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中国人来说,此话放在《红楼梦》上则更为贴切,如鲁迅便是这般评价:“《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于我而言,便是看见那醉梦红楼中飘溢而出的缕缕香魂。曹雪芹笔下的人,事,物都与“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少了这香,这红楼似乎也就少了些力透纸背的韵味。

以“香”为名

若品《红楼梦》,似乎给人些许旖旎的脂粉之气,除了因其描绘的人物主体多为莺燕娇俏的女子之外,更是书中对人,对物多以香药、香草命名,使得不经意间读来便觉口齿生“香”。

1.人名之香

如在第二十一回中登场的“四儿”,这乍看之下并无香意,可这还得说是宝玉的“杰作”。原本这“四儿”本名芸香,后来袭人给她改名叫蕙香。

芸香即芸香草,古人常把此物夹于书中,芳香驱虫,书籍打开后清香袭人,而“书香门第”也因此而来。蕙也是古代的一种香料,别名“零陵香”,女子常以蕙取名,喻女子蕙质兰心。只可惜好好的香名,却因宝玉和袭人赌气,白白改成了“贱名”。

除了这个被改了两次名字的“四儿”,宝玉身边的一等丫鬟——麝月,名字也是馥郁飘香。而与麝月相对应的还有一位侍女,名叫檀云,不过后被隐去。

在第23回中,宝玉《夏夜即事》诗中便有:“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这麝香与檀香均为古代名贵的香料,香气浓郁,经久不散。

2.回目之香

除了书中的人名之外,有些章节回目的命名也是香气十足。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玫瑰露引来茯苓霜、茉莉粉替去蔷薇硝、憨湘云醉卧芍药茵......

这些命名中大都与香料、香物、香品有关,有的则与芳香花草植物有关。在明清之时,香事活动极为广泛,用香品香更是闺中不可或缺的闲情雅趣,故而在书中也颇为详细的介绍了与”香“有关的趣事。

3.建筑之香

古代有很多地名因香得名,如“香港”便是因其作为明清主要的沉香集散地而得名。《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园名、地名以香取名。如遣香洞、蟠香寺、天香楼、暖香坞、藕香榭、红香圃、蘅芜院、木香棚、紫檀堡。建筑以“香”命名,并非真用香木为之,或真有奇香,只是以此表达出一种对”香“的推崇与喜爱而已。

以”香“喻人

《红楼梦》对焚香、熏香、闻香,佩香,以及香品、香具、香物等的描写并非累赘,除了烘托贾府的奢侈荣华以外,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文化底蕴。

清代是我国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香已经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和士大夫阶层的玩赏之物,在社会各阶层都十分普及,达到了全民爱香用香的高潮。

每个人对于香品的使用都有其各自的喜好,因而沾染的香气也多有不同,可以使人物性格更为立体。曹雪芹也中通过”香“刻画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宝钗的冷香、黛玉的幽香、宝玉的暖香……

在第十九回中,宝玉来到黛玉房中,被一阵幽香吸引,便问她身上带的是什么香。黛玉却酸溜溜地说,不如宝钗的奇香,更是打趣宝玉要有“暖香”来配宝钗的“冷香”才行,而这里的冷香便是对应薛宝钗的”冷香丸“一味。

幽香就是淡雅的香气,婉约隐幽,淡而清超凡脱俗,与林黛玉才情品貌、性格特点极为相符。

而薛宝钗所食冷香丸是由白牡丹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荷花,混合雨水之雨、白露之露、霜降之霜、小雪之雪四种水,都是极寒之物,常年服用自然使她身上也散发着冷香的特点。且她所居的蘅芜苑是一处清凉瓦舍,长得又极为白净,处事虽热络周到,但骨子里的性情处却离不了一个”冷“意。

贾宝玉日常所穿服饰以红色为主调,且是个怜香惜玉的”暖男“,常对身边的女孩体贴入微,关爱有加。

以”香“保健

香味不仅可改善环境,还能增强体质,防病治病。腐臭腥臊之气可使人周身不适、恶心头痛;而香甜清凉之气则会令人心生喜悦,神清气爽。

《红楼梦》中贾府用香则十分讲究,从植物香到动物香一应俱全。日常常点燃檀香、沉香、丁香、麝香、龙脑香以作祛秽避瘟、净化空气之用。第九十七回宝玉旧病复发,神志不清时,众人便急忙地点起安息香,《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无毒。主心腹恶气鬼。”具有开窍醒神,可治疗猝然昏厥等闭脱之证。

又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后,“只闻得酒屁臭气充满屋”,袭人“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因此,满屋臭味被祛除,百合香气味浓郁强烈,不但可使人兴奋,还可清洁环境。

第七回中还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便是大名鼎鼎的“冷香丸”。

结语

东晋葛洪曾道:”人鼻无不乐香。芬芳之气,人皆喜之,古今中外,无有分别。“曹雪芹将香文化巧妙地贯穿于小说创作中,使得《红楼梦》更加耐人寻味。打开书页,香文化的神韵风采便瞬间扑面而来。”香“已经成为红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书中缺少对香的描写,似乎”五感“之中的”闻“便少了趣味。

千古《红楼梦》,满书皆余香。梦里飘香,香中遗梦,香气氤氲满红楼。

2019-09-26 阅读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