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 中央统战部六局局长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首次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开展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作出具体规定。俞正声和孙春兰同志就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条例》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出了要求。做好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需要系统分析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新变化,研究开展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新形势,并提出对策性的思考。

一、提高重视程度是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鲜明的特征:

一是人数众多,文化层次和总体素质较高。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占知识分子总数的 75% 。随着高校毕业生和归国留学人员的增长,党外知识分子及其高层次群体还在增加。

二是分布领域越来越广,已从科教领域为主发展到遍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高校中高层党外知分子占党派中央和省级领导班子分别 21.2% 26.8% 。中科院院士中党外人士占 32%

三是多元多样化明显。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新业态的不断出现,在体制外新的社会阶层中,党外知识分子占主体,其形态呈多种多样性,其思想呈多元复杂化,独立性明显。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也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多样化。

四是同新媒体新技术结合紧密。他们既是新技术的创造者,又是新技术和新媒体应用中的主力军,跨界性明显,对社会的影响力被放大。

在当代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多元多样的转型期,深化改革、科技兴国的攻坚期,扩大开放、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期,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越来越大,优势特征越来越突出。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同我党一起奋斗,对于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对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党内还存在不重视统战工作的现象。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对党外知识分子不信任、不重视现象还不少,不屑于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交朋友的问题同样存在。开展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这是首要问题、最大挑战。

一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重视的高度,影响着工作的力度。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宣传,把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彰显出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事业的大局来认识党外知分子统战工作。

二是要解决职责责任问题。责任的强度决定着重视的程度。目前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职责责任不清,责任泛化、软化的现象还很多,需要进一步分领域的细化、硬化。

三是要解决利益关系问题。利益关系的紧密决定着重视的自觉度,是他觉之外的工作内生动力。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通过多种办法和途径来调动各相关方的积极性。比如,要注重增强作统战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解决好统战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问题。

二、加强政治和社会认同是主线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国家治理制度和体系的目标已经明确。一方面,国内政治生活中“敌人”概念日趋淡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工作的主线。同时,我国又处在社会转型的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思想和利益的博弈,社会矛盾仍然多发频发,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此开放多元形势下,解决人心问题和力量问题,不仅有政治上的道路、制度、理论认同问题,更多的还有文化、社会认同问题。

党外知识分子相对于大众有知识、有主见,也愿表达、敢讲话,在社会思潮中往往起着引领和风向标的作用。加强党外知分子统战工作,必须把强化政治和社会认同作为工作主线,坚持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理服人和团结的工作方法,通过交流协商、议政建言、联谊交友等多种途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是在理论研究上多着力。针对知识分子执着于“理论”的特质,要在以理服人上下功夫。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阐释,要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特别是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等伟大理想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

二是在人民性阐述上多着力。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想信念,内在地规定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这契合了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家国天下”情怀,契合了知识分子内心对人民性的追求。在与知识分子交流沟通中,要把人民性、中国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同知识分子的共同话语 ; 把知识分子善于思考、直言敢谏的特点转化成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畅通社情民意渠道的政治优势,赢得知识分子的拥护。

三是在解实践之惑上多着力。思想引导工作的基础上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特别是要解实践之惑,增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力。要在新任尊重、兼顾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多做、做好解释疑惑的工作,发挥统战工作的导向功能和教化功能。关联性紧的问题,我们要组织人员做好调查研究,提出合理的理论政策阐释、建议,关联性稍远的问题可以协调相关部门和力量来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三、抓好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关键

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众多,做他们的工作,需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抓好其中的关键少数,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队伍总体数量规模是大了,但关键时刻起得了作用、顶得上、用得上的人不多;整体学历素质提高了,但小众化多元化明显,代表性不强。面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新常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要思考和把握清晰的政策视角和工作角度。

一是从政策视角要把握代表性与覆盖面的关系。从当前代表人士队伍的状况分析,数量不是主要问题,量也不是越大越好。现在的各级人大、政协 规模不能再扩大了,需要把政治参与向社会参与、专业参与等分流,扩大参与的形式、种类。要把代表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在整体上提高队伍的代表性层次和质量,在个体上更加注重代表人士的多元性、多吸纳有思想有热情的人士;在工作上增强层次感,基层扩大储备扩充源头,高层不宜一人占用多级多方政治资源。

从覆盖面上加大代表人士结构比列的调整力度。基于代表人士小众化、多元化的趋势,重视解决代表人士过度集中某个领域的问题,适当分散领域、适度下移重心,让体制内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集中,让体制外的新阶层或新业态中专业人士、社会组织、留学人员以及网络人士等领军者覆盖。同时,注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探索开展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重点人物的工作。

二是从工作角度要把握好使用与培养的关系。要着眼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特殊规律,重点加强实践锻炼和政治历练,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能力,更好的发挥影响力。

无党派人士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使用和培养工作中把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基数天然大河中上层岗位天然少的矛盾。由于没有像民主党派那样具有可以吸纳安排优秀人才的自身组织岗位,对无党派人士在使用中就需要把握好输出人才和拓展渠道的任务,要长远考虑、早做谋划、提前协调;二是更高层次的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机会缺乏,制约了无党派人士的成长,要重视无党派人士参加政治协商和高层协商人选选择余地小的问题,加大中上层的安排使用力度。

四、分类施策推动工作社会化是方向

除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传统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归国留学人员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条例》明确规定,各领域和单位党的领导要承担起统战工作的职责,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所在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承担起统战工作的责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向应是坚持明确责任、分类施策,推动工作重心的下移和社会化。

推动工作的社会化需要明确责任。党委统战部要发挥政策引导、政治把关、工作指导的作用,做好牵头组织、沟通协调、重点人物培养工作。统战部门要把党外知分子集中的领域和部门及时纳入开展工作的范畴,推动各级党委、各个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并提供支持和指导。各相关领域和部门的党组织要明确工作责任并落实到实处,发挥与党外人士联系紧密、情况熟悉的优势,多做政治引导、人才储备、能力提高、联谊交友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

推动工作的社会化需要分类施策。体制内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力量强,重点是明确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考核督察的力度。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所在行业协会,工作积极性高但当党组织能力相对薄弱,统战工作经验相对较少,重点是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深化健全组织机制,开展共同培训、调研和人物培养工作。体制外的网络人士、自由职业者、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其所在单位大多数党组织不健全,需要通过他们参与的新社会组织来开展工作,目前的重点是建立联系、开展调研、探索试点,在探索中总结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影响有个性人士的工作,可以列出少数重点名单,试行一对一专项的工作对策。留学人员工作,可以通过欧美同学会等留学生组织来进行,当前的重点是推动其加强组织建设。

推动工作的社会化需要制度保障。明确责任、分类施策都需要制度保障。这些年统战系统探索建立了系列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如通过知联会开展工作、建立联系(席)会议制度、共同开展调研培训等等都是有效的做法。要借贯彻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条例》的东风,把这些机制、做法完善好、固定好。研究新情况,争取党委更大的支持,在调动相关部门、领域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上多想办法,如可以探索开展联合培养代表人士的机制建设。

摘自《中国统一战线》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