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鸠摩罗什的故事

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是被很多人认可的最好最易朗诵的一部,比其他译本更易捧读。鸠摩罗什的出身十分高贵,而他那高贵的血统和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的一生更具传奇色彩。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一位公主,不仅美丽聪慧,而且从小就有慧根,时常读诵佛国经文。鸠摩罗什的父亲是鸠摩罗炎,他气质高雅,天赋异禀。但他放弃相位,立志修行,远走他乡,最后到龟兹国。而龟兹国的百纯国王见他舍弃荣华富贵而出家,十分敬仰他,愿意将妹妹耆婆公主嫁给他。就这样,他们的结合,让鸠摩罗什来到人间。

当初,鸠摩罗炎并不愿意结婚,反而是白纯国王反问他:“出家后难道不能还俗吗?娶妻后难道不能再读经吗?”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但实际上充分反映了一点,即对待事情的灵活性。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佛教的教义和教规之间的区别,教义是为了约束人们形成一定的习性,调节心性和修养,而教规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对于鸠摩罗炎这样的人而言,他既然能放弃荣华富贵,随后又远走他乡,那么教规对他的作用不大,诚然,正如国王说的,即使他出嫁后,也可以娶妻生子,而他娶妻生子之后,也可以再度剃度。他心性高于常人,不必太拘泥那些教义。

更为传奇的是,鸠摩罗什七岁时,父母的第二个儿子不幸夭折,随之而来的是公主陷入丧子之痛,最后选择出家。鸠摩罗什跟随母亲出家,历经艰难险阻,最后声名卓著,当时流传一句话:“得罗什者得天下。”

后来,鸠摩罗什来到凉州,又到了长安,在长安弘扬佛法,规劝君王,点化众生,还从事译经工作,直到公元413年,才走完传奇的一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