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许多刚工作的老师和全国的同学们一样,也有这样的困惑,下面熊老师根据自己的了解,捋一捋这个问题。
原因一 :不同教材有出入
中国的中学地理教材以前只有一套人教版的,现在却有好多版本,各地区的教材多有不同。编写时对于有些本来就没有硬性规定的概念和名词有些出入也属正常。甚至数据和地图出现差异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下图是人教版2012年教材用图
原因二 :教材版次之间有出入
比如2001版的湘教版教材中,板块图是这样的
而2012年的教材中,该图就变成下面这样了
亚欧板块的名称变成了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南极洲板块出现了内部分裂。
原因三 :教辅资料的互相抄袭
教辅资料鱼龙混杂,鲜有精品,多为互相抄袭内容。特别是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抄袭,往往将一个版本的说法,也抄袭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教辅中。老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这些教辅的时候就难免感到困惑。比如湘教版教辅中出现大量人教版内容和说法,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同学,则不得不面对大量来自湘教版教材的内容。
原因四:老教师、老教材的影响
许多老教师上学时学的内容和工作后教的内容多年没有变化,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地理描述方法,在命题、授课、编写教辅时都不自觉的有所体现,对于从上学到教学都使用新教材的师生来说,就会感到稍许困惑了。
原因五:阅卷答案的影响
阅卷时为了能够保证标准一致,往往会对答案有些硬性的规定,这样难免就会”误伤“部分同学。于是老师们就会在日常的教学中,对答案做比较刻板的要求,难免被贴上”迂腐“、”死板“、"教条”的标签。这还情有可原,但如果在实际交流中过于纠缠这样的问题,则确实是迂腐、死板、教条了。
难道头发真的必须是偶数才能留个“中分”的发型吗?
好啦,熊老师再提出一个自己也不知道是严谨治学还是迂腐死板的问题:
亚洲地势中高周低,到底河流呈
辐
射状流向四周,还是呈
放
射状流向四周呢?
负责教材编写的人们,你们该坐到一起交流一下了,有些内容不同教材之间该有个共同的说法,不能再各自闭门造车了。对于板块名称、气候类型的描述方法和措辞等差异太大的内容,该有个统一的建议了。
明天,又要开始中考教材过关的内容信息发送了,你已经关注公众号了吗?不要错过熊老师的精彩信息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