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

很喜欢川端康成的小说,前一阵子看了《雪国》,可是自己总感觉小说的结尾写的很仓促,看了当时的写作背景感觉不是太容易结合起来来评价这部作品
关注者
1,901
被浏览
984,434

164 个回答

两个版本的答案都放上来吧,我还挺喜欢之前写的这篇。

引用部分全部为《雪国》原文,叶渭渠译本。

《雪国》写于1935年,最初分章发表在杂志上,1937年编辑成书,但是因为川端战时一度搁笔,直到1947年,《雪国》才最终定稿。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但随之而来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是“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但也有人评价它为“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主要原因是《雪国》的主题非常隐晦,加上川端本人在文学创作上极为复杂,于是造成了如此有褒有贬的不同论调。

这部作品中最难以拿捏的角色不是驹子或叶子,反倒是男主人公岛村。岛村生活阔绰,却玩世不恭,认为一切都是徒劳,对人生持虚无态度。虽说致力于西洋舞蹈的研究,但更多是仅仅沉溺于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的舞蹈,并不注重现实中的舞蹈表演。 同样的,面对驹子对他的爱,岛村也像对待西洋舞蹈那样缺少真情实意。所以他根本无法理解驹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追求。在他看来,一切都归于徒劳,他完全否定生活的价值,耽于非现实的虚幻美里无法自拔。他所追求的也仅仅是驹子映在镜中的美和叶子映在火车玻璃窗中的美,是虚无缥缈的非现实的美。 作为一个厌世且陷于寂寞的人,岛村的排解方法是追求瞬时的官能刺激。表现就是三番几次抛下妻小与驹子幽会,满足自己对驹子的“肌肤的渴念”。但同时他也绝情地不辞而别,甚至不屑回头看一眼为他送行的驹子。同时,岛村又倾心于叶子的灵秀,川端用含蓄却又有深度的用笔描写了主人公对肉欲的追逐和对情欲的渴望。以高慧勤教授的话说,岛村仅仅追求自己的官能满足,从未把驹子看作有血有肉的人。

作者对于驹子这个人物描写得非常细致,凸显出她的纯洁。同时反衬出驹子受到环境的熏染不免流出风尘女子不拘形迹的样子。这种性格的扭曲加剧了她难以抑制的悲哀和说不出的孤独感。加之对岛村的徒劳的爱和对行男纠结的感情,使驹子这个角色十分令人同情。

和驹子相比,叶子的形象有些虚无缥缈,但又不可或缺。小说以叶子开场也以叶子结尾。在大火中的坠落使整个故事收尾的十分仓促。这恰恰是川端所追求的人生无常,从死中追求美的颓废哲学的表露。叶子所代表的朦胧的美,她对于岛村和行男的徒劳的爱,就像“飞在向晚的波浪之间的萤火虫一般仓促,像车窗外寒山上的野火一般一闪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