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口罩猎人》|于浮华深处,冷暖自知

2 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新 疫情使得全国的医疗资源变得颇为紧张。 据悉, 在疫情最为紧张的时间段,医用一次性口罩的利润能够达到100%~300% ,这甚至超过了军火、毒品的利润 ,一时间医用一次性口罩竟成为了奢侈品。 于是在国内口罩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商人们把目标对准了境外的口罩供应商。

基于以上背景,一位微博名为花总丢了金箍棒(以下简称花总)的大V,在3月5日到18日期间于土耳其境内拍摄了纪录片《口罩猎人》,该片一经发布便迅速抢占微博头条,热度居高不下。在 国内疫情刚爬过拐点,全球疫情处于爆发前夜的时间节点 ,《口罩猎人》纪录了一位名叫林栋的年轻人携巨资奔赴土耳其收购口罩和熔喷布。

微博上线的一小时导演剪辑版

纪录片在自媒体平台传播声量渐增

花总丢了金箍棒这个ID对大部分用户来说还比较陌生,但追溯到几年前“手表鉴定”与《杯子的秘密》相信能唤起大部分用户的记忆。

2012年,花总微博上为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做 “手表鉴定” ,导致“表哥”杨达才落马。

2018年,花总发布《杯子的秘密》视频, 揭露国内多家五星级酒店混用脏毛巾擦马桶和水杯。

《杯子的秘密》微博发布截图

2020年,也就是疫情爆发的这一年,花总带着他的泛纪实影像作品《口罩猎人》回归,向我们 揭示了被全球倒爷和黑手党操纵的防疫物资市场。

截至目前,《口罩猎人》豆瓣评分稳定在8.5分

纵观近年来自媒体参与制作的纪录片存在成本小、制作粗糙等缺点,但由于其 轻巧的泛纪实形态、深入社会的选题方向 ,往往能够在自媒体平台得到较高的关注度。以花总的《口罩猎人》为例,数据截止到2020年4月25日,该片导演剪辑版在微博平台占据全站日榜最高第二名,累计632万次播放量,3万次转发分享。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口罩猎人》系列播放量共计23.5万次,获得点赞1.4万次。

《口罩猎人》在微博、bilibili传播表现

由此可见,随着自媒体对优质内容的需求逐渐升温, 纪实影像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纪录片也借助自媒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关注度。

纪实影像赋予Vlogger更大的价值

《口罩猎人》作为一部纪实作品,其形式更接近于Vlog。全片由花总担任主观视角,对林栋及其助理wake进行采访,并全程纪录林栋收购口罩和熔喷布的坎坷过程。

《口罩猎人》系列在微博上线八集

一直以来,Vlog都被看作是泛纪实影像领域的内容产出,但正是由于其轻巧的泛纪实形态, 精品化、垂直化的内容排布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关注。

《口罩猎人》采取Vlog的拍摄形式

反观《口罩猎人》此次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哔哩哔哩视频平台都取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一方面是因为其特殊化的选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全民纪录的时代, 纪实影像成为引发用户共鸣的秘密武 器。

全球视野下第三人称叙事

林栋作为《口罩猎人》的核心人物,在微博平台的风评褒贬不一,有人说在当下国内疫情爆发的节点倒卖口罩是在发“国难财”;有人说林栋本质上只是一名商人,其行为合法合规。就创作者花总的角度来说,他更愿意与纪录片主角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 “过于着迷人物而产生某种好感,会严重地影响纪录片所最后传递出来的信息。”

林栋自身的想法

目前来看,花总也是这么做的。诚然,帅气的脸庞、不俗的衣品已经让林栋在成功人士的人设上收割了一波粉丝。再加上佩枪、军火商、黑手党、公务机等字眼的助推,纪录片《口罩猎人》确实在逼格上火了一把。

与林栋合作的正规挂牌军火商

就此次疫情爆发,我们能够看到纪录片在内容产出上的确有国际化、精品化的趋向。同时也正如花总所言,必须与被拍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有效的传达出一定的信息。就林栋而言,他是一个复杂多面的生意人,至少在该纪录片里,不必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评判林栋在发“国难财”,没有违法乱纪,没做黑心买卖, 在混乱的市场秩序中参与建设秩序已然难得。

正如花总那句话: “洪流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浮华背后,冷暖自知。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王宗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