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个回答
我是《铁甲雄心》的参赛选手,无名之子战队的王奚。作为一个从少年时就痴迷机器人大擂台的骨灰级粉丝,梦寐以求国内有机会举办一个这样的机器人格斗大赛。《铁甲雄心》让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圆了这个18年的梦。当得知这个比赛时,很多人都热泪盈眶。这档节目在浙江卫视成功播出,必将引起全社会对科技节目的关注,起到很好的朝向作用。
回复其它答主时候写开心了,所以想自己写个回答。谢不邀~
回复以上主流的两方面意见,一方面是热血情怀比肩高达的,另一种是你们玩个玩具车而已有啥技术的。
首先,格斗机器人发展二十多年,不同类型机器人(主张第二点观念的人,请在心中自动加引号)层出不穷,但是始终没跳出各种武器的基本模式,我个人认为技术上最有诚意,针对不同机器人攻击效果最好的,是护甲与武器都可以模块化调整的Biteforce(2015届博茨大战冠军),国外发展都少有创新当然在国内更难说做出点有新意有实力又有技术的了。国内目前做的主流思路基本就是——仿墓碑、仿牛头、仿巫医、仿利剑、仿弹射。(有点得罪人,但是确实没看到国人在这方面的新意)。虽然国内国外都在仿,不过大家已经走在山寨虐原版的道路上了。总体来讲,格斗机器人在无限制格斗方面的自由度极大,还是期望国内能做出点自己风格的机器人的。未来走着看,希望还在一同坚持做这个的老铁们能在未来给那些说只会模仿和说没技术含量的人一记响亮的巴掌。
第二点,回应那些口口声声爷做的技术最高端,你们这些玩玩具车的靠边站的人。从我一个专职做结构入手的机械小硕角度讲,第一届我们做机器人确实没有大神们说的很多软件方面的高端的技术。电控方面技术说真的除了多加了绝缘保护和双路控制保险真的和遥控车没什么区别。
我们主要投入的精力还是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材料的问题,针对对手武器类型选用的不同材料防护,例如针对大部分动载选用的高分子(其实就不同性能的塑料、橡胶,专业的求轻喷。请教了许多学材料的同学,自己也补了不少课但是实际做时候感觉远远不够)及测试过程,还有就是针对静载我们自己设计的陶瓷内芯复合装甲;第二方面是结构问题,在结构上无论是静载还是动载冲击的优化方面从模态分析仿真到重复改设计,来回重复设计优化的过程不亚于给实验室老板优化机床结构的功夫。 参加这个比赛的大部分也是机械结构方面的优化,控制方面机器视觉,主动识别走位之类的参赛选手也有人做,但是稳定性和收效都和结构方面的技术投入不成正比。其实只是想说从我们机械狗方面讲这个比赛还是有点技术的,没有你们计软各位爷说的那么不堪。不管未来你们搞技术的做什么高端的技术,不还得有我们做机械和做硬件的给副好驱壳吗?还希望口下留情,毕竟是机电不分家,计软是亲家。
附上点资料图
1、

2、

3、

——————————————唠叨的分割线——————————————

还好设计时候就考虑了电池独立分隔安装,测试失火时候电池幸运的没被烧炸了,要不我就真的安详的走了。
顶部复合陶瓷装甲外层和固定架是7系铝材,因为设备和经费原因,没有直接按结构需求烧结成型,所以用铝架固定陶瓷片也是一种设计的妥协,中间还有些细节问题就当做队里技术保密不谈啦。
测试中国内蝎子3吨压力咬合下,只压出个小斑点,整个装甲厚度7mm,相应的该机器人在之前自行测试中穿透钢板5mm或铝板10mm,已经算是小有成功啦。(可惜的是蝎子遇到的对手连夜加了20mm厚的铝制天灵盖~终于还是没咬穿对方)
私下还拿着我们装甲找了挑战者(利剑魔改,22吨咬合力),量级很足,但是由于挑战者前一场比赛把牙咬断了,剩下最后一对备用的好牙口留着下一场比赛去了,非常非常遗憾没有机会测试一下,希望来年有机会崩断老虎的牙!

————————————————相亲的分割————————————
题外话,附上我们团结有爱的单身理工男代表团——窝工小分队,有喜欢的私戳连人带机器领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