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是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 人智学 理论创建的。华德福教育,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 整体健康 和谐发展的 全人教育 ,体系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的 成长阶段 来设置 教学内容 ,以便于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恰如其分地发展。
鲁道夫·史代纳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历经9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独立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各大洲不同 文化背景 社会价值观 的国家。 课程设置 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 深层意识 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

华德福教育 创办历史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Stuttgart)。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Astoria命名为FreieWaldorfSchule(德语)。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凡是实践这一 教育理念 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WaldorfSchool),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RudolfSteinerSchool)

华德福教育 大陆发展情况

1994年,一对在 中国旅游 澳大利亚 夫妇,在一次聊天中把华德福教育介绍给黄晓星和张俐。在他们的帮助下,1995年秋天,黄晓星和张俐先后在英国的 爱默生学院 和美国的Sunbridge学院接受了华德福教师培训,并在美国继续学习和实践华德福教育和 人智学 工作。期间,在他们的介绍和帮助下,李泽武、 吴蓓 、也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接受了华德福教师培训。同时,来自德国的华德福学校毕业生 卢安克 ,志愿在广西的一个偏僻农村里为孩子做 教育实验 和研究,实践华德福教育多年,吸引各媒体的注意,很多朋友通过媒体对卢安克的报道而知道华德福教育。
通过这些朋友的著作,翻译等各种介绍,国内的很多人已经对“华德福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不少的朋友急切地盼望着华德福学校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2004年的夏天,由从美国回来的黄晓星、张俐和英国回来的李泽武等人发起,由十几位包括大学生、学者、工人和商人(其中包括外籍人士)等共同参于,在成都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
华德福教育形式
学校采用非赢利机构 管理模式 ,实现以教育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学校 财务公开 透明, 独立董事 会监督, 学校董事会 家长 、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组成,所有 校董 不拿报酬,当负责学校法律、经济、发展和监督,不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收入除去学校的 运营成本 和教职工的薪水以外,盈余不能分红,只能用于学校的再发展或奖学金;切实做到学校为 公益事业 ,而不是投资者谋求 私人利益
教师委员会团体自治管理;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专家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不设立校长和 行政级别 ,教师委员会代表由教师们选举或轮流担任,所有的 行政人员 以支持和协助教师为工作核心。
热心家长自发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负责协调家校关系,监督学校的工作,协助学校的发展。

