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党中央对社科院提出"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努力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的"三个定位"要求,以及"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智库"的智库建设目标,近年来,社科院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实施创新工程,着力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新成绩,呈现出新气象。

一,2015年的工作情况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定位"要求,以推进创新工程和智库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咨询研究,推进理论学术传播平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1.深入推进实施创新工程,激发科研生产力

2015年,社科院继续以"创新"为核心,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报偿制度、准入制度、退出制度、配置制度、评价制度和资助制度"六大制度为核心的创新工程制度体系,为创新工程有序推进、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经验。

1.建立了竞争择优、灵活高效的创新岗位管理制度。院属各单位根据创新任务和需要设置了创新岗位,不同层级的创新岗位享受不同层级的报偿。创新岗位人员必须以公开竞聘的方式产生,并且差额进入,在符合岗位条件的情况下允许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创新单位对创新岗位人员实行严格考核,建立了准入和退出机制。创新岗位与报偿相结合的制度创新打破了原有人事制度弊端,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全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科研规划、资源配置和经费管理衔接与匹配更加协调。一方面实行研究经费总额拨付制度,将相当比例的研究经费按年度总额拨付到进入创新工程的研究单位,扩大了研究所的经费自主权;另一方面,发布了创新工程研究领域指南,对不同类型研究单位分别提出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强制性资源配置要求。在资源配置权下放的同时,探索建立了创新经费检查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对"三项经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抽查。此外,还对一些重大研究任务进行单独资源配置。新制度既突出了对重点研究和优秀单位的资源配置导向,又加大了研究所对经费的支配权和自主权,也加强了经费合规性检查力度,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高效率和合规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3.建立了全新的绩效评价和后期资助紧密链接的制度。科研评价制度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建立了针对最终科研成果、工作绩效的注重结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以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为架构,确定了28大类研究成果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地涵盖全院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努力体现社科院"阵地"、"殿堂"、"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功能定位。与此同时,扩大了后期资助成果方式,向优秀研究成果倾斜,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逐步形成了对资源使用主体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项纪律"建设,积极践行"三严三实",不断改进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实施创新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015年,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工程,社科院在阵地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产出以及科研组织方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建设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综合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国情调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打造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强化决策服务作用

2015年,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社科院启动了建设综合性新型智库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先行试点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若干管理规定(暂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成果后期资助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及一系列制度规定,构筑起"院-所-专业"三级智库格局,大力推进三个层次的智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加强高端智库的顶层设计,完善智库建设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以3家首批国家级高端试点智库为重点,研究制定加强试点智库建设方案,坚持高起点推进、高质量研究、高水平建设,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高端智库。履行服务决策的基本职责,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要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秉持学术追求和学术担当,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思想、中国价值。

2.建立健全有利于智库研究和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创新智库内部治理,完善制度设计,激发智库活力,加快形成灵活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加强智库与决策部门的沟通联系,搭建常态化互动平台,做到供需有效对接、工作一体联动。要在实施创新工程五年来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遵循智库发展规律,锐意改革创新,建立灵活高效的智库运行体制机制和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激励淘汰制度,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智库内部治理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稳定的经费投放机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同时要严格经费使用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理、合规,让智库建设经费发挥最大效用。

3.把推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和高水平的智库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最终要落脚到产出一批中央决策需要的、具有战略和全局意义、现实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成果上来;落脚到培养出一批政治方向学术导向正确,又红又专、德才兼备、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上来。坚持高端定位,凝练主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成果质量,增强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能力,努力推出原创性研究成果。智库研究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并举的研究格局,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专家云集的优势和研究专长,围绕中央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多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智库成果,多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的理论创新和决策咨询成果。注重解决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问题,选好首席专家,建设好研究团队,形成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机制,带出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高水平智库人才队伍,为智库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4.落实智库工作责任制是推进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抓好智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强调党对智库建设的领导,建立并落实了智库工作责任制。

二,2016年的工作设想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以创新工程和智库建设为抓手,优化制度设计,改革管理机制,推进全院工作迈向新台阶。

1.进一步完善创新工程制度体系

坚持解放和发展科研生产力是推进创新工程的本质要求。2016年,社科院将进一步改进完善创新工程六大制度体系,特别是将创新工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后期资助目标报偿改革作为制度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创新工程新的五年规划及第一年实施方案。

2.继续探索完善综合性高端智库建设机制

2016年,社科院将大力加强智库制度建设,逐步巩固和完善智库建设制度体系,开展智库调研,探索智库建设规律,形成科学、高效的智库管理模式;精心设计研究选题,把智库建设与创新工程发展有机结合,提高社科院研究成果质量。

3.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落实相关工作

社科院将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部署,结合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理论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着力营造理论创新的良好环境;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奋力推进理论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