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深度体验游(郭裕铭 摄)
7月的神农架,不只是爽凉怡人。
身临峭壁,看蜂蝶寻蜜;穿越林海,研神农学问;观摩生产,品醇香酒酿。今年夏天的神农架旅游,除了避暑的林海和湿地,还有体验游、研学游、工业游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游客一次游览,就能体验“多面”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紧抓旅游带动发展的强劲势头,大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构建“旅游+”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从花朵到蜂蜜:体验“甜蜜”之旅
7月22日上午,40余名武汉的游客来到神农架松柏镇。今年,他们不再只是在景区爬爬山、看看景、拍拍照,而是专门到八角庙村养蜂基地,开启一段“深度”体验游。
穿过一片清怡的林荫,他们站在一面峭壁前,几十口蜂箱悬挂在岩上,阵阵清风拂面,蜜蜂嗡嗡声悦耳畔,馨香的百花蜜沁入心脾。他们拿出手机,把眼前的美景“秀”到朋友圈。
“这是中华小蜜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它们生产的蜂蜜保留着中国‘土著’蜜蜂的特殊品质。”神农架林区蜜蜂天堂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柏泉说,该公司摸索出“神农架甜蜜之旅”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从花朵到蜂蜜”的“甜蜜旅程”,半年就有1.8万余人次参与。
拿起割蜜刀,把最新鲜的蜂蜜连带着蜂巢一起从养蜂桶里取出来,然后现场品尝新蜜……并到生产车间观看蜂蜜加工。整个过程,养蜂人和蜂蜜公司从不提“买蜂蜜”,但是,这一场“甜蜜”体验之后,会有七成的游客产生兴趣,并主动购买。“通过‘体验’卖出去的蜂蜜,占到年销售量的五分之一,达500多万元。”陈柏泉说,这既激活了旅游,也带动了工业。
从台湾到神农架:“研学”林海课堂
“你看它的头,有两个尖角,形状很奇特、很酷。”LED台灯下,来自台湾清华大学(新竹)的大三学生苏西炳,正在观察一只角蝉标本,作为本次武汉大学野外实习的交流生,来神农架研学,他充满好奇。
7月6日开始,来自武汉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新竹)、台湾台南大学的145名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生,走进神农架原始森林,开始野外考察之旅。他们白天穿行原始森林,采集标本,晚上开放式授课。
为期9天的野外之旅,他们要完成对200种植物、20个目的昆虫及常见鸟类的认知,并完成一个课题。他们按照海拔依次穿越天生桥、官门山、天燕、大龙潭、小龙潭、神农顶等区域,直观了解神农架的动植物资源、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及空气微生物等。
研学游既是旅游产品的升级服务,也是教育服务的分支产品,它凭借新鲜、个性、富有文化特色等特点,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利用假期研学。神农架林区旅委主任冯威说,神农架特有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生态系统等,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研学游的热土。
从旅游到全产业:“旅游+”推进产业融合
一只小蜜蜂飞到山顶采蜜,再飞回蜂箱产蜜,最后变成一罐百花蜜;一粒高粱从地里长出来,再拉到酒厂,最后酿成美酒;还有松籽、猕猴桃……从花蕊、田地、森林,直到工厂和餐桌,在神农架,都和旅游相关。
“再过30天,游客到公司可以自己动手,做一瓶‘自己的酒’。可以当场带走,也可以存进酒库,什么时候需要就快递给游客。”神农架生态酒业公司董事长刘庭林说,酒厂将游客请到生产车间观看酿造流程,还请农民到酒厂看自己种的高粱如何酿成酒,“这既提升了游客信任,又提振了农民信心,一次旅游,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产业都串联起来了。”
这是神农架围绕“旅游+”推进产业深度融合的直接体现。神农架林区区长李发平说,“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再停留在靠景点景区吃饭、靠门票经济吃饭、靠资源吃饭的层面。神农架正围绕‘旅游+’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成‘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步伐,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嬗变。”(全媒体记者翟兴波 通讯员赵贝 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