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制作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立键式小号,也就是活塞是上下运动方式。
另一种是扁键式小号,也就是活塞是 旋转运动 方式。
常用的为立式键子。乐器使用后,首先要清除管体内的水分,可按下活塞键子,使气流畅通后,拔掉调音管,将水分清理干净,主调音管内的水分可由排水孔排出。活塞即键子要经常上些铜管活塞油。
我们知道,活塞的制作是非常精密的,既要保证不漏气,又要保证灵活,过松过紧都不行,一般来说活塞与 活塞筒 的间隙只有6道左右,也就是1毫米的百分之六。
而活塞的制作为了轻便灵活,用料是非常薄的铜管,硬度有限,经不起半点的撞击和磕碰。因此,在我们给活塞上油时要格外小心。具体做法是先把活塞筒上方的螺丝盖拧开,然后将活塞慢慢的垂直地抽出来,在活塞的周围滴上几滴活塞油,再慢慢地顺进去。在装活塞时要注意,活塞筒内有个 定位槽 ,有的则是两个定位缺口,有的则是一个定位缺口,槽或缺口处是个台阶,要对准槽或缺口,一边装一边旋转进去,千万不要用力过猛撞击台阶,以免造成活塞键进出困难,使用不便。安上后,键子就被定了位,左右不会转动,可上下按动几次键子,使油完全均匀地涂在活塞上,用起来就比较灵活。应该注意,如果长期疏忽给活塞上油的话,活塞就会出现干涩,上下活动不灵活。另外我们再给活塞上油时,只能上铜管活塞油,因这种油是特制的,比较稀释,黏度小,键子用起来比较灵活。如果上浓度大的油,如白油和 缝纫机油 ,活塞活动时就会增大阻力,反映迟钝,有时甚至不起。更不能上食用油。所以要认真做好,既要正确上油,又要定期上油。一般三天至一个礼拜上一次即可。各调音管要半个月清洁保养一次。方法是按下键子拔出调音管,用通条缠布把内管外管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在管上涂些 凡士林 ,先单管转动着往里插,使油充分接触,两个单管都转动润滑后,再把两个管同时插进去活动几次即可。要注意,调音管的材料为黄铜,虽然耐腐蚀,但也有限,经不起长时间残留酸性口水的侵蚀,如果 不注意 保养,就会加速管子的 腐蚀速度 ,尤其是发音管,缩短乐器的使用寿命,所以每次用完后要把管内的水分清理干净。号嘴要经常进行冲洗,保持清洁卫生。排水孔也要定期清理,防止脏东西堵塞和加快腐蚀的速度。每个月要彻底保养一次。方法是把前后盖和活塞全部取出,特别注意活塞要小心轻放,不要磕碰,然后用 清洁布 缠在通条上,不要露出金属部分,插进活塞筒内,上下拉动几次,清除筒内侧的污垢,擦完后,再用自来水冲洗一下,从每个活塞 上口 冲洗一次,再从喇叭口和发音管冲洗一次。三个活塞键先用布清除污垢后再用水冲洗,最后滴几滴活塞油插入管内活动几次即可。
注意活塞取出清理时,要记清楚活塞一二三键的位置,不要把活塞记乱放错了位置。如放错了位置,一是 音程 关系不对,二是气流不畅通。进口小号为了达到键子更轻、更灵活,制造商把原来铜键杆换成了铝键杆,从键子的重量上来看减轻了,加快了弹起速度。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即腐蚀的速度加快了,如不注意保养,两三年时间就可能烂掉。
因此,这个 关键部位 也要定期进行保养,可两个月进行一次,先把活塞取出,拧开键杆螺丝,取出弹簧和塑料弹簧托,把键杆的内丝和外丝用 布擦 干净,然后在 丝扣 上涂些凡士林润滑油,照原样安上即可。小号的水门键子弹簧是用钢丝制作的,经常用水冲洗容易生锈,所以要经常上些白油或缝纫机油,加以保护。乐器每次用完后,表面都要用清洁布擦掉水印、 手印 、及浮尘,使用乐器专业养护产品、烤漆和电镀得到保护。每次还要把号嘴取下,把乐器放回乐器盒内。
自然号 (natural trumpet):小号的前身,仅能吹奏 泛音 ,无法演奏半音阶。
★小号(trumpet):即常见的降B调标准小号。 乐团一般用C调小号。 还有降E 调号 等。
★袖珍小号(pocket trumpet):也是 降B调小号 ,管长相同,但号口(bell)口径一般来说稍小,管身弯曲也更多。偶可见于 爵士乐 演奏。
短号 cornet ):一般亦以降B调为使用主流。音色较小号柔美,受早期音乐家喜爱。唯今由于与小号差异太小,多被小号替代,然于英法等地仍有正统的短号演奏流派,主要见于短号独奏以及铜管乐团。
