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加速发展来源于制度上的创新。各国在人力
资本积累
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保持
人力资本
的长期持续增长,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先后经历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和
高等教育
加速发展的过程。各级教育的加速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得益于
制度创新
:一是国家对教育的
制度安排
;二是教育开放。教育向民间开放,带来私人对教育的大规模投资。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办教育的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对于教育多样性的需求。在实施高质量
义务教育
的同时,向民间部门
开放教育
是现代国家在解决教育治理问题上重要的公共
政策选择
。由于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之外的教育是典型的纯
私人物品
,而且在义务教育之后的
教育阶段
(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而言),
受教育者
所获得的自身收益要高于教育的
社会收益
,家庭或者个人有足够的
投资激励
。因此,
教育发展
中的制度创新往往带来教育的
跨越式发展
,而不是单纯的积累性(或线性)增长。
先数量后质量,大力发展私立教育。日本、韩国对私立教育都采取了先放开发展,待规模扩大以后再加强管理、增加资助、提高质量的发展措施,因此才能在短期内实现中等和高等教育普及。韩国教育从数量增长期(20世纪60年代)-改革推进期(70年代)-
质量提高
期(80年代)--人性化教育期(90年代),走出了一条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道路,私立学校的扩容和规范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美国是通过在原有的
精英教育
系统之外,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和
社区学院
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的,走的也是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道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数量甚至可以超过公办学校,首先提高
普及率
,然后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借鉴国际上公立
教育体制改革
经验,规范有序地推进对一部分公立
教育资源
存量的改制。当前一些
发达国家
,出现了公办、民办教育混合的趋势,私立学校接受政府的
公共财政
资助,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界限趋于模糊,纯粹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趋于减少,混合型的学校趋于增加。国外公立学校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1.
新加坡
的“
自主学校
”政策。新加坡1988年起开始实施“自主学校”的体制改革政策,推动一部分优质公立学校体制改革进程,变成“自主学校”,政府继续拨给学校财政性
教育经费
,同时允许学校收费,学校实行比较完全的
自主管理
。2.美国、英国、日本、
意大利
、
加拿大
等国实行
教育券
形式。其操作过程是:政府将国家教育经费经过科学的计算和分配,折算成一定数额的
有价证券
(即教育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用手中的教育券代缴
等价值
的学费,剩余部分自己承担。学校把收上来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现金,用以支付办学费用,除此之外,政府不再直接划拨给学校任何经费。过去,放弃公立中小学入学机会就意味着放弃义务教育的福利,但学生和家长选择私立学校,仍然可以得到
政府资助
。
政府投入和私人投入共同增长。我国在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可参照韩国、
泰国
、
菲律宾
等国家的经验,采取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方式,争取使私人和社会投入占
GDP
的比例达到2.5-3%,
公共教育经费
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以上。也就是说,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基础上各增长1%。
义务教育政府负责,非义务教育以私人和社会投入为主。美、日、韩等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投入,美国、日本
义务教育经费
90%以上是由政府提供的,韩国政府也提供8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我国义务教育处于普九巩固时期,与美、日、韩等国同期经费投入结构相比,我国义务教育
国家预算
内经费拨款比例偏低。在高等教育阶段,美国、日本的社会和私人投入比例在50%以上,韩国则高达83.3%。我国是
发展中国家
,政府财力有限,更应该参考国际经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地调动社会和私人的力量,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其与公办教育相并存,从而形成多样化的
办学体制
。因而,政府要解决的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是
教育质量
的评估和监督以及教育中的融资问题,而不是直接开办教育机构的问题。
与“贵族学校”数量剧增的情况相反,这些“贵族学校”的生源却呈现出急剧萎缩的态势。据
北京市教育学会
民办
中小学
幼儿
教育研究
会的有关同志介绍,在2000年前,北京一所普通的“贵族学校”,每年都能招收四五百名新生,高的可达千人。
双语教学、直接升入国际名校、培养艺体一技之长……在京的几所具有
代表性
的“
贵族学校
”多数打出“特色牌”。
北京“贵族学校”采用的大多是从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传过来的
办学模式
。其运作方式一般是先由投资人注册一个学校,然后收取学生家长的
教育储备金
,存入银行用利息维持经营或者部分投资其他产业,既赚取利润维持学校运营,又充分利用资金为投资人产生效益。这些学校都会向学生家长承诺,到学生毕业时如数退还所交的教育储备金,也就是说,虽然你预交了几十万元,但是到时候会全额退还给你,学校只占用你的利息。
北京的“贵族学校”多数是靠贷款、借款办起来的,为了尽早收回投资,谁出钱谁是爷,导致生源结构单一。这些投资方的孩子入校后,校方往往因为担心
严格管理
会逼跑了学生,影响到学校的
经济效益
,往往不敢在管理和
教学质量
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结果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很难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面对以上尴尬局面,“特色牌”就成了京城“贵族学校”摆脱困境的一服“灵丹妙药”,被京几所具有代表性的“贵族学校”绝大多数走的都是这一招。
以
北京
市树人学校为例,该校每年从在校的11至14周岁的学生中选送学生去美国、
新西兰
留学6至10个月。双语教学班毕业后,还可继续与树人学校中学国际文凭IB班和赴外留学班相衔接。
此外,该校还有使学生在中小学毕业后获得
专业证书
的二胡特色班;使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可获得民航局颁发的
私人飞行执照
的飞行高中和可推荐到有关
体育院校
或专业队发展的树人
棒球运动
学校等。
京城“贵族学校”所开设的“特色牌”主要有:双语教学、直接续读或升入国际
知名院校
、培养艺体方面的一技之长。而没有及时打出“特色牌”或没有“特色牌”可打的“贵族学校”最终只能在生源的逐渐萎缩状态下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