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技術首先於美國興起,該地誕生許多著名且經驗豐富的品牌,而且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智能科技先驅。
Lutron
創辦人Joel Spira早在1959年發明調光器,並在1961年創立公司開始銷售。約1970-1980年代,
Crestron
推出商業視聽系統的無線遙控,緊隨其後的是更多元化的電子產品,使公司在1990年已達到五百萬美元銷售額、旗下僱員多達100名。這兩個品牌是智能技術的世界龍頭,業務著重商業及住宅。
以上品牌歷史悠久,分銷商網絡遍佈全球,因此產品只供應予分銷商,一般顧客較難購買來自行安裝。
相反,中國品牌在全球智能家居技術成熟時堀起,大部分在2010年代成立,品牌比較「年輕」,主打親民路線和簡易安裝及設定。產品在各大平台銷售,一般顧客可以購入來自行安裝。
根據
市場調查
,2021年智能家居市場主導品牌有Schneider、Control4、Lutron及其他品牌,足證歐美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名聲較高。這些品牌的工程項目遍及高級住宅、甲級商業大廈及世界名校等。例如Crestron產品裝置在Microsoft 總部、7間常春藤聯網大學(Ivy League) 、特朗普世界大廈頂層公寓、五角大樓戰情室(Situation Room)等等。這些品牌容許技術人員編程及設定個人化場景,可塑性非常高。
近年亞洲地區堀起的平價品牌亦不可小覷,例如是Tuya、LifeSmart等。雖然它們市佔率較低,但能降低智能家居的入門門檻,萬元內定制智能家居,容許預算有限的客戶亦能一嘗家居自動化的體驗。而且,這類品牌的經驗愈趨豐富:LifeSmart為北京冬奧村智能家居項目指定供應商,Tuya 向中國聯通、Lenovo、TCL 等有相當規模的公司供應智能產品。
歐美牌子價格較中國貴20% 以上,主要分別是
原產地、產品兼容性及個人化限制幅度
。其中
Lutron
及
Crestron
的產品主要在美國製造,售價最貴。同樣是美國品牌的
Control4
則在中國或東南亞國家製造,售價較低。歐美牌子開放API讓工程人員設定仔細的場景模式,同時兼容大量第三方模塊,自由度最高。
中國品牌
則方便入門用家初嘗智能家居體驗,價格最平,只容許用家在其應用程式制定最基本的個人化設定,且不兼容其他品牌的產品融入系統。(部份可利用HomeKit或Google Home等平台作二次整合)
以800呎單位為例,歐美品牌要價約10萬港元或以上,中國品牌則只須約5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