高音小号 (piccolo trumpet):较小号 高八度 ,音色嘹亮,常用于古典曲目中。有多种调性。
★高音短号(piccolo cornet):少见,欧洲较常用。
富鲁格号 (Flugelhorn):或有译为柔音号者,亦小号家族之一,音色远较小号柔和为其特色。1990年后爵士乐常用此乐器。
小号最初的形状是一根管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其长可达数公尺。这是一种装有杯形吹嘴的高音铜管乐器,它在同类乐器之中 占据着 领导地位 。小号的音色慷慨嘹亮,作曲家经常用它来描写战争。圣经上说:“ 杰里科 城墙之坚,不足以抵挡其音”,小号声音铿锵之程度,由此可见。然而小号加上弱音器时,又会发生一种近似诙谐的意味。
小号的起源无从考究,在数百年前出土的 古埃及 法老墓里就出土过小号。现代的小号则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德国作曲家 海顿 1796年就写了一首至今仍广泛流传的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并在他的“ 军队进行曲 ”中充分发挥了小号的性能。
十五世纪起,小号就有了S型的卷曲形状,到了十六世纪后才改成与现代小号形状相近的 椭圆型 卷曲形状。在大约1770年曾出现了伸缩小号,后来又试制成带键的小号。1780年由德国乐器 制造师 约翰.安德丽亚.斯坦图和约盖利造出插管小号。1790年左右发明了一个活塞能够变成两个调的小号,1862,英格兰人安迪尔(Andir)在活塞和按键上进行改革,才逐步形成这种带有三个活塞,能演奏半音阶的小号和 短号 ,至此小号已经基本定型完善。
小号是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首次记载是在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人和 日尔曼 部落的图画中被提及。这把史前的小号号长56厘米,它的一端有个圆锥形的管子,直径长约10厘米,将其扩展开有26厘米。这把小号设计简单,其造型长久不变,直到18世纪中期,键阀 被作为 附件加入其中。在小号的历史上,它通常被军事部门或宗教所使用。古人曾用恐怖,可怕,沙哑和粗暴来描述 古罗马 军用小号的声音。当时只有罗马人, 西藏 人和尤太人的宗教牧师才允许吹奏小号。圣经的译本中曾提到过这种乐器,将它与天使的声音联系到一起。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大量新的形式的小号。撒拉逊人的西班牙入侵带来了许多这样的乐器,象基督教使用的乐器,专门用来使敌人受到惊恐的乐器。文艺复兴带来了小号的进步,如提高了它们在皇家宫廷的地位,这种乐器更多的被用来作为“音乐的”演奏,而不再是单纯的用来 发信号 了。
小号的普及可以追溯到 巴洛克时期 ,除了18世纪初的衰落。18世纪中叶活塞和按键的增加给小号带来了新的生命,使其在管弦乐作品中被频繁使用。1827年德国出现了活塞式小号,直到1862,英格兰人安迪尔(Andir)在活塞和按键上进行改革,才逐步形成这种带有三个活塞,能演奏半音阶的小号和短号。它们的发展和改革是在欧洲完成的,小号主要是在德国,而短号是法国的一种名为 邮号 (cornet de poste)发展而来的。
传统的小号音乐传达的是节庆或战争的情感,诸如在巴赫和亨德尔这样的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中也被大量采用。古典作曲家 海顿 的的作品中也特别用到了小号,他的降E调小号 协奏曲 一直是器乐曲中的经典。总而言之,在过去的岁月中小号经历了众多的变革,显然已是所有时期最重要的乐器。它已成为少数经过时代检验的乐器之一,并正随着新的 音乐形式 和使用的需要而不断变革。
小号最早是在军队中用来传递信号,17世纪以后成为 管弦乐队 和独奏的乐器。19世纪以前,小号仅限于吹奏 泛音列 的各音,而到巴赫时代,许多小号则长于高音区的演奏。 基音 的音高可以通过安装不同长度的接管(若干节号管)来改变。大约1830年,小号又加上了 阀键 ,以便更容易演奏。小号是 军乐队 的重要乐器,也大量用于 爵士乐队 。除降B调,另外还有C、降E、A等多种调的小号, 但使用很少。小号音色嘹亮,富于英雄气概,多用于吹奏号角之音和进行曲式的旋律。如威尔第的《 阿伊达 》中的小号 齐奏 ,气势恢弘,极富煽动性。小号演奏时,还可以在号 口塞 梨状弱音器,堵住 排气量 的百分之七十,达到改变音色的目的, 以表现抒情、梦幻与神秘。它的声音透过灵魂,极具 穿透力 ,与普通大众所熟知的那种在庙会或战争等处的喇叭不同,小号是一个富有激情的,高贵又华丽的 铜管乐器
