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东京喰种re》漫画大结局?
2018.7.19更新(图源自金木研吧贴吧汉化 侵删)
这是喰种最终卷里作者写的后记,写了连载这七年以来的一些心路的变化以及自己从小成长的部分经历。大家可以看出不少东西。可见喰种这部漫画对西瓜而言更的还是一种负担啊,但我没想到从无印第七卷开始西瓜就有了放弃的想法了orz。果然作者与作者之间心性的差别对作品的影响还是好大啊。
(再次对尾田大大献上敬意。)
更多的分析我过段时间在写一点吧。睡会儿。
———————分割线——————
原答案
今早看完了179的汉化,自答一波。
以下内容仅仅是我个人很主观的推测和看法,希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友善交流,勿喷。
《东京喰种》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不会有下一部的续作了,所以很可惜,根据它最后几章到大结局的故事的发展水平,我们只能遗憾地接受这部作品已经沦为烂尾作的事实。
在179情报发出之后,正式汉化推出之前,整个贴吧都沦陷在一片对烂尾的失望和对作者西瓜不满中,但也有不少对这个大团圆结局感到庆幸和满足的人在。在对《东京喰种》的一系列缺点和不足的数落之余,我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东京喰种》是我看过的少有的,作品基调和主角情感塑造随着作者自身心态的改变而改变的漫画。 上一次看到有这种类似的被作者自身心态所影响的作品,还是痞子的《EVA》,不过和喰种的转变方向完全相反就是了。
从《东京喰种》无印篇到re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西瓜是在很用心地写这个故事,也有放入了很多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东京喰种》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完成度很高的故事篇章,激烈而又描写的恰到好处的冲突设置,和一票形象塑造丰满立体的角色。而这些也正是当时的《东京喰种》能吸引到我们的地方,当时谁不是因为凉子小姐之死,金木被虐后的黑化,以及基佬山的变态(x)而入的坑?一直到最后,20区的驱逐战篇里形成的一个个悲剧漩涡,东京喰种的这些篇章所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共情感,正是我们喜欢和支持它的源动力所在。
re前半部分的两个大章,拍卖会篇和月山家驱逐篇,这两个故事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篇章。那时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心平气和地讲故事”。是的,在这两个故事的最终冲突打响之前,西瓜居然都在不紧不慢地讲着着搜查过程,线索的探寻,CCG内一次次的会议讨论这些很容易拉慢故事节奏的内容,你很难在这部分里看到什么比较大的矛盾描写,这部分内容细腻琐碎到你甚至都忘记了它还是一个奇幻打斗漫,更像是一个描写职场的普通青年漫。更难得的是,西瓜还把这些细小的点全都有效的利用了起来,让它们为最终故事的发展服务。
如果没有之前神父与佐佐木对Torso猎食喜好及出没地点的推测和一次次对受害人亲属的探访,就发现不了Torso的行动也就遇不到大蛇;没有Qs女装潜入夜店的行动也就发现不了拍卖会的举办;没有习的进食混乱也就不会让月山家的佣人外出捕食时不慎被抓;没有木岛放出的自己露脸的对悠马的拷问视频也就不会让爱慕悠马的女仆找到目击证据然后落入陷阱被捕,最终吐露出月山家的内幕;Qs没有被叶雇佣的青铜树打手袭击,也就没办法发现月山家和青铜树有勾结的点,再加上最后Qs面具计划的实施,获得了更多月山家与青铜树联系的情报,让CCG之后歼灭月山家的行动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这些一个个平淡又细小的点,被西瓜用心地串联起来,一步步地将其运用起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不依靠刻意设置的打斗冲突,也不依靠突兀牵强的故事转机,就用手上有的可用的线索,合理清晰地引导出了最终冲突的爆发,这较为缓慢的故事节奏也正好是西瓜塑造人物形象的优良土壤,我们也正是在这一阶段里看到了一系列讨喜的CCG和喰种角色在西瓜的笔下诞生。我当时真的被那一个时期西瓜漫画里所透露出来的耐性和平和所打动,再加上那时候漫画的画风颇为细腻美型,正是这个阶段的东京喰种,让我真正的粉上了西瓜这个作者。
这个阶段的剧情虽然较为缓慢欢快,但其中还是不乏很多较为黑暗残酷的情节,一遍遍地告诉着我们,对人性冷峻的挖掘,依然是这部漫画的核心所在。
这个时期的西瓜,热情与野心尚在。
而在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月山篇结束后不久,到了金木有马大战篇章,这时候的喰种的真人版电影启动,喰种漫画的发售量在这个时期也在一路高涨,在日本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成绩都相当好看,舞台剧,各类平台的相关游戏也开始相继推出,西瓜也举办了自己个人的画展,这个时期的喰种,在商业化上的热度达到了一个巅峰期。而在这些与漫画创作无关的商业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西瓜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在其中。电影版拍摄的时候,西瓜亲自挑选了男女主的演员,电影结束之后,为每个主要角色的演员画了一幅画像;PSV平台上的喰种游戏,西瓜更是亲笔操刀为其贡献了十万多字的游戏脚本;喰种第三季TV化后,西瓜为其创作的画作一张接一张;而那次针对自己个人的画展,西瓜如果完全没有参与的话我是不信的。
