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
1954
年,
2006
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2007
年获批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
2012
年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2013
年获批化工过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
年获批化工过程与装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8
年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2019
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
门。本专业在校友会
2022
年中国化工与制药类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第
15
位、
A
档次。
本专业每届学生共有全日制本科生班
11
个,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
1
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班
8
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班
2
个。
本专业于
2013
年和
2016
年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1
年第三次认证申请获得受理。
本专业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在
2017
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省属工科高校唯一的
B+
等级。
本专业特色优势在于:
(
1
)通过两次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持续改进成果明显。
(
2
)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省级试点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建设,成绩斐然。
(
3
)具有高水平学科平台支撑,创新创业工作成绩突出,实验教学体系完善。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化工行业发展。培养掌握化工过程及装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具备新产品开发、工艺过程与设备设计、系统优化、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化工、轻工、医药、生化、食品、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包括化工实验、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研训练、工程设计方法等)掌握化工工艺设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等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社科、法律法规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13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101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
96%
。现有双聘院士
3
人,国家杰出青年人才
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
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
2
人,山东省泰山学者
4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
2
人。
近年来共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10
余项,省级教改项目
20
余项。承担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科研课题
580
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70
余项,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
750
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30
余项。
本专业在化工系统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颗粒学与流态化工程、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清洁化工、制药工程、化工环保等领域已经形成多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众多成果已应用于齐鲁石化、烟台万华、新华制药、中海油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创新创业与学生就业
本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制定鼓励政策和措施,对学生开展科技文化活动给予专项指导。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系列竞赛等赛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成为本专业学科竞赛和创新教育的一张绚丽的“名片”。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注重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近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
98%
以上,考研升学率在
50%
以上。绝大部分学生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读研期间显示出良好的本科教育基础,受到相关大学的好评。
近七十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直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高级化工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管理和科技杰出人才。如:现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李炳军;原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副书记傅向升;原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丁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