进行曲乐段
在现代小号诞生之后的 浪漫主义 时期以及其后的二十世纪作曲家的 管弦乐 作品中, 进行曲 性格的 乐段 占有显著地位。作曲家们非常喜欢运用现代小号来表现辉煌灿烂、胜利凯旋、刚毅雄壮的 音乐形象
首先我们可以从法国作曲家柏辽兹(Berlioz,1803—1869)创作的《 幻想交响曲 》第四乐章(赴刑)中,听到作者使用四支小号与铜管声部的合奏来演奏时而阴森残酷,时而灿烂庄严的进行曲乐段。这个乐段使用了级进式的 附点音符 进行,没有很高的音域,作曲家所追求的是整个铜管声部的和声效果。用小号与整个铜管组的合奏形式和它产生的效果,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为了使小号不仅在听觉上,而且在视觉上达到更具有 戏剧性 的效果,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曾在1871年 开罗 上演歌剧《阿伊达》时,特意制造了一种长达 150厘米的 bA调小号,具有较长的锥型管、末端带有一个漂亮的小喇叭口的“ 埃及 小号”。第二幕的 凯旋进行曲 ,是在小号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泛音之间进行的,而旋律中自然泛音所空缺的re和fa音,只用一个下降的M度活塞即可。用以表现 埃及军队 战胜 埃塞俄比亚 后,胜利返国时万众欢腾,威武豪迈的壮观场面。这一创举使观众耳目为之一新。后来,世界许多著名 歌剧院 在上演《阿伊达》时,仍常常使用这一“埃及小号”。
如果说柏辽兹《幻响交响曲》铜管组通过强奏,演奏出非常明亮、饱满的 音响效果 ;那么 俄罗斯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 第四交响曲 》第三乐则使用铜管声部的 轻声 合奏,奏出暗淡、短促的音响效果,表现出军队在远方的行进。
在非典型的带有进行曲性格的创作上, 理查·施特劳斯 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交响诗 中对现代小号的运用可以说是一个范例,它在速度的变化、强弱的对比以及调性的转换等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了现代小号的演奏性能。由现代小号庄严奏出的“大自然的主题”,使人感到宇宙无所不包的伟大,同时在和声上由小和弦到大和弦的进行,暗示出一种神秘的意境。
号角性乐段
早在 文艺复兴 巴洛克 古典时期 ,作曲家们就已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小号来演奏号角式的乐段。这是小号最容易演奏、最适合乐器本身特点的表现手段。到十九世纪现代小号诞生之后,随着 浪漫主义音乐 的发展与乐器自身构造上的进步,号角式的乐段获得了新的发展,无论在调性上、技巧上都已远远超出了现代小号诞生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浪漫主义以后的作曲家们,在歌剧、 交响乐 、交响诗、以及 室内乐 等形式和体裁中普遍运用现代小号演奏号角性乐段。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既有短小动机式的,也有大段歌唱性的Z既有单一声部的,也有多声部的。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Chaikovsky,1840—1893)在他创作的《 意大利随想曲 》中,一开始就运用现代小号,以强烈的音响奏出一段沉雄的号角性音调。可以明显地看出作曲家是以自然 音列 来创作这一段音乐的,这与作者要表现的音乐形象直接相关。这段音乐是根据柴可夫斯基滞留 罗马 期间,观看意大利王室骑兵队于黄昏时通过广场,并听到头戴羽毛 军帽 、身穿鲜艳军服的喇叭手所奏的曲调时获得的灵感而创作的。