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玉京书会;2、六月飞雪;3、我是一粒铜豌豆。

出处与参资:古诗文网《关汉卿简介,窦娥冤、不伏老赏析》。

二、医户出身,梨园领袖

关汉卿〔1234—1300年〕,号已斋,山西运城人。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窦娥冤》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

关汉卿画像

他生于金末,长于元代。在元代等级制度下,他出身医户家庭,条件优于一般百姓,受到比较高的教育。他在行医时,也兼职创作戏曲,并参与演出活动。

元灭金后,他到京城大都,专事戏曲活动。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成了戏曲作家协会“玉京书会”主持人。他与作家们密切交往,修改文稿,促进创作;又深入勾栏瓦肆,与艺人们切磋唱腔,设计表演,时人称他“总编师首、杂剧班头、梨园领袖”。

元大都繁荣昌盛,华美绝伦,是著名的国际大都会,而南方富庶繁华,风光秀丽,则是“普天下锦绣乡,寰宇内风流地”。在元前期废置科举时,找不到出路的士人大批南下谋生,而戏曲家和表演家也纷纷南下从事艺术活动。关汉卿也曾到过扬州、杭州等地。他在扬州结识戏剧表演大师朱帘秀,写下“十里风物妍,出落着神仙”曲词赠她,并与她同台表演《窦娥冤》剧,影响深远。

三、元曲大家,著作丰富

关汉卿是元曲大家,时称“曲圣”,他的杂剧是古代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在古代文学史上,继唐诗、宋词,元曲又蔚为文学之盛。元曲继承了唐宋诗词清丽婉转特点,又针对元代“九儒十丐”等级制度,透出反抗情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元曲,通常指散曲和杂剧,散曲是诗歌,而杂剧是戏曲,由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三要素组成,是戏剧表演的文学脚本。

关汉卿著作丰富,形式多样,以杂剧居多,计67部,现存18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窦娥冤》。这是公案悲剧,还有《蝴蝶梦》、《鲁斋郎》等,揭露政治腐败黑喑,歌颂人民反抗斗争;他又有描写婚姻爱情的喜剧,如《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等;还有歌颂历史英雄剧,如《单刀会》、《西蜀梦》等。

关汉卿与表演艺术家珠帘秀同台演出

他的散曲作品,今存套曲10多组,小令50多首,主要描写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表达羁旅行役与离情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叙志遣兴。

他精通戏曲表演,戏曲语言曲白相生,曲尽人情,本色当行,入耳消融,极富韵律美感。

四、杂剧代表作《窦娥冤》

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故事原型来自《烈女传·东海孝妇》。

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冤》是旦本戏,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善良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被诬判“药死公公”,而斩首示众。她满腔悲愤,在临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窦娥冤枉,果然,感天动地,天理昭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窦娥冤》,是典范的悲剧作品。善良窦娥的遭遇,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灾难,尤其是妇女的不幸。窦娥在短短一生中,遭遇失恃丧夫、高利贷毒害、流氓泼皮欺压、贪官污吏毒打与误判,种种的不幸折磨着她弱小青春,重重的灾难吞噬了她善良生命,演绎出悲惨无比、而感天动地的大悲剧。

窦娥讲究孝道、坚守贞洁,却得不到社会宗法势力的保护,正义得不到伸张,这是窦娥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而元代在残酷的民族压迫、阶级统治下,政治腐败,贪官枉法,恶霸横行,“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是政治制度与人民为敌,在残害百姓,这是窦娥悲剧产生的政治原因。

《窦娥冤》剧照

在旧社会,面对腐朽的宗法势力和黑暗的政治制度,关汉卿和窦娥一样,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他便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三桩超现实的誓愿,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巨大力量,寄托自己鲜明的爱憎、正义的立场,反映人民群众反对黑暗的政治制度、惩处邪恶的社会势力、伸张正义与公正的美好愿望。这是全剧最精彩、最显著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剧本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神奇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艺术力量。

《窦娥冤》上世纪传到西方,得到广泛传播,名列“世界十大悲剧”, 关汉卿被誉称“东方莎士比亚”。

五、散曲代表作《不伏老》〔上〕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是关汉卿运用他本色的诙谐夸张语言,自述在滚滚红中多才多艺多彩多姿的浪漫生活,塑造了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顽强高傲、矢志不渝的元曲艺术家自我形象。

