可口 香甜美味
- 流行地区
- 天津、北京、东北等地区
- 别 名
- 豆面糕 、 豆面卷子
历史习俗
这一点人们不太清楚,连清人写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也觉得不可思议。有诗为证云:“红糖水馅巧安排,黄米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进一步指出称:“黄米拈面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
豆面
中,成球形,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不去考证叫驴打滚的起由,反正它是一种北京传统名小吃,可入北京习俗之列。至于
张江裁
先生讲的:“近年则少见矣”的议论,已属过去。撞长小吃制作的
南来顺饭庄
和它的分店,常年均有驴打滚的供应,这一点是北京人可以一饱口福的幸事。
北京人
食“驴打滚”(
豆面糕
)的历史,爱吃豆面糕的习俗已很久远。据张江裁(出生年月无可考)写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杆》中记载称:“驴打滚,乃用黄米粘面蒸熟,裹以红糖水为馅,滚于炒豆面中,使成球形。
燕市各大庙会集市时,多有售此者。兼亦有沿街叫卖,近年则少见矣。”从记述中可知,此品在庙会集市中必售的食品。
驴打滚
[4]
要用黄米粘,也有用
江米
面代替的,多加一点水使之软润,然后上笼蒸熟;黄豆炒熟后轧成面,将蒸熟的粘米蘸上黄豆面擀成片,抹上
糖水
豆馅卷
起,切成小块即成。驴打滚口味香柑,有特有的豆香味。
[2-3]
由来传说
据说
慈禧
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
御膳
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
红豆沙
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
这一来御厨们大显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领,山珍海味,风味名吃,做了数千样,但香妃连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吃食送进宫。
话分两头说,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抢进宫后,也跋山涉水从新疆来到北京,藏身在白帽营里,想方设法打听香妃的下落。当他听说皇帝下旨让白帽营的人做一样好吃的东西送进宫去给香妃吃,觉得这是个联系的好机会。
于是就做了一盘他家祖传的自制点心江米团子,香妃见到这江米团子,就会知道是她丈夫来了。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这食物的名字,于是就叫它驴打滚。宫女把驴打滚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见,睛睛一亮,知道丈夫来了,便强打精神,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
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地不得了。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从此,艾买提就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驴打滚也就出了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食材原料
糯米粉150g
|
温开水125g
|
细砂糖10g
|
豆沙馅适量
[4]
|
制作方法
制作过程
步骤
|
具体操作
|
---|---|
步骤1
|
糯米粉、淀粉、糖粉、色拉油、水等,混合搅拌成浆的样子
|
步骤2
|
|
步骤3
|
|
步骤4
|
剪开食品袋,揭去上面的薄膜,把细沙袋剪掉一个约两厘米的口子,口子的大小关系到挤出的细沙的多少,挤到中间,然后把下层食品袋剪开,这样变成两块了
|
步骤5
|
拎着食品袋把糯米片包着细纱卷起来,捏合
|
步骤6
|
案板上垫保鲜膜,撒上黄豆粉,把糯米卷放上去,揭掉食品袋,滚满粉,这样就不沾手了
|
步骤7
|
快速切断,用同样的方法滚上椰丝
|
工艺要点
2.蒸熟的江米粉要摊在盘子中。
3.切粘面的时候在刀上沾上清水,就不会粘刀了。
制作步骤
步骤
|
具体操作
|
---|---|
步骤1
|
糯米粉用水和成面团,蒸锅上火烧开,笼上铺湿布,将和好的面团放在蒸布上,盖上锅盖,上笼大火蒸40分钟。
|
步骤2
|
黄豆粉炒熟。白糖水、桂花兑成糖桂花汁。
|
步骤3
|
将糯米面裹上黄豆粉,擀成片,抹上豆馅,卷成筒形,再切成小块,浇上糖桂花汁即可。
[1]
|
制作步骤
步骤
|
具体操作
|
---|---|
步骤1
|
准备好材料:糯米粉、黄豆面、红豆沙、温水
|
步骤2
|
糯米粉倒入容器,加入适量温水,揉成光滑滋腻的面团
|
步骤3
|
在盘底抹一层香油,将面放在盘中,包上保鲜膜
|
步骤4
|
上锅蒸,20分钟左右,前5~10分钟大火,后面改小火
|
步骤5
|
黄豆面倒到锅中翻炒,炒成金黄色,并有一点点糊味(有糊味≠炒成黑色)
|
步骤6
|
待面蒸好取出,包入抹少许油的保鲜膜上擀成片
|
步骤7
|
切去边角,将红豆沙均匀抹在上面,从一头卷成卷
|
步骤8
|
在最外层均匀的撒上黄豆面
[2]
|
步骤
|
具体操作
|
---|---|
步骤1
|
把江米粉倒到一个小盆里(量根据吃的人数定,人多的话就多一点,要是有小馋猫在的话,也要多一点),用温水和成面团,拿一个空盘子,在盘底抹一层香油,这样蒸完的面不会粘盘子。将面放在盘中,上锅蒸,大概20分钟左右,前5~10分钟大火,后面改小火
|
步骤2
|
在蒸面的时候炒黄豆面,直接把黄豆面倒到锅中翻炒,炒成金黄色,并有一点点糊味(注:有糊味不等于炒成黑色)大概炒五分钟左右,出锅
|
步骤3
|
|
步骤4
|
待面蒸好(要摊在盘子中,且要蒸熟),拿出,在案板上洒一层黄豆面,把江米面放在上面擀成一个大片,将红豆沙均匀抹在上面(最边上要留一段不要抹),然后从头卷成卷,再在最外层多撒点黄豆面
|
步骤5
|
用刀切成小段(切粘面的时候在刀上沾上清水,就不会粘刀了),在每个小段上再糊一层黄豆面,然后放在盘子里,这样,一盘好吃的驴打滚就出锅
|
菜品特色
豆面卷子
起源于
东北地区
,在北京称驴打滚,是
满洲
(东北地区,
铁岭
等地)以及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满洲地区一般叫豆面卷子),它的原料是用
黄米面
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源于满洲,缘起于
承德
,盛行于北京。由于清朝的
八旗子弟
爱吃粘食,“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自古以来
承德
地区就盛产一种
黍米
,据《热河志·物产》记载:“黍,土人称为黄米”。这种黍米,性粘,承德叫黄米,可闷干饭,或碾成粉用来做
粘豆包
、
年糕
和“驴打滚”。喜吃粘食本来是
满族
人的传统,因为满族的狩猎生活,经常是早出晚归,吃粘食耐饿。“驴打滚”就是在200多年前从粘食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
江米
面了,因外滚黄
豆粉
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食用指南
驴打滚的制作配方不需要那么精细,只要把面团的柔软度和好就行了,白糖这些加多加少看你喜欢的甜度。水要慢慢加入,不要一次全部倒进去了,万一不小心倒的太多太软了,不要担心,可以再加些
糯米粉
进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一般菜场里的黄豆粉是生的,生的只要在锅里稍稍炒一下,颜色变原来的加深点就可以,动作要快,很容易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