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相对于文科院系为主的泉州校区,华大厦门校区的工科生的人文知识普遍缺乏 尤其对哲学领域更是关注甚少,而他们又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而必然遇到许多令其困惑迷惘的思想、情感问题,如 “人生如何才能幸福?”“我的生命意义在哪里?”诸如此类。若没有人生哲学的适时而积极的教育引导,必使其常陷无所适从之境。 本课程是为适应厦门校区理工科院系为主的特点和需要而开设的哲学课程。 本课程围绕孔子及其 “仁学”思想,以“即凡而圣”、“乐在其中”、“仁者爱人”、“智者不惑”、“尽美尽善”、“为政以德”、“取之有道”、“仁者寿”、“与天相知”、“古风时韵”十个题目,着重介绍孔子的人生风范及他对快乐人生,美德人生、智慧人生、艺术人生、社群人生、健康人生何以可能的见解。本课程既可裨益于选修者习得特定的哲学知识,更有利其人生修养接续古典清流,直承孔子“天道人心相贯、仁德智慧双运,内圣外王互成”的智慧,进而为培养既好古敏求、学而不厌,又以道义自任、仁心为美的现代君子人格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讲:即凡而圣 ——孔子这一生

课程内容及要求:

1)介绍孔子家世及其生平

2)历史上的七种孔子形象

3)如何评价孔子

4)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考核要求

第二讲: “乐在其中矣”——从孔子的真乐观讲起

课程内容及要求:

1) 痛苦 -快乐,人生虚无或者幸福?

2)孔子是个快乐的哲人吗?

儒家所言 “孔颜真乐”——所乐何事?

3)孔子所启示的快乐哲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4)讨论:快乐与情感教育问题之你见

第三讲: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孔子论美德人生(上)

课程内容及要求:

1)道德之风永吹

2)德之为物——孔子所论诸德目

3)仁——以感通为性,以润物为用——以及仁德是孔学之精髓

第四讲: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孔子论美德人生(下)

课程内容及要求:

1)德目选讲:孝、友、忠、信

2)为什么说:中庸之为至德?

3)“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孔门关于践仁知天的修德工夫论

4)讨论:孔子美德观与现代性公民伦理规范建设

第五讲:智者不惑 ——孔子论智慧人生(上)

课程内容及要求:

1)“聖”之本义与哲学( Philo + sophia )意味着什么?

2)智慧人生的三条标准。

3)孔子论学之诸层次。

第六讲:智者不惑 ——孔子论智慧人生(下)

课程内容及要求:

1)“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为何不以唯知唯能的专家自限?

2)允执其中与孔门心法。

3)中庸作为道德理性方法论在建立美德过程中的正义作用——举例。

3)中庸与般若、齐物论以及辩证法

第七讲:游于艺 ——孔子论艺术与人生

课程内容及要求:

1)孔子“是位十足的艺术家”。

2)关于江文也先生的《孔子的乐论》。

3)春秋时期最伟大的诗乐评论家

4)道-德-仁-艺与中庸——孔子艺术哲学的要点。

5)儒家“游艺致和”与道家“反艺归真”的冲突与融合。

第八讲:仁者寿 ——孔子论健康与人生

课程内容及要求:

1)未知生焉知死:从孔门热爱生命的态度说起

2)孔子开创的儒家养生学体系的八个方面。

3)儒家养生学的核心、特色与精髓

4)仁者寿与无寿者相:儒释道三教生死观的对比

第九讲:下学而上达 ——孔子论境界与人生

课程内容及要求:

1)人格与境界

2)从小人到圣人——孔子论人生境界十二品

3)孔子即凡而圣之境界进升

4)君子、和现代君子人格特说

第十讲:古风时韵 ——孔子人生哲学的时代运用

课程内容及要求:

1)总结孔子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

2)讨论孔子智慧之于自己的触动与受益

第十一讲:观摩并讨论传记电影《孔子》

第十二讲:《论语》选读一

第十三讲:《论语》选读二

第十四讲:课程考核

四、教学方法

1 、本课程属于人文学科的理论课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2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在孔子人生哲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实践在生活学习中实现人生价值。

3 、利用 QQ 、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给学生课后答疑。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作为公选课,考核主要采取考勤、课堂笔记、期中作业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六、成绩评定方法

笔试成绩 6 0% ,平时成绩 4 0% 课堂考勤、课堂笔记、期中 2 次作业,每项(次)各占 10 分;期末论文一次占 60 分。共计 100 分。)

七、教学参考书

1、 《孔子传》,钱穆著,出版社:三联书店 2005年版

2、《论语》《孟子》《中庸》《道德经》《庄子》

3、何新:《孔子年谱》,何新著,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4、《人生哲学》,冯友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于丹论语心得》,于丹 ,中华书局,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