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看病难,尤其是住院难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
2015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及中
国
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自发启动开展中国儿科资源调查,覆盖了全国
32
个省份
14120
家各级医疗单位(含民营医院)。根据中期调查报告显示,以上海市为例,其常驻人口中
14
岁以下(含
14
岁)儿童人口
220
万,全市专职儿科医师有
2291
名,平均每个专职儿科医师服务
960
名儿童,每千名儿童的儿科医生数为
1.04
个。此外,近三年
14
省的儿科医生中有
6531
名离职,流失率
11%
。其中,
1597
人选择从事其他医疗行业,
917
人离开医疗行业。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流失率更是高达
32%
。从流失的儿科医师的群体看,
35
岁以下的青年医师是流失主体。
儿科的这种现状显然更加不能满足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为此建议:
第一,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势在必行,但要充分调研,不要全国一哄而起大规模运动式地没有规划地招生,以免出现儿科专业培养过剩而导致这些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特殊性无法转岗做成人科医生的情况。
第二,当前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关键问题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现有存量:一是回归儿科医生劳动应有的价值。在医保投入保证患者家属不增加支出的前提下,采取提高
0-16
岁儿童诊治价格
30%
的办法。在目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有利于公立医院重视内部儿科的新建和扩大。同时,争取给予儿科医生特殊津贴。二是恢复儿科目录,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的架构中恢复儿科单列(
1998
年起取消的),因为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此事事关儿科医生事业发展前景。三是儿科执业医师考试将儿科单列,而不是考不及格加考儿科,否则容易让人误解儿科医生都是不及格生。
第三,充分运用目前的互联网优势,探索儿童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