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强降雨多发,易导致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增大。各地气象部门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紧绷防汛安全之弦,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强降雨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汛抢险气象服务,紧盯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灾害易发点,滚动研判次生灾害风险,保障平稳度汛。
辽宁:启动暴雨应急响应 派工作组赴盘锦开展精细化服务
8月14日天气会商后,辽宁省气象局党组对近期防汛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行调度部署,要求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强化底线思维,加强流域联防,绷紧“防汛弦”;强化部门联动,强化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守牢“生命线”;做好洪区排涝气象服务,服务“保秋粮”。
入汛以来,辽宁省降水量偏多四成,目前河流底水高,部分水库与河道超汛限,叠加近期强降雨过程影响,绕阳河、辽河和鸭绿江等流域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增大。
省气象局仍处于绕阳河流域防汛抗洪抢险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派出工作组赴盘锦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并于14日启动暴雨应急响应,滚动发布预报预警服务信息,提示防范强降雨诱发的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农田渍涝、农作物倒伏等次生灾害,建议做好流域、水库、城镇防汛管理及重点人群避险转移工作。
丹东市气象局针对鸭绿江流域及景区气象服务开展预报预警服务;鞍山市气象局做好重点风险地区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目前,岫岩满族自治县正在进行人员转移工作;盘锦市气象局重点跟进绕阳河洪区排涝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与市水文局每四小时滚动更新气象水文信息专报;本溪市气象局强化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工作。(蔡冰)
8月7日,抢险人员在辽宁盘锦绕阳河左岸曾经的河堤溃口北段进行排涝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青海:应对入汛以来最强降水 全力做好预警服务
8月13日至14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天气过程。13日8时至14日8时,全省有70个测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降水中心在乐都寿乐镇新堡子村,降水量为104.8毫米;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尖扎多加办事处,为54.4毫米;城镇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化隆,为85.6毫米;化隆、湟中、循化等3站的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青海省气象局于12日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启动暴雨应急响应。13日,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并与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分别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因降水叠加效应及次生灾害的滞后性,加强防范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
根据气象预报预警,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作出批示,省政府召开两次强降水气象服务调度会,省防指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针对强降水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行业的影响,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强化值班值守,加密研判灾害风险,及时广泛发布预警服务信息,落实“叫应”制度,跟踪了解灾情和服务需求。截至14日8时,全省共发布暴雨预警25条、雷电预警27条、雷暴大风预警2条,冰雹预警1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7条、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0条。(金泉才 巨克英 马玉芳)
吉林:落实“叫应”服务 防范气象灾害风险
8月14日开始,吉林省出现新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14日全国天气会商后,吉林省气象局就应对此次降水过程提出要求,省局业务单位要加强对通化、白山、长白山等地业务指导,做好流域预报预警服务;各市州气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上下游、左右岸联动和叫应服务,一旦出现突发性短时强降水,要及时对影响区域开展“叫应”服务。
在此次降水过程中,鸭绿江流域面雨量偏大,通化南部、白山南部、长白山保护区雨量大且雨势急,强降水可能引发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对交通出行尤其是对东部长白山等旅游景区室外活动有较大不利影响。
为引导公众科学防范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14日,省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防灾减灾科普信息,对汛期多发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等进行详细解读。 (敖艳梅 张晓霞)
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大暴雨 严范次生灾害
自8月13日夜间,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强降雨。截至14日9时,全区22个站出现大暴雨,193个站出现暴雨,24小时最大降水量达228.9毫米,最强小时降水量达到68.8毫米。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发生山洪、城市内涝,公路交通受阻。
针对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自治区气象局提前预报,启动暴雨应急响应,与应急管理厅开展联合会商,共发布气象预报信息、重大气象信息专报、逐小时雨情公报8期,滚动发布暴雨预警信号、雷电预警信号、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呼和浩特市连夜排查隐患点,公布62处城市内涝风险点,地铁调整运营时间,动物园临时闭园。
图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抖音号发布关于呼和浩特地铁因暴雨调整运营时间的消息
包头市气象台于13日23时40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包头市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于14日零时启动暴雨一级应急响应,指导和督促气象灾害影响重点区域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灾害防御工作。14日零时30分,包头蓝天救援队队长接到包头市气象局的雨情实况通报后,通过微信群发布消息,提醒在土右、固阳、九原的队员警惕山洪灾害。14日凌晨1时,包头市九原区突发山洪,有人员被困。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急救援,受困人员被成功解救。(王祯晗 王晓娜 高菲)
天津:部门联动防御降雨及次生灾害
8月14日,天津地区出现降雨天气过程。14日6时至15时,全市平均降雨量24.1毫米,最大降雨量93.0毫米,出现在宝坻区欢喜庄,目前降雨仍在持续。针对此次天气过程,天津市气象局以“雨”为令,提前行动,高效开展部门联动工作和预报预警服务。
自8月11日,市气象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先后三次开展会商,联动做好城市内涝防范工作。市气象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发布《气象信息快报》,助力各部门提前采取有力防范措施;与海河水利委员会加强联系,滚动向海委发布《海河流域天气快报》,为流域防汛调度提供依据;通过市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滚动发布天气预报提示信息5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2条,短信服务应急责任人3.5万人次、公众320.7万人次,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发布预报预警和防御提示。海河流域气象部门持续开展小流域联防,提高流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服务能力。
针对北部山区防汛需求,市气象局加强对蓟州区气象局的业务指导,做好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服务。蓟州区气象局重点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区域雨量监测,与应急管理、水务、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共享雨情灾情信息,向区委、区政府开展“叫应”服务,利用多种途径向各级应急联络人和公众滚动发布气象服务信息。(温永菁 李宏伟 苑超)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