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陈奕迅翻唱、林夕作词的《新闻女郎》?

新闻女郎的词表达是什么,或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意思,这算不算林夕著名的作品
关注者
67
被浏览
43,747

5 个回答

上面那位答主写得好赞!我也有点心痒想来说两句,说得不对的地方求海涵!

这首《新闻女郎》是林夕词作中有名的社会时事题材作品,回顾了2003年香港发生的种种大事。2003年对于港人而言是一个多事之秋,留下的记忆有悲伤,有愤怒,有骄傲,有混乱,诸多事件一桩接一桩,久久无法平息,下面我会具体提到。
歌词是以一对刚分手的男女为主角展开,女主角的工作是新闻播报员(or记者),两人分手后,男主角尚未从感情里走出,十分惦念女主角,便日日从电视新闻中寻找她的身影,并跟随着她的播报去见证了这一整年发生的家国大事,渐渐开始放下个人的恋情,转而去思考社会,心绪由小我转为大我,由小爱去探索大爱,看到世上还有许多可关注的方向,最后男主角心中只余对女主角的祝福,愿她和自己都能在各自的生活里奋斗向上,他的角色也由恋人变为“知己”再变为“观众”。

贴上《林夕字传》里林夕和徒弟林若宁对这首词的批注。
林夕:03年每个港人都该难忘,教训比复元更值得铭记。很大野心写大时代的小故事。想写小我看大我的无奈,想写分手情侣在大新闻下如何觉得感情缩小,另一野心,用写实主义叙事手法,写心态,写感受,放弃文字技巧的武器。
林若宁:难以想象何来用一首歌的篇幅取代五百多页的政府年鉴,还要交叉剪接侧写大时代的小爱从浓转淡。更难得是写得那么小津安二郎,淡薄如水细说动荡时代。

接下来我会逐句解释歌词,都是个人理解,希望能帮到题主:
当美军要开战时,听你报许多次,你的嘴角有恨意,或者声线有含意。(2003年3月,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女主角作为播报员跟进战况,从她的表情语气可察觉她的情绪和立场。)
跑呀跑你使我留意所有动荡大事,谁又无辜死于沙士,可以怎咬字。(女主角四处跑新闻,男主角的目光也被她牵引着去了解正在发生的大事要闻。2003年3月,香港爆发“SARS”疫情,全城一片恐慌,愁云惨淡,这阴影直到如今也或多或少令港人有心理上的后遗症。)
提及那七一,维园的足迹逐寸铺,明白你强忍的笑容,为现场骄傲。(2003年7月1日,港人组织了一场九七后最大规模的游-行,为反对基-本-法第23条,游-行从维园出发,参与的总人数有67万人。女主角播报了这场盛况。)
怀念殒落巨星但愿未提到,彷佛你也想哭诉。(2003年,张国荣和梅艳芳两位巨星相继离世,留下无限痛惜。)
这一生也未用过心听新闻报导,这一刻先知我未来能从新闻中看到。(跟女主角分手之前,男主角从未好好关心过新闻讲了些什么,如今视线追随女主角去细看新闻,才明白自己也是这大世界中的一部分。)
你要变成主播做得好,起码不枉费你辛劳,愿你跟我亦进步。(表达分手后对女主角的祝愿,这是乱世中温暖的小爱。)
听见的也都皱眉,大时代找真理,更必须振作士气,要当主播却别生气。(这一年里,有太多让人失望悲愤的事件发生,而我们只能继续颠簸在这时代之中寻找方向,切莫气馁。)
转眼间已经到零四,三百日回味,我跟你都见证大事,沦为好知己。(回首2003年的动荡,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曾耳闻目睹,置身其中。两人虽已不再是恋人,却成为了一同关怀社会的好知己,而男主角也可以用这层臆想出来的关系聊作安慰。)
杨利伟到港,维港的骚却像泡汤,然后有几多真相又像调查所讲。(2003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的首位宇航员杨利伟来访香港。10到11月,香港政府为了在“SARS”之后重振旅游业,出资举办了维港巨星汇,却出现诸多行政和经济上的问题,筹备得极为混乱,引来舆论炮轰,演出结束后,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只是其中真真假假也无从定论了。)
其实你若下班动静极狂放,滚石你有否观看。(再次转为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思念,两人还在一起的时候,她下班后不像电视上那样严谨,而是非常活泼狂野,不知她是否会去观看滚石乐队的演出呢?)
这一生也未用过心听新闻报导,这刻先关心你仕途,我却衷心的看好,你快变成主播做得好,起码都知道有公道,能发奋便回报高。(依旧是在表达对女主角的欣赏和祝福,他觉得她工作很出色,希望她能凭自己的努力越做越好,事业是比爱情公平的,有付出就一定会合衬。)
终于分手了,报导并没有讲,只讲到有没有阳光。(电视新闻从不播报寻常恋人的悲欢离合,只记录大社会的阴晴沉浮,这便是小我在大我之中的渺小。)
谁是世上蝼蚁亦留恋这地方,你我都紧守岗位那怕没人在看。(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个体,为了各自对这时代的责任而尽绵薄之力。)
一点钟我独坐客厅等新闻报导。这晚也正是我的生日,但求天天天气好。(男主角的生日,半夜守着电视为见女主角一面,生日愿望也是他对这世界的寄愿,天天天气好。)
你已变先成主播做得好,可以欣赏到你风度,但你切勿麻木。(女主角终于当上了主播,男主角希望她无论播了多少新闻,看尽多少炎凉,都不要变得麻木,而是保持一颗清醒善感的心。)
想看到你的笑容,我是你的观众。(至此男主角放下了旧恋情,成为了女主角普通而忠实的观众,最想听她播报那些会令她微笑的好消息、好新闻。)

