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zī běn lùn]
卡尔·马克思创作政治经济学著作
展开 8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 批判》)是德国思想家 卡尔·马克思 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 剩余价值 为中心,对 资本主义 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1]
马克思 在《资本论》中以 唯物史观 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2]
作品名称
资本论
外文名
Das Kapital
作品别名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全称)
作    者
卡尔·马克思
类    别
政治经济学
首版时间
1867年—1894年
字    数
约230万

内容简介

《资本论》
《资本论》第二卷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这一卷主要分析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这些分析,一方面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补充和展开,由此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个不断运动(再生产)的过程,它只有在这种连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值;另一方面是向《资本论》第三卷的过渡,或者说是第三卷的引言,因为第三卷考察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独立化的资本形式,是以第二卷对资本循环的分析为基础和出发点的。
《资本论》第三卷是对资本运动总过程的分析,既是理论分析的高潮,又是理论分析的完成。因为这里的分析不再停留在本质的层次上。而是上升到社会的表面。由此,把资本主义这个庞然大物从里到外清楚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前两卷暂时存而未论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回答,前面做过的许多分析(如价值、货币等)在这里又得到了更加深入、更加丰富、更加具体的论证。 [3]

作品目录

篇数
章数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第八章 工作日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 协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 [4]
篇数
章数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五章 流通时间
第六章 流通费用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第十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
第十一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
第十二章 劳动期间
第十三章 生产时间
第十四章 流通时间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十八章 导言
第十九章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5]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篇数
章数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二章 利润率
第三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六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七章 补充说明
第二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八章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第十一章 工资的一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第十二章 补充说明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
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第十五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四篇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十六章 商品经营资本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
第十八章 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
第十九章 货币经营资本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第二十章 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第二十一章 生息资本
第二十二章 利润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二十三章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第二十四章 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二十六章 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 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
第二十九章 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三十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I
第三十一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Ⅱ(续)
第三十二章 借贷资本
第三十三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Ⅲ(续完)
第三十四章 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第三十五章 通货原理和1844年英国的银行立法
第三十六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三十七章 导论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
第三十九章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工)
第四十章 级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
第四十一章 级差地租Ⅱ——第一种情况:生产价格不变
第四十二章 级差地租Ⅱ——第二种情况:生产价格下降
第四十三章 级差地租Ⅱ——第三种情况:生产价格上涨。结论
第四十四章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
第四十六章 建筑地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第四十七章 资本主义地租的发生
第七篇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第四十八章 三位一体的公式
第四十九章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第五十章 竞争的假象
第五十一章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第五十二章 阶级 [6]

创作背景

作品思想

图书封面
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劳动二重性的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正是由于《资本论》的全部分析都建立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所以《资本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全部《资本论》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展开分析的。《资本论》第一卷着重阐明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着重阐明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着重阐明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卷着重阐明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所以,剩余价值是贯穿在整个《资本论》中一条主导的红线。正因为这样,四卷《资本论》构成一部全面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完整的剩余价值理论。 [3]
《资本论》通过对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而科学地证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特殊历史性的制度,它必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趋于灭亡。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根据以无可怀疑的知识所作的绝对认真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 [3]
尽管马克思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秘密”,但是为了彻底克服抽象的统治,必须从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过渡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实现人类解放。所以,虽然《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但是,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它并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科学认识”,更是一种“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的武器,是“一种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所以,马克思在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发现了问题所在,他不是“简单地确认一种经济事实”,而是“把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生产的钥匙交给那个知道怎么使用它的人”,“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在这一意义上阐释《资本论》的“科学性”,不仅彰显了其批判性和革命性,而且论述了它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后世影响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习近平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 马克思主义 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7]

出版信息

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马克思的主要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第1卷,第1分册(即第1卷的第1篇),由 陈启修 (陈豹隐)根据德文版参照日文版翻译。
1932年8月、1933年1月,在北平东亚书店出版《资本论》的第2、3、4分册,包括第1卷的全部,由 潘冬舟 翻译。1932年9月,北平国际学社出版《资本论》的上册,由王慎明(思华)、 侯外庐 译。
1934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即第1卷第1、2篇), 吴半农 译,千家驹校。
1936年6月,北平世界名著译社出版《资本论》第1卷中册(即第3篇第8章至第4篇第13章)。世界名著译社出版《资本论》第1卷下册(即第5篇第14章至第7篇第25章),右铭、玉枢译。
1938年,《资本论》全译本问世。
2018年1月,《资本论》首次出少儿彩绘版。 [9]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犹太裔德国人, 马克思主义 的创始人,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马克思知识渊博,留下了很多著作,他的知识领域涉及哲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法学以及自然科学。代表作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