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2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的一批青年艺术家收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等的影响,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设计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该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一速的形势也应该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作品很想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

(1)受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

(2)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无产阶级特性

(3)热衷于几何形体以及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4)追求整体的、单纯的结构及功能

(1)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构成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入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代表作《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2)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他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在此,塔特林以其全新的艺术语言,创造出空间中形体的新秩序。

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塔》

影响及意义

(1)对于新材料、新技术下形式及空间的试验性探索和研究,对于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20世纪80年代

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就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特点。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建筑上最先开始。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结构主义的作品看似凌乱,去有着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

(1)打破传统的线面秩序,将所有元素重组,造成一个新的表现形式。

(2)分解,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破,叠加,重组,重视个体。

(3)反对统一,创造出支离破碎的不确定感。

(1)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1947—— )。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建筑家。代表作有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迪斯尼音乐中心等。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2)柏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1944—— )。

设计了巴黎维莱特公园的一组结构主义的红色构架。

(3)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

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广州大剧院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1)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

(2)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解构主义的设计貌似零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的可能性及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构成主义。

(1)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建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

(2)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建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