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礼俗。一般情况下,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不直接挂在脖子上,只献在手上,接受者自己将哈达挂在自己脖子上。也有的领导、长者会把接受的哈达回献给敬献者。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献哈达时,没有更多的讲究,双手将哈达直接套挂在对方脖子上即可。接受哈达后,为方便其他活动,也可将哈达收起保存。
2、敬献“切玛”。“切玛”也叫“吉祥斗”,是藏族人民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常用的一种民族礼仪用具,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切玛”为木制品,上大下小,外表精雕花纹图案并描金绘彩。内部隔为两箱,使用时通常一箱置糌粑等,一箱放青稞和麦粒,上插青稞穗、酥油花瓣等。每逢节庆,来客在互道“扎西德勒”之后,例行要向客人献“切玛”。当主人把“切玛”捧到跟前时,客人要从“切玛”里捏一小撮青稞或糌粑,象征性地朝上抛撒三下,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再道“扎西德勒”等祝福的话语。抛撒三下的含义,有说供奉天神、地神和龙神,也有说敬天、敬地、敬人。
3、饮酒。藏族人民在迎接重要宾客的礼仪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敬酒的习惯。一般来说,敬酒者把酒杯端给客人的时候,客人要先用左手端起酒杯,然后以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3次(蘸3次弹3次)。喝敬来的酒,讲究是“三口一杯”(饮一小口,主人马上斟满;再饮一小口,主人再次斟满;一共要喝三口,第三口喝完再斟满后,则必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果的确不胜酒力,可用右手无名指弹三次,然后喝上一口即可。按礼节,接受敬酒时应站立起来用双手饮用。
4、喝酥油茶。到藏族群众家做客时,喝酥油茶有礼仪讲究。主人刚倒满的酥油茶,客人不必马上喝,等主人端起茶碗给你,客人接过来喝后把碗递给主人,主人把茶碗放在桌上再添满,也可以自己端起来喝。假如你不想再喝了,主人把茶添满后,你可以不喝,待到准备告辞时连喝几口,但不能喝得太干,碗里一定要留少许茶底。
5、称谓和敬语。藏族人民非常注重敬语和称谓,藏语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大部分话有两三种讲法(普通用语、敬语、最敬语)。现在,藏族干部职工和绝大多数城镇藏族居民都能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更多的讲究,只是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有讲究。不管用藏语还是汉语,在称呼别人时,在对方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表示尊敬,比如:“格桑啦”、“丹增啦”、“小李啦”“波啦”(老爷爷)、“嫫啦”(老奶奶)等等。
6、禁忌。在藏区,不管是朝拜寺庙,还是路过佛塔、玛尼堆、经旗杆等,都是从左到右沿顺时针方向绕圈行走。藏族群众忌食用狗、驴、马、骡等奇蹄类动物,有的群众不吃鱼。
7、果谐藏语音译圆圈舞,汉文翻译有锅庄,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歌舞形式。
果谐音调高亢、悠长,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等。自由,节奏变快,乐句间多用长音,曲尾多用祝词或感叹词。
每当盛会或者特大喜庆节日,人们怀着喜悦心情,穿着独具民族特色的藏装,带着礼帽或者当地民间广泛流行的帽子,手里捧着洁白的哈达,围成圆圈,唱起果谐,表示节日的祝福。
果谐歌词内容丰富,集中表现为歌唱新生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等。巴青县的草地果谐是歌舞结合,旋律优美,不仅青壮年爱跳,老人小孩也爱跳。“果谐”意为“舞团”,拉成圆圈,歌舞结合,男女合唱和男女轮唱、轮跳,情绪热烈,边唱边跳,舞蹈动作由慢到快变化多,难度较大。
责任编辑:巴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