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Verdi,1813—1901)的歌剧《奥瑟罗》第三幕中,为了表现 威尼斯 贵宾到来的宏大场面,使用六支C调小号的合奏,吹奏出以自然音列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声部的交错此起彼伏,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以上两个乐段虽然都是用自然音列写成的,但是使用现代活塞小号来演奏这些乐段却会产生出更加辉煌的效果,因为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和适合自己的吹奏习惯,任意挑选相应调性的小号来演奏。
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可夫(Rimsky—Korsakov,1844—1908)在他创作的《 西班牙随想曲 》第四乐章中,使用小号与 圆号 、小军鼓合奏并带有安达卢契亚特性的号角性音调。这段号角式乐段已打破了以往的自然音列的写法,使用了 变化音 。为了获得更丰满的音响效果,作曲家用现代小号与圆号同时吹奏这一以 三连音 为特征的乐段,生动地描绘出色彩鲜艳的大自然景象和西班牙人民富有诗意的生活风貌。
使用现代小号吹奏号角式音凋,并使它在一个乐章中多次出现,用以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可能要数 奥地利 作曲家、指挥家马勒(Mahier,1860—1911)所创作的《第五交响曲》了。在第一乐章(送葬进行曲)中,出现的这个号角式乐段,第一次是表现葬礼的行进,第二次是表现对死亡的预感,第三次是表现对过去往事的回忆。使用同一个 音乐动机 来表现如此复杂的 思想感情 ,可以说在现代小号演奏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同时也给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至今这一段音乐仍然是世界各大 交响乐团 人团考试的必奏文献之一。
使用现代小号吹奏的号角式音调表现英雄性的主题、揭示 英雄人物 的内心世界和冒险精神,在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Strauss·Richard,1864—1949)所创作的《英雄生涯》交响诗第四部分(战场上的英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号角性音调中,使用(谱10)以前从来没有的大跳音程、一系列的变化音以及持续的强奏音,充分发挥了现代小号的强大威力。
使用现代小号的号角性特点用于歌唱性乐段,来呈示乐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一个独创。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在《第三交响曲》第三乐章中,三次使用这一具有号角性特点的歌唱性乐段,表现出森林的神秘气氛,把人的想象力引向连绵不断的山峦和奔流不息的河边。从这里不难看出马勒对现代小号的偏爱,在艺术表现和演奏技巧上都作出了前人没有作过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歌唱性乐段在演奏法上与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号有哪些种类:
小号制作中由于主体管子的长短、粗细的不同,造出的小号音高和音色等也不同。常用的小号有降B调小号、C调小号、D调小号、降E调小号、高音A及降B调小号、降B调短号、夫吕号等。根据不同作品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小号。作为专业小号演奏员,应当具有上述各种小号的吹奏能力。初学者或业余爱好者,使用降B调小号或降B调短号为宜,因为降B调小号比其它调的小号好发音,应用面也比较广,市场 供应量 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