到这里为止,我想说的不是西瓜因为这些商业活动浪费了精力导致漫画作品质量的下降,不是的。西瓜真的是一个相当敬业的漫画家或者画家,细数西瓜这七年以来的连载情况,除去日本每年惯例的节假日以及无印篇与re篇中间的间隔期,你会发现西瓜休刊的次数几乎为零。虽然西瓜连载的时期比不上那些超长篇漫画,但七年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七年里几乎没有休过刊,在为各种商业活动忙碌的同时还依然保持着漫画的正常连载,已经相当相当难得了。如果关注一下西瓜的网络社交账号,你会发现西瓜的在网上发布的各种画作的更新次数是相当夸张的,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理解为西瓜是一个真正喜欢「画画」,对「画画」这项职业无比敬业的人,它之所以对这些活动那么上心地贡献自己的画作,甚至在连载之余花费大量时间为一个改编游戏书写十万余字的游戏脚本,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小孩子被别人认可后单纯的不加掩饰的欣喜和感谢。他是真的喜欢也很感谢这些愿意为他的作品的改编,推广的活动而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动画第二季的改编有多么糟糕,他还是愿意为动画的ED创作插画,第三季播出之时,依然开开心心地为每集奉上贺图。他不在乎别人做的怎么样,只要有人愿意为他的作品做点什么,他就很开心,他就很感谢。
我想说的是。《东京喰种》这部漫画的成功程度是超过了西瓜一开始的预想的。西瓜可能在无印篇TV化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漫画比较受欢迎,但是也没觉得会好到什么程度,毕竟日本每年动画化的漫画那么多凭什么自己会突出。而到了喰种电影版启动和喰种漫画销量一路飙升的时候,西瓜才真正发现,卧槽老子的漫画居然已经这么火了吗?
石田スイ以前是什么人?他的出道作是一部叫《Penisman》的不入流的网络猎奇漫,他正式连载后选了喰种这一主题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为了迎合什么才选择的,而是因为他就是真的喜欢这一类型的黑深残的题材。在喰种漫画一开始一直到后面的故事里,我们都能感受到这部作品不断散发着的压抑,黑暗又暴虐的基调,换句话说,西瓜当时想画的是一个真正的没有希望的悲剧。此时的西瓜,就和他笔下的金木一样,是一个读了很多晦涩高深的文学作品(看漫画里西瓜不断引用的各类文学作品段落就知道),性格上内敛含蓄,但内心里却满满地积攒着绝望与挣扎等负面情感,渴望被爱,渴望获得社会认同,渴望将这些心中的黑暗情绪和自己的认知和思想表达出来的文艺青年。我所说的,一开始的西瓜有野心,是指西瓜有创作表达上的野心,而不是让作品成功的野心。我们从喰种里不难看出,西瓜就像一个看了很多书,心里充满了各种想法迫切地想要用某种方式说给别人听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的一个颇有才华的青年,他通过嘉纳之口讲了自己对医学发展的看法,通过泉姐与旧多的谈判讲了自己对政治的见解,通过一闪而过的大环ACT的理念表达了万物对自己物种出身的偶然性与不可选择性才是造成物种间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故事里金木,有马,泉,月山,利世等一干喜欢读书的角色毫不吝啬地抒发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当更多的,他心里想表达,想宣泄出来的东西太多太浓稠了,以至于浓稠到有些东西他甚至没办法准确清晰地将它们化成一条明确的主线表达出来让读者理解,各种过于意识流的描写经常让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或者连他自己也不能完全理解。但他就是想表达,表达才是能让这个心中积攒着的各种情绪的文艺青年有所安定的唯一方式。
而之后喰种这部作品的成功程度是他始料未及的。喰种的成功为这个文艺青年带来的除了物质水平上的急剧提高,更多的是一种自身的被认同感,以及这个曾经他所不爱的,让他感到绝望的世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温情与安定,甚至他可能还和金木遇到董香一样,在他的生活里也出现了一个被他吸引而来的爱着他的伴侣。此时的西瓜,心境上开始改变,他不再怨恨这个世界,不再质疑,不再宣泄,亦不再挣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喰种的最后几章,这些之前不断在斗争,在挣扎,甚至在对这个世界破坏的角色,面目和心境都变得柔和得不像话。比如最后认为世界没有错的金木,死前为亚门笑着流泪的神父,与四方重归于好的呗,开始反思人生的泷泽,因为母亲的逝去而开始研究可再生医疗的嘉纳,以及只想过普通人生活的旧多。这些之前被黑暗笼罩着的角色的释然,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作者与过去的自己的一个决裂,而他之前对于创作和表达的野心,可能早就慢慢被温柔地磨平了。而对于作品成功的欲望,西瓜估计一开始就是没有的,所以他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时候,当他觉得他不再需要通过东京喰种表达什么的时候,他也就觉得这部作品的对他的意义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他也就觉得,已经七年了,足够了。
而我们却觉得,这都七年了,可惜了。
所以西瓜你下个新作快去画爱情漫画吧!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