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岛国。面积11086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1985),其中白人约占66%,其余为黑人、混血种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通用西班牙语。首都哈瓦那。 1492年哥伦布到达以前,古巴岛上居住着瓜纳哈达贝伊人、西博内人、泰伊诺人和太平洋原始部落土著印第安人。据史学家考证,泰伊诺人是南美印第安人,阿劳科人的后代,来自委内瑞拉西北岸,从奥里诺科河流域进入加勒比地区的小安德列斯群岛。后因泰伊诺人性格温和,不堪忍受好斗的加勒比人的欺凌,才迁到古巴岛上生活。他们具有较高的文明,已经掌握制陶术和农耕。属新石器文化时期。瓜纳哈达贝伊人最落后,不建房,过着穴居的生活,以捕鱼为生。属贝壳文化时期。西博内人是属于前泰伊诺文化,已会制作粗糙石器和简陋陶器。 古巴岛土地肥沃和印第安人的善良激起了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和垦殖海岛的欲望。西班牙殖民者用血与火镇压了土著人的抵抗,又以非人的虐待和无辜的伤害,使印第安人大批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深山老林。于是不得不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从事种植园的繁重劳动。 西班牙殖民统治与两次独立战争(1492~1898)。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时发现古巴岛。1511年,西班牙征服者D.贝拉斯克斯·德·奎利亚尔率领 300人的远征队占领古巴,先后建立圣地亚哥、哈瓦那城,古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被征服过程中,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幸存者被赶到种植园劳动。到1537年全岛印第安人只剩下5000人。为补充劳动力,16世纪开始从非洲大量输入黑奴,从事种植园劳动。1539年西班牙在古巴设立都督府,掌握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任命H.de索托为第一任都督。 七年战争 期间,英国曾一度占领古巴。1763年巴黎和约缔结后,古巴重新为西班牙统治。 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古巴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是畜牧业、烟草和蔗糖。18世纪中叶以后,蔗糖业逐渐取代烟草和畜牧业,成为古巴经济最重要的部门。1779年古巴蔗糖年产量为5600吨,1815年猛增到4.2万吨。19世纪60年代,增至50万吨,制糖厂增加到2000多家。古巴变成以蔗糖为经济命脉的单一作物地区,出现了富有的甘蔗种植园主阶级。 据1817年人口调查,19世纪初古巴人口共68.8万人,其中西班牙人和土生白人为31万多,黑人为36万多。黑人中1/3是自由人,2/3是奴隶。从1847年起,从中国输入大批契约华工,总计达14.3万人。在西班牙残酷殖民统治下,黑人奴隶与种植园主、土生白人和半岛人,以及古巴人和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反抗种植园主的奴役和压迫,黑人奴隶举行了无数次起义和暴动。其中著名的是1795年M.莫拉勒斯领导的起义。在18世纪,土生白人也不断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