这组套曲是他中年时创作的。当时,元蒙贵族歧视汉族士人,又废置科举,堵塞了仕途,没有出路的士人群体急剧分化。关汉卿则在“求仕与归隐”之外,选择了勾栏生活,做了一个“不死之鬼”。他这组套曲,就是描写这种特立人的独特生活方式的。

这套曲总题中,【南吕】是宫调名,〔一支花、梁州〕是曲牌,还有〔尾〕曲,而《不伏老》才是曲题:在【南吕】同一宫调下、把若干曲牌的曲子连缀起来,共同表达同一主题《不伏老》。所谓套曲,都是按这样的规则,组曲成套的。

这组套曲,由四支曲子组成。首曲〔一枝花〕,描写自己一生追求的是放荡不羁的风流浪子生活;〔梁州〕,描写自己甘愿做“郎君领袖、浪子班头”,做最有名气的花花公子;〔隔尾〕,描写自己虽到中年万事休,却强调甘愿为理想而献身,这是点题。

这前三支曲子,诗人描写感情骚动的外在表现,而在〔尾〕曲中,则揭示内在的意志与决心:

“我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了、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嘴、瘸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大意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那些风流浪子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砍不了、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好看的千层圈套中呢?我玩赏的是梁园月亮、畅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是洛阳牡丹、偕游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会踢球、会狩猎、会插科打诨、会表演歌舞、会吹拉弹奏、会唱曲吟诗、会赌博游戏。你即便是敲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嘴、打瘸了我的腿、折断了我的手,老天赏赐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和鬼自己捕捉我,我的三魂七魄都丧入地府,天哪,到那个时候,我才有可能不到那风月场上去。”

六、散曲代表作《不伏老》〔下〕

这〔尾〕曲,是全套曲内容的深化和总结,计6句,有4层含义。

前两句,自我身份定性:“我是一粒铜豌豆”。“铜豌豆”,原喻青楼的老狎客,这里借喻“花中消遣,酒内忘忧”的戏曲界“总编师首、杂剧班头、梨园领袖”。为突出这一身份的特性,诗人连用“蒸不烂”等5个修饰语,表达自豪感;还用一句,以子弟们也执迷于此,作陪衬。

章台柳

接着一句,介绍“铜豌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在大千世界里,自己可以任情地玩月饮酒、赏花“攀柳”,“锦阵花营、玩府游州”,风花雪月、多彩多姿,过的是上层风云子弟高雅的精致生活。

再接着一句,介绍“铜豌豆”满腹经纶,才艺超群。在滚滚红尘中,自己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吟诗作曲、游玩娱乐,风流潇洒,多才多艺,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全能艺术家。

1958年发行的关汉卿纪念邮票

最后两句,表白“铜豌豆”的意志和决心。前一句写坚持自己爱好的意志,虽知爱好有恶疾,即使受到四种酷刑折磨,却也不肯悔改,突出了这一意志的坚定性;而后一句,则又进一步用两组对句,阎王对神鬼、三魂对七魄,以非常极端的语言,来表达即使有恶势力的万般迫害,也无法摧毁自己的执着追求,从而表现了“铜豌豆”坚持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顽强意志。

很显然,这〔尾〕曲,跟全套曲一样,是用第一人称的自述方式,以恢谐、夸张、排比、连环的语言,塑造了“铜豌豆”的自我形象,博学多才、技艺高超,但生不逢时,求仕无门,倒是自选了勾栏瓦肆来施展才华,做上帝国的梨园领袖,成了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是大元帝国治下的才高八斗而又具反抗精神的士人典型形象。

〔尾〕曲在语言运用上,突破曲牌格式的字数,增加大量的“衬字”,这是此曲的又一显著特点。如头两句,按煞尾曲牌定格,都是7字,即“我是一粒铜豌豆”与“ 钻入千层锦套头”,仅14个字,可是却用了53个字,这额外增加的字,就是“衬字”。

所谓“衬字”,是散曲专用语,特指曲牌格式之外增添的字。散曲可以加衬字,一般小令用的较少,而套曲用的较多;衬字位置,一般在句首或句中,句末则罕见;衬字字数,一般可多至10到20个;衬字的作用,打破唐宋诗词的格式,解决了用字固定呆板与语言生动灵活的矛盾,增加散曲的表现力和生动性,从而显示出诙谐夸张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这是我国诗律史上的—次解放。

此曲口语运用,也自然贴切,如“子弟、铜豌豆、锦套头”;用典不仅贴切,还语意双关,如“梁园月、洛阳花、章台柳”等,具鲜明、通俗、生动、活泼的新特点。陈存选2023、12、10

关汉卿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