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飛去來器效應

飛去來器(也叫回力鏢、飛去飛來器)是澳洲土著使用的一種拋出去又會重新回來的飛鏢武器。在 社會心理學 中,人們把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 目標 完全相反的現象,稱為 “飛去來器效應” ,是指 個體 所作所為的結果反而使其受到損害的效應, 心理學 中引用它比喻人們工作的結果“適得其反”。這好比用力把飛去來器往一個方向擲,結果它卻飛向了相反的方向。

原蘇聯 心理學家 納季控什維制首先提出的。

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常會發生這種飛去來器效應,尤其在 溝通 中,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我們就說出現了飛去來器效應。

例如在 宣傳 一種不能使人接受的觀點時,假如宣傳者對這種觀點做出肯定的評價並竭力說服聽眾接受,其結果反而使聽眾越來越反感,使聽眾的信念朝著宣傳的相反方向發展,距離宣傳的觀點更遠,從而導致宣傳工作的徹底失敗。

傳播心理學 角度看,飛去來器效應的心理機製表現在受眾的 認知偏差 上。受眾的認知偏差是指在受眾的頭腦中,不自覺地形成的對傳者或對 新聞信息 的誤解,從而導致對傳者宣傳意圖的偏離。此處借喻 情緒 逆反的 心理現象 [1]

又如為了把學習成績提升上去,有些學生拼命加班加點和開夜車、搞題海戰術和 疲勞戰術 ,弄得整天頭昏腦脹的,毫無學習效率可言,結果考試成績適得其反,一敗塗地。又如有位教師拖堂引起的學生“情緒逆反”現象,情況是這樣的:已是上午第四節課了。同學們都期望著教師能早點下課,最起碼是按時下課,因為他們實在有點疲勞了。但是,化學教師還沒有察覺到學生的心理反應,還一個勁地往下講。下課鈴聲響了。他仍津津有味地講著課。看得出來,這位教師是位認真負責的教師,幹勁十足,毫不馬虎。但學生聽課的勁越來越差,開始還認真聽講,繼而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最後交頭接耳,傳遞紙片,甚至故意咳嗽,搬動桌椅,打哈欠,整個教室騷動起來。弄得這位教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飛去來器效應的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多的飛去來器效應呢?其原因如下 [2]

一是 目標 與手段不協調一致。目標是我們行動反應後所要取得的東西,手段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方式。目標與手段必須匹配,而且必須是最佳的匹配。上述幾例“飛去來器效應”事實上就出在當事人把目標與手段相分離,只是把註意力盯在要達到的目標上,而忽視了手段的擇優選取和最佳匹配的問題,以致手段與目標不匹配,因而引發了一系列中間反應,對實現目標起了干擾作用。

二是心厭引起的情緒逆反作用。常言道:“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就是說,話不投機就會產生心厭現象,再加上強行灌輸就更增加了厭煩情緒,以致情緒越來越向相反的方面發展。夫妻之間吵架,正在氣頭上,如果一方想對另一方解釋,此時越解釋越糟糕,因為他會認為你是在別有用心,你是在用計謀,而不是在陳述事實,因此,你越解釋他越不愛聽,越會來氣,以致大鬧一場。可見,話不投機須沉默,此時沉默就是金。

飛去來器效應的案例

“飛去來器效應”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在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說教、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溝通時領導對下屬的宣講以及那些企業過度宣傳引起反感的 營銷手段 等。那麼要如何避免這一現象?

溝通中的飛去來器效應 [3]

有效溝通 ,必須要警惕溝通過程中的“飛去來器效應”。

首先,要學會為溝通目標匹配溝通方式。

要完成溝通的目標,就必須要採取與目標相對應的溝通方式。確切地說,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以對方喜歡的形式表達你想表達的內容”;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你送對方一個禮物,想讓他接受就要學會 包裝 ,把你想送的東西放在對方喜歡的 包裝盒 里。

其次,要選擇適當的溝通時機。

溝通的最佳時機包含三個要素:一是有充足的時間,二是在適當的場合,三是對方當下的情緒狀態良好。具備了這三個要素,再加上與目標相匹配的溝通方式,就能夠實現有效溝通。

宣傳中的飛去來器效應 [4]