华德福教育 教育思想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
是指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 乳牙 之前。这个阶段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Lifeformativeforce),主要用于建设、健全和平衡生理身体的发展,建造灵魂在地球上的载体(Physicalvessel),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成长极其迅速。
七岁到青春期。在这个阶段里(一年级至八年级),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主要活跃在感觉(Feeling)的发展。 理性化 教育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徒劳无功的。这时 人的发展 是处于动物性的发展阶段,出自于内心深处的感觉和欲望等类似于动物的星芒体支配着人的整体,呈现出人的动物性本质。他有参与 生活活动 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
青春期到二十一岁。此时,人的生命组织构成力活跃在思想意识的发展上,儿童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这个世界已不再如他想象和艺术塑造的那样完美了,而是真实的了。同时,他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别和 判断能力 增强,甚至会很固执。他执着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希望在这个关于他自己的世界中,由人的活动来彰显出其真实和 合理性
学校(幼儿园)农园
每一所 华德福 学校或幼儿园都有一个有机农园,不同的学校,条件不一样,农园的大小也各不同。在城里头的华德福学校,有的农园小的只限种些花、菜、香草、少量的 浆果 灌木,养些鸡、兔之类的小动物;在城郊或乡下的华德福学校占地面积都较大,还可种些谷物,养蜂,或养些羊、牛、马、驴等较大的动物,有的学校甚至还拥有一片森林或一个附属农场。
欧洲国家的学校农园基本上都有一个或多个温室或温棚,用于 早春 育苗及夏天种些 番茄 辣椒 、黄瓜、茄子等喜温热的作物,耕种的过程中都决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园艺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把果皮、 厨余 树叶 、杂草、动物粪便收集起来做 堆肥 。让从土地里产出的东西尽可能地回到地里头,循环起来,补养 地力 。虽时有小虫子来光顾,但并不成问题,学校农园的种植规模小且极其多样化。
在学校农园里,学生在园艺老师的带领下亲耕亲作,体验人类在地球上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农园是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季节、气候、环境与生态的绝佳场所。
农园教室
普通教室 一样的是都有黑板、桌椅,不一样的是农园教室里还有厨具和餐具。园艺老师带领学生在此将农园的收获料理了摆上餐桌。 南瓜汤 烤土豆 苹果派 沙拉 ,尽享新鲜采摘的有机 蔬果 和劳动后丰收的快乐,其乐融融。 草莓 树莓 、黑加仑子、 醋栗 之类的浆果收获后除了吃新鲜的,还在农园教室里将它们加工成 果酱 。许多农园教室都配备了一台烘干机,干燥些香草、 干花 果脯
园艺课许多时间都在户外进行,天冷或下雨不能在户外干活时就会在农园教室里做一些室内的工作,磨 香草盐 、将香草装袋,并设计制作产品的标签及说明。在冬天的园艺课上,老师还会教学生用树枝、树叶、干花、 松果 等做些圣诞节的装饰品。养了蜜蜂的学校农园也会在冬天用蜂蜡做些蜡烛出来。许多农园教育里都有一个可生木 柴火 的烤炉,一边干活,一边 烤上 饼干或蛋糕,甚是温馨。
农园教室的桌子既是书桌,也是餐桌,亦是加工产品的工作台。为了保持农园教室的整洁干净,许多学校都在农园教室外另设一个专门的农具房,各种农具, 锄头 铲子 耙子 、镰刀、 枝剪 斗车 一应俱全,手套、帽子、 雨鞋 急救箱 也都备上。
华德福学校的 课程设置 以儿童发展的内在秩序,方向和智慧为依据。具体呈现出如下特色:
学校教育 的早期,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手,心,脑整体参与的学习,学术学习不被提倡。华德福幼儿园尽管有大量的技能培养,但没有学术内容。小学一年级的学术要求也降到最低。一二年级的课程谨慎的引入文字,直到二,三年级才教孩子们阅读。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没有诸如主流学校的教科书。学生所拥有的是在课程 学习过程 中逐渐被填满的 练习簿 。练习簿纪录了学生的经验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从本质上说,是儿童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教科书。而更高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也只在于补充他们课程的学习。
在主流学校中一些经常被认为是虚饰的活动在华德福学校 课程体系 中具有核心地位,比如:艺术,音乐和园艺等。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像华德福学校那样把艺术置于核心地位的 教育体系 。在学生年龄较小的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导入的。甚至是 数学学科也经由舞蹈,绘画和运动等艺术样式进行教学。比起枯燥的讲演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儿童对这类 教学法 能够做出积极的响应。
在小学(1-8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一个与自己共处的班主任。他们致力于创造真实,富有 爱心 学习环境 ,运用艺术和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废除 竞争性 的测验和评分,以激发学生 学习的内在动机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不可剥夺的价值与尊严,功名利禄之类的标准,绝非人之追求所在,在相间于生与死的时间之河上,人要做的是开拓自己 生命的意义 ,达成完善的自我。当一个人懂得自己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他也就会尊重他人,尊重自身所在的世界,懂得感恩,懂得爱与分享。
华德福教育认为每个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并且以非常独特的方式成长,他们是发展的、逐渐成熟的人,充满潜能和希望,拥有天生各不相同的能力和技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同时也分享共同的社会关系。华德福倡导和培养灵活的思考,艺术的活动,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人类心灵的呵护和理解。
在华德福学校,传统教育中那些关于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不再有效,比如 知识的掌握 程度、应试能力(分数)、对纪律与规范的服从等。华德福建立的是另一套 评价体系 ,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任何相对于个体自身的细微进步,都会受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