这首歌每听一遍就让我对夕爷崇拜得五体投地,歌词以恋人视角写轰动时事,如此流畅地将“大事”和“小情”结合在一起,让听者也深深感到自己是这时代的一份子。粤语歌有一个很大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没有束缚地记录历史、发表时评,不受大陆所谓的“主流思想”的左右,这是香港不被大陆同化的价值之一,作词人自由的意识形态、无需自我阉割的创作过程,是粤语歌词的主题能有如此深度和广度的关键所在。
也许未来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像2003年这样不平静的岁月,愿我们仍然能够记得那句:
“但求,天天天气好。”

2004年,夕爷写了一系列的歌,纪念刚刚过去的2003年,那个多灾多难的香港。

2003年的香港,发生了很多事。两位巨星张国荣、梅艳芳接连去世,SARS非典病毒袭港,死亡人数仅次于内地;全港爆发经济危机,众多中产家庭变成负资产,不堪重负者烧炭自杀;五十万人不满政府强行推动廿三条,七一上街争取公义……

同时,这一年的11月7日,滚石乐队首次来香港开演唱会,在“维港巨星汇”中担任压轴嘉宾,掀起整个亚洲的购票热潮,就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都和董建华一起到场观看;除此之外,航天英雄杨利伟访港,但由于流程安排失误,引起诸多风波;震撼全球的伊拉克战争在年初爆发,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深受其波及……

夕爷非常有野心的,把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时事,都放了一首不到400字的歌词里。

这就是给梁汉文的《新闻女郎》。

这首歌以一场新闻报道开场,男主角看着电视里的女主播报道伊拉克战争,从而令他关注起时事。女主播是他的女朋友,他就像大部分埋头研究金融的香港中产一样,原本是不怎么关心社会新闻的,毕竟这年头,赚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在为女主播着迷的同时,也渐渐地发现身边的很多事情,那些他从来不曾关心的事情,正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女主播的升职,他们聚少离多,从男女朋友沦为了好知己。一年过去,他的生日那天,这位女主播依然坚守岗位在工作,而他,在家中客厅点亮蛋糕上的蜡烛,凌晨一点,打开电视机,与依然加班的女主播共同渡过。

夕爷非常精妙的用一个爱情故事,去包装讲述了一个道理:责任感。歌曲里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你我都紧守岗位,哪怕没人在看」。

在这个年代,每个人如果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其所能,贡献出一点能量,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好。

他在写的时候,就预计了这首歌不会红。回忆起这首歌,夕爷曾说:“这首歌从来没有大热过,没有人提及,也没有人分析。《新闻女郎》其实写的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原来灾难没发生在你身边,你就不会去关心这个世界。当中讲了很多2003年的事,我没有用任何的评论,就像一支长镜头,冷静的观察。”

「然后有几多真相 又像调查所讲?」这句歌词更是勾勒出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民众接收到的始终是电视新闻所撰写出来的咨询,我看了这新闻,接收了这内容,但它与真相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这并不知道,我们也没法用这么多精力去一一了解。所以,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操守,他们有必要去报道出事件的真相,来让大众明白,我们的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首歌在梁汉文的专辑里一直被埋没,成为粤语歌的沧海遗珠。2011年,陈奕迅在演唱会上翻唱了这首歌,从而让更多的歌迷认识了它的存在。很庆幸Eason的有心翻唱,令歌迷受惠。

2003年迄今已经过去十九年了,但是因为有《新闻女郎》的存在,很多事情,依然记忆犹新。每当听到这首歌,就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和所有港人共同经历这些岁月。

这也是我爱粤语歌的原因之一——它的创作者非常有责任感,用流行音乐来记录社会,令时代不朽。

想看到你的笑容;

我是你的观众。


陈奕迅《新闻女郎》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031939854871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