(1)搞報紙宣傳工作要學點宣傳心理學,研究讀者的心理,以免引起某些不良的後果。

(2)搞報紙宣傳工作,也應該重視 社會心理學 方面的一個術語— 定勢 。何謂定勢?按照我們的理解,是指在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下,一個人對某種現象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要想改變它不是那麼容易的。這就給報紙宣傳工作提出了一個艱巨的任務:要想在某一間題上改變人們的某種看法和認識,對他們的意識和行為施加影響,必須首先弄清楚人們在這一問題上有哪些不同的態度、看法,其程度如何,通過什麼樣的宣傳手段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3)作為 大眾傳播 ,要想對更多的人施加影響( 包括不同觀點的人),必須講究文章的科學性。

(4)宣傳中還有這樣的情況,如一個集體中的多數人的看法,往往能影響其餘的人。如果“集體”的意見是正確的,是個有利的因素,如果“集體”的意見不正確,就是一個不利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不能遷就落後的、錯誤的思想觀點。

學校教育中的飛去來器

飛去來器在日常教育中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作為學校教師在做說服、導學等工作時,一定要防止這種效應的危害作用。因此,要註意運用如下幾方面的導學育人對策:

首先,學校教師一定要杜絕事與願違的傻事。不該說時堅決不說,不該強行灌註時堅決不去強行灌註,“不說倒還好,越說越糟糕”的傻事堅決不做,要充分關註學生的情感軌跡,註意說服、勸解等的時機與場合,做時機相符的導學育人行為。因為,根據飛去來器效應的特點,情感的飛去來器在飛去 時勢 急力強,此時根本無法攔截,硬要攔截,此時飛去來器的強大運動慣性,只會弄得大家兩敗俱傷。其實,飛去來器飛出去後到了一定時間,它自會折返,我們只要在運動弧線的“最遠點”等著,以觀察是否有使其不利於回歸原點的因素,以便及時排除。例如前面這位化學老師,如果懂得飛去來器效應的特點,那麼,他就不會拖堂,即使拖堂了,也會馬上發現學生的情緒逆反現象,會即刻停止講課,更不會因此抱怒學生不好好學習,更不會強行灌註,更不會心罰、體罰。因為他知道只要中止講課,這些 逆反心理 與行為均會即刻消失,情感就會失而複原,重新回到喜歡化學老師上來。

其次,即使發生了飛去來器效應引起的情緒逆反現象,學校教師也不要驚慌,不必急於解決,更不能大發雷霆。因為驚慌無濟於事,學生不會憐憫;急於解決,只會亂作一團,理不出頭緒;大發雷霆,只能火上澆油,斷絕情緒回歸的通路。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如同上述那樣,學校教師要在情緒回歸路的最遠處等著,以觀察是否能沿著自然的態勢在回歸的通路上折回。如果能,學校領教師只要看著等著即可;如果不能,最好也不要自己親自馬上強勸,要進行冷處理,或找一個對方信任的教師去說服。這樣,情感逆反的強度就會很快舒減,情感又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上,有時還會比原來的更加深厚。

參考文獻

  1. 劉京林.《傳播中的心理效應解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8
  2. 林岩. 下班少開會[J]. 當代工人, 2009(12):36-36.
  3. 度麥.飛去來器效應:如何走出溝通過程中“事與願違”的狀態.度麥學苑,2019-07
  4. 許嘉利. 註意‘飛去來器效應’[J]. 新聞戰線(01):36.

本條目相關文檔

更多相關文檔

本条目相关课程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 飛去來器效應 "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Rekiれき樣~ ( 討論 | 貢獻 ) 在 2017年9月30日 01:39 發表

不就是南轅北轍的意思嘛

  1. 奶頭樂理論
  2. 蘑菇管理定律
  3. 猴子管理法則
  4. 情緒ABC理論
  5. 垃圾人定律
  6. 100個最流行的管理辭彙
  7. 破窗效應
  8. INFP
  9. SWOT分析模型
  10. 21天效應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