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年1月,在位45年的嘉靖帝终于驾崩,朱载坖即位,改年号「隆庆」,是为明穆宗。

隆庆帝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无人问津到甚至连明朝自己人都搞不清楚他到底叫什么?

比如万历年间被记成朱载塈,崇祯年间又被记错成朱载垕。

明穆宗庄皇帝御容 | 台北故宫藏

“朕叫朱载坖jì”

除却在位时间过短:满打满算也就五年半,造成隆庆帝零存在感的原因还是在于他本人确实对国事没有什么兴趣。

然而恰巧是因为皇帝的缺席,反而使得有能力的大臣们可以干得更好,明朝也得以迎来一个短暂的相对稳定和繁荣期。

像我们熟知的再次开海禁,就发生在隆庆一朝,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1567),福建月港得到了官方的开关许可。

月港,位于福建漳州的九龙江出海口,

因其港湾呈月亮形状而得名。

所以说克拉克瓷能够名扬天下欧洲,兴许还真要感谢一下这位热爱躺平、耽于享乐的帝王。

不过我们今天不来聊外销瓷,就来看看隆庆“自己”烧的青花如何?

对「回青」的成熟运用

作为嘉靖的亲儿子,虽然亲爹为了自己的修仙事业,听从道士“二龙不相见”的建议,压根就没怎么跟隆庆帝相处过。

但不妨碍父子俩在烧瓷上的一脉相承,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回青」的运用。

我们之前在写嘉靖青花的时候,就提到过什么是回青,这是一种来自西域的青料,由于它的加入,使得嘉靖年间的青花呈现出了与前朝截然不同的色调:蓝中泛紫调。

明嘉靖青花四灵双耳瓶 | 台北故宫藏

明嘉靖青花四灵双耳瓶(局部) | 台北故宫藏

而隆庆青花的烧制也继续沿用了「回青」,关于这一点耿宝昌先生曾总结过:

“嘉靖、隆庆、万历时所用青花料都是‘回青’,色调也相近;但隆庆青花器由于选料的精炼和技术的纯熟,色调最为美丽,‘回青’的呈色蓝中泛紫,纯正稳定,可谓炉火纯青。”

明隆庆款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 故宫博物院藏

明隆庆年造款青花双禽纹八角盘 |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隆庆一朝才六年不到,但在青花烧制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份在嘉靖紫调基础上所发展出的「艳丽」和「精致」。

明隆庆青花婴戏图盘

2017年4月香港苏富比,成交价:1,250,000 HKD

明隆庆青花逐珠云龙图盘

2016年10月香港苏富比,成交价:625,000 HKD

嘉靖、隆庆、万历

既然都讲到隆庆青花承袭自嘉靖了,那就顺便来一个祖孙三代对比吧。

我个人觉得隆庆帝为何如此备受冷遇,也是因为其不幸夹在了明朝两位最为抓马的皇帝之间。

但是吧,虽然抓马程度比不过,可不代表青花烧制水平比不过。

我们在前文提到,隆庆青花也继续沿用「回青」。而回青是需要和国产的石子青配合比例使用,《江西省大志·陶书》中就有记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

也就是说当时的青花发色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上青、中青。

「上青」即“回青里未加或少加国产青料”,其色泽浓重,往往还有晕散现象,常见于嘉靖早期,推测是因为当时的窑工还未熟练掌握配比技术。

明嘉靖青花鱼藻纹出戟尊 | 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 | 故宫博物院藏

「中青」就是即“四分回青,六分石青”,此为嘉、隆、万三朝青花典型的色调:蓝中泛紫。

“中青”的出现也意味着此时的窑工开始摸索出了「回青」与「国产青料」之间的合适配比,此项技术在隆庆时期达到成熟巅峰,也正是对「中青」的大面积使用使得隆庆青花在发色上实现了精致之感。

明隆庆青花双龙戏珠纹缸

2017年11月香港佳士得,成交价:HKD 1,875,000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盘

2022年9月香港苏富比,成交价:USD 32,760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罐 | V&A博物馆藏

万历早期,得益于“回青料储备”较为足够,还能继续延续了他亲爹的「中青」配方,但越往后颜色渐渐变淡,蓝中闪灰,到了末期色调已十分浅淡。

这与万历中后期回青来源缩减有着直接关联,在青料配方中所使用的国产料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紫色越来越淡。

明万历青花番莲寿字纹碗 | 台北故宫藏

「隆庆青花」与「官搭民烧」

讲隆庆青花,就不得不提到盛行于晚明的「官搭民烧」制度,所谓「官搭民烧」其实就是朝廷以 “ 散窑 ” 方式 , 将所需烧造的御瓷份额分派给高端民窑。

关于「官搭民烧」是如何层层剥削地方财政、民窑和窑工,最后引发万历时期的窑工起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过,感兴趣可以戳「万历壬寅年,当一群景德镇的陶工决定“逃离大厂」。

我们今天则换个角度来看「官搭民烧」制度,它有没有为当时的官窑、民窑带来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是有的,隆庆青花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

先说隆庆时期的官窑,得益于与民窑之间更为频繁的交流,隆庆官窑在风格上增添了诸多民间趣味,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比如器型上,出现了很多款「盖盒」

明隆庆青花云龙纹银锭式盒 | 台北故宫藏

明隆庆款青花龙凤纹圆盒 | 故宫博物院藏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方盒 | 大英博物馆藏

明隆庆青花龙纹花式盒 | 大英博物馆藏

明隆庆青花「瑞芝云龙」杂宝纹盖盒

2013年4月香港苏富比,成交价:7,240,000 HKD

这款「提梁壶」也很可爱

明隆庆青花云龙纹提梁壶 | 台北故宫藏

话本小说常见的「攒盘」

明隆庆青花攒盘 | 大英博物馆藏

而对于民窑来说,得益于「官搭民烧」制度的出现,他们可以得到诸多曾经由官窑保密、垄断的配方和技术,当然还有人才。

这便是为什么隆庆民窑出品的青花水准也非常之高。

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非常精致的民窑小盘

落款跟官窑相比,就比较潦草

明隆庆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写过文章的隆庆诗文碗,也是当年民窑的精品

明隆庆青花诗文碗 | 大都会博物馆藏

看一下碗心图案和底部落款

结尾再来讲一个彩蛋小八卦,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大明第一八卦瓜主——《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他老人家手上还有一个关于隆庆帝的超级劲爆瓜。

「幼时曾于二三豪贵家,见隆庆窑酒杯茗碗。俱绘男女私亵之状,盖穆宗好内,故以传奉命造此种。」

呃,这其实也跟隆庆帝公认的死因对上了。

但不管如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晚明不仅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手工业极其成熟的时代,它还是一个新思想不断涌现、充满欢愉的时代。

在诸多应接不暇的变化中,旧的道德观念将变得遥远陌生,你看就连皇室子孙也背弃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所构建的治国蓝图,即所谓的“小国寡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温馨说明: 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