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侯召溪)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城市发展、区域竞争之路亦然。
新年伊始,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烟台,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省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发布。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作为省级四大新区之一,烟台黄渤海新区承担着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聚集要素资源、促进产城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的重任。
“烟台黄渤海新区与其他三个新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海洋特色”“打造烟台未来经济新中心”“再造一个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体量”……翻开《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新区战略定位、功能布局、产业规划、起步区建设等内容清晰呈现,烟台高质量发展迎来战略新空间。
一个横跨黄、渤两海,志在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海洋强省示范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呼之欲出。
大江流日夜,烟台再出发。
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重任
烟台再迎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国家把新区建设作为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1992年以来,陆续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实践证明,新区在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聚集要素资源、促进产城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广东、浙江、四川等省设立了省级新区,其中作为浙江四大省级新区之一的宁波前湾新区,位于上海、杭州、宁波等大都市的黄金节点,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的目标定位,重点布局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5G)、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四大产业。其中,汽车产业目前拥有大众、吉利两家整车企业和一大批零部件企业,整车产能(含在建)达180万辆,正加快布局全产业链,打造与德国狼堡相媲美的“中国龙湾”。
2020年3月,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规划设立省级新区,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
经过对标学习、课题研究、比选方案、专题论证,省政府决定在烟台、临沂、德州、菏泽开展省级新区试点。2021年12月,《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发展改革委文件印发。
省委、省政府高点站位,抢抓战略机遇,作出设立省级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设立烟台新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实践。烟台横跨黄渤海,纵连山海河,是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锚地。建设烟台新区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突破口,有利于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路子,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位势。
设立烟台新区是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与开发区等各类功能区相比,省级新区是承担重大发展改革任务的综合性平台,跳出行政区划,有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能够更好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为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提供重大载体支撑。
设立烟台新区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作为政策资源的富集地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复制推广国家级新区经验模式,整合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及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各类支持政策和制度创新成果,赋予新区更大的先行先试权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设立烟台新区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在烟台设立新区,有利于破解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推动福山区、蓬莱区融合发展,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
正因如此,改革创新理念将贯穿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始终。比如,体制机制方面,提出采取“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赋予新区更加充分的改革自主权,人员实行聘任制,坚决打破铁饭碗;科技创新方面,提出搭建若干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素保障方面,提出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柔性引才机制等一系列举措。
“一轴两带五单元”
打造烟台未来经济新中心
新区重在“新”,要创新区域发展路径,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备受关注的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功能布局已经敲定。《规划》明确:统筹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构建形成“一轴两带五单元”的总体布局。
一轴:G228城市中心功能聚集轴,沿G228构建由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复合通道,沿线串联新区主要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新区功能提升的核心支撑空间。
两带:滨海旅游休闲发展带,依托新区海岸线,推动传统观光游向体验度假游转变;山体生态保护发展带,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更优生态产品。
五单元:以产业、人口特征为导向,兼顾生态间隔,按照服务规模20—40平方公里、服务半径5公里,构建五个产城融合单元,单元内布局若干产业基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区,实现“产业龙头+主导产业链+创新中心+产业资本+公共服务平台+邻里中心”六位一体。
新区发展,起步区先行。烟台黄渤海新区起步区将围绕“一心两翼”的功能布局,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到2025年,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推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蓬莱区深度融合,打造烟台未来经济新中心。
打造一批智能化园区。高标准建设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加快推进中国北方风电母港建设,高标准谋划蓬莱高铁新城。
招引一批重点产业。组建新区专业招商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全区招商工作。
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支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蓬莱区龙头企业在起步区布局产业链和关键配套项目。
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发挥起步区内机场、港口、高铁集聚优势,打造区域客流、货流、资金流枢纽中心。
设立一批引导基金。鼓励各类基金到新区设立发展基金,重点为新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在业界看来,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功能布局,充分考虑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隆起为新的增长极。
最大不同是海洋特色
为海洋强国提供烟台动力
纵观烟台黄渤海新区总体布局示意图,其正如一条绵延的“蓝丝带”牵起渤海和黄海。与省内其它三个新区相比,烟台黄渤海新区是唯一一个地处沿海的新区,恰恰体现了它最大的不同就是海洋特色。
烟台黄渤海新区海洋区位优越。新区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联动发展的黄金要塞,与日韩隔海相望,是我省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
海洋资源丰富。新区拥有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栾家口港3个万吨级深水港口,拥有3座深远海养殖网箱、1个省级海洋牧场,年出口海洋水产品超过100万吨。拥有蓬莱阁、八仙过海等一批5A级滨海旅游景区,年旅游接待量超过2000万人次。
海洋产业集聚。新区内引进培育了巨涛重工、大金重工等一批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安源水产、天源水产等一批现代渔业领军企业,东诚药业、荣昌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核心企业,力争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区位的特色,也赋予新区独特产业属性。《规划》明确烟台黄渤海新区突出海洋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强化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海洋强国提供山东动力。
同时,坚持数智赋能、创新驱动,培育壮大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新光电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发展,瞄准前沿领域谋划变革性产业,促进新区产业迭代升级、链条垂直协作,打造东北亚数智名城,力争到2025年,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700亿元。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发展目标催人奋进。烟台新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明确——
到2025年,形成与战略定位相适应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新区GDP达到17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常住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左右,再造一个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体量。“双碳”完成阶段任务,开放战略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海洋强省示范区影响力持续增强,成为东北亚区域性开放高地、数智新区、海洋新城。
烟台,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最懂得改革创新,最懂得历史机遇的把握,也最懂得如何承担好国家、省级战略。
烟台黄渤海新区已来,烟台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