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学
中国台湾地区排名第一的传媒类综合大学
世新大学(Shih Hsin University),简称“世新”、“SHU”,是中国台湾地区排名第一的传媒类综合大学,拥有全台规模最大的新闻传播学院和上百位专业师资群,系台湾教学卓越大学、优久大学联盟成员。世新大学可追溯至1933年2月由中国近代著名报人 成舍我 先生在北平西单手帕胡同创办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国民政府迁台后,于1956年10月15日在台北木栅沟子口建校,并于1997年起改名世新大学。世新大学是新闻传播与影视娱乐行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校友成就非凡。世新大学现任校长为陈清河教授。
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时代的变迁之下,逐步发展成为世新大学,而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同一时期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中央美术学院。世新大学的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对等于的大陆地区的中国传媒大学,其新闻传播学 学科排名 全台第一,超过台湾大学,相当于大陆地区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第四轮新闻传播学 学科评估 排名前五位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
办学宗旨
世新大学自创校之初,即以“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为办学宗旨,培养品德与智慧并重、理论与实务合一的专业人才。从致力培育“新闻人才”,逐渐发展成“全传播”的高等学府,继而稳健成长为“全方位”的综合大学,始终延续此项理念,除了继续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高级传播人才外,也以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学术领域,造就各种学有专精且思想宏观的专业人才。
办学理念
世新大学的办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思潮的演进,到今日的综合大学,已推演为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全人教育”。其具体实行方向包括:以校园整体学风,涵育学生开阔的胸襟与视野,使五育均衡发展;以通识课程,统整学生的知识与人格,完成 博雅教育 的目标;以 专业课程 ,培养学生的系统知识,兼及研究与创新的能力;以附设实习单位,提供实务训练,训练学生手脑并用,使理论与实务合一;以社团及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社会关怀;以体育活动,锻鍊学生坚强的意志、运动的精神及健康的体魄;以各项活动,涵蕴学生的乡土情怀,构筑国家意识,并拓展国际视野。
以传播为发展主轴,贯穿所有学门
世新大学不论何学系均需修习传播课程,使学生能将传播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本身的学门,并借以提高学生对外沟通能力,将主修学门有效地介绍给社会大众。
以理论与实务并重为教学方针
为使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有实战经验,世新大学配合各学系设有多个实习中心,提供学生实习,以使学生毕业后不做“二度新鲜人”。
校园民主,学风自由
世新大学校园以自由色彩浓厚著称,各种政治、学术主张在校园内均可自由谈论,同时也要求师生在批评他人的同时,也需有聆听及容忍的雅量,使校园彻底多元化、自由化、法治化。
办学历史
北平新闻专科学校
1933年2月,“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北平西单手帕胡同成立,成舍我担任校长,吴范寰担任副校长。学校以“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为校训,设初级职业班、高级职业班、本科班3个层次。初级职业班是打造一般新闻事业中的基本社员,即印刷工人;高级职业班以训练外勤记者、助理编辑,及事务方面、发行广告、会计等职业为目的;本科班则是造就主笔、总编辑,及事业方面的领导人才。1937年8月10日,因七七事变,学校停办。
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桂林分校)
1942年春夏之际,“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桂林分校)”在桂林成立,成舍我出任校长,分初级班、高级班、本科班,以流亡学生为主 ,供膳宿,免学费。1944 年夏,日寇进逼桂林后,学校停办,部分学生到重庆继续学习。
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46年夏,学校在北平复校,直到1948年7月停办。
世界新闻 职业学校
1956年秋,成舍我本着“实施民主政治须先健全新闻事业;健全新闻事业需有足够传播专才”之体认,择定台北木栅沟子口为校址,成立“世界新闻职业学校”,以培养“德智兼修,手脑并用”之新闻传播人才,同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当时仅有初、高级各一班,学生63人。
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60年,改制为“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学制分三年制及五年制两种。至79学年度为止,三年制专科共设有8科,五年制专科共设有4科,学生总数为6,055人。
世界新闻传播学院
1991年8月,改制为“世界新闻传播学院”,初设5系(分为12组),停招三年制、五年制专科。至1996学年度止,共设有1个研究所,14个学系,学生6,276人。
世新大学
1997年8月起改名为“世新大学”,分设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及法学院等四个学院。截至2021学年度为止,学校设有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及法律学院等4个学院,共19个学系、3个独立研究所、7个学位学程,包含3个博士班、20个硕士班、19个学士班、20个硕士在职专班、5个进修学士班、1个二年制在职专班、4个境外硕士专班以及4个产硕专班,学生总人数约1万1千4百余人。
特色教学单位
世新大学传播博士学位学程
世新大学于1994年成了传播研究所,于1998学年度增设博士班,为台湾地区第二所传播领域中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所,自2012学年度起,转型更名为传播博士学位学程。传播博士学位学程的设置,除了培养严谨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人才外,更秉持世新大学“学术与实务不分家”以及“化知识为行动”的教育理念,期望学生能够成为具开创性的知识生产者,为传播实务界与相关政策制定领航。授课内涵以传播理论为经、研究方法为纬,辅以不同专业领域之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基础研究及实务应用之能力。
世新大学上海学院
世新大学上海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台湾地区高等院校中第一所在大陆地区开设教学科研分支机构,以培养“品德与智慧并重,理论与实务合一的专业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构筑国际级的传播与管理人才培训殿堂”为核心的特色办学目标,重视教学质量及培训后期服务,并把此作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生命线”。上海学院致力于教材与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制定了严谨的课程设置和严密的教学过程监控。上海学院师资优良,来自两岸著名重点学府及知名企业,包括台湾世新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同时学院不定期邀请两岸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学院公开讲学。
创办人介绍
成舍我 (1898—1991),原名成勋,湖南湘乡人。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上一位杰出的报业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与张季莺、邵飘萍、林白水三位报业巨头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成舍我创办了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影响深远的中国新闻总公司,在北平创立了“世界”报系——《世界晚报》《世界日报》《 世界画报 》,在南京创立了《民生报》,在上海创立了《立报》,在香港创办了《香港立报》,在台湾创立了《台湾立报》。
成舍我的一子四女均为杰出人才,儿子为副国级。
长女成之凡,1923年生于北京,曾于1981年、1988年和1995年三度参加法国总统竞选,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华人。1994年2月出任巴黎市副市长。被誉为“华夏女杰”、“翱翔在法兰西政坛上空的中国凤凰。”
次女成幼殊,1924年生于北京,新中国第一代职业女外交官,曾先后外驻新德里、纽约、哥本哈根等地。她一生与诗歌为伴,晚年作品《幸存的一粟》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长子成思危,1935年出生于北京,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华职业教育社 第八届、九届理事会理事长,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三女成嘉玲,1937年出生于天津,台湾知名教育家,曾担任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世新大学校长、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曾受到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四女成露茜,1939年出生于香港。《台湾立报》发行人暨总编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社会系终身教授,致力于华侨华人方面的研究等,被誉为“为弱者争取发言权的‘女侠’”。
校长介绍
陈清河
现任:世新大学校长、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专任教授、台湾通讯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中华科学传播协会理事长、中天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外部董事、东森新闻云董事。
曾任:世新大学学术副校长、世新大学教务长、世新大学研发长、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世新大学媒体识读 教学研究 中心主任、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兼广播电视学系主任、电视金钟奖评审主任委员、金马奖执行委员会委员兼评审、台湾电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