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与本人实际处理走势存在的矛盾---交易那些事儿

注意:本篇文章不是要讲缠论的矛盾,而是讲本人在实际处理走势的时候,和原文存在不一样或者有矛盾的地方,认为交易要一成不变遵循缠论或者把缠论当做圣经和信仰的就别看这篇文章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我的视角和思路,了解实际走势和理论存在的一些区别。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本人喜欢缠论、运用缠论,但一直以来传达的都是缠论只占交易系统最多20%这个理念,所以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缠论上。而且本 人平时运用缠论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遵循缠论原文的定义,比如我看走势,我就从来不去画图,平时发的图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才画的。

我经常会讲一些看上去比较随意但本人认为比较实用的视角,大家在学习参考我讲的视角的时候,要明白和原文不一样的地方,也要清楚我讲的视角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重点并运用本人所讲的视角。

举几个本人实际运用和缠论原文存在区别的案例。

1,关于中枢。

A,缠论原文对于中枢的定义是至少3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合的区间。

中枢严格定义

B,本人看中枢的视角就是价格波动重合的区间,也就是肉眼看上去明显是震荡的区间。

本人看中枢的视角

这就是本人和缠论原文看中枢的区别。

两种方法看中枢,其实并不矛盾,因为都能准确的找到中枢,定义出来的中枢我的视角也找得到,我的视角看到的中枢,肯定也是符合定义的某级别中枢。

两个视角唯一的区间在于对中枢级别的定义上。

用定义画出来的中枢,肯定是符合理论上的级别的。

而我用这个视角看到的中枢,它虽然是中枢,但它是什么级别的中枢?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看盘功力和经验,那确实是不容易判断。

我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之前我专门写文章介绍过。

a,以一笔为主,两根k线重合一般是次次次级别中枢,四五根k线重合一般是次次级别中枢

b,以一笔为主,四五六根k线重合(k线实体小,上下影线不能多)一般是次次级别中枢。

c,以一笔为主,10根以上k线重合,或者用分型辅助成笔看得到的中枢,就是次级别中枢。

d,以一笔为主,本级别3笔重合的区间就是本级别中枢。

以上就是本人的视角。

和原文的区别就是本人看的更加简单快速,一幅图几秒钟就可以看懂,更主要的是笔本身就在原文中有,所以没有违反原文。

但本人这样的看法比较随意,不是很精确。

不过,精确能保证100%赚钱吗?你能保证你按照定义可以做到100%精确吗?缠论原文是讲过的,看图的时候不能无限的把级别放小,所以可以从1分钟开始看。从一分钟笔开始看,用笔构筑线段,再找中枢,然后递归更大级别中枢。

难道这样就精确了吗?一些人钻牛角尖,硬是认为要从一分钟开始递归,见不得别人看的比较随意,一见到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就开始喷,针对这种钻牛角尖的人,现在软件看秒级别走势,你可以从秒去递归了,这样就能得到更加精确的结论了。

在操作上,实际在我看下来并不影响效果。

原文和我看的视角区别在于对级别的表达方式上不同,这里注意,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比如我讲的日线中枢,是直接在日线上用笔画出来的中枢,而这个中枢按照原文的定义,其实是30分钟中枢。因为日线笔中枢一般是3个连续的30分钟走势类型组成的。

而且实际操作中,就算你从1秒走势开始递归,也不见得你就能赚钱,有时候还不如我这样简单随意的去看着操作呢。

因为如果你能靠严格精确的按照理论操作赚钱的话,你就是比巴菲特还厉害的存在,那全世界都可以按照这个严格精确的模板赚钱,甚至可以把它写着一个程序,让他自己交易。你觉得这样可能吗?

所以就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两者区别不大,但就分析看图来说,我的视角是更加简单的。


2,关于反转。

我先提前承认,在走势反转上,本人的一些观点视角表面上确实和原文存在冲突,但细细去看的话,其实并不违反原文的逻辑。

原文讲,“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划分为趋势和盘整两类”“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本人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严格遵循这两个逻辑去运用,因为前面两句话,都离不开中枢。

而本人实际运用中,对一些走势的画法是没有中枢的,比如反转。

本人之前的文章对于反转做了几种分类,里面的3笔、5笔、7笔还有一笔反转就是不包含中枢的。

这里面,一笔下跌反转,3、5、7笔下跌反转是不符合原文讲的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划分为趋势和盘整两类这个定义。

大家这里注意,我这样处理并不是因为理论有问题,而是我根据实际情况觉得我这样处理更加方便简单。

再强调一下,我这样处理并不是原文的定义有问题,而是我认为我这样处理更加方便简单,更加容易操作。

理论上讲,我这样的划分肯定是错了。

比如我讲的一笔反转,一笔反转意思就是一笔终结了一个线段,这怎么可能呢?这完全就是违反定义的,终结线段的必须是线段,不能是笔。

实际确实存在我讲的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按照原文的处理,就是中枢升级了,或者用其他方式处理,总之不能用我讲的视角处理。

但实际上,我认为,我这个视角更加实用简单,对于这种力度很大的极端一笔,你再按照定义本身就不好处理。如果按照我这个视角看,那后面就是2买类2买3买,又是新的买点,这些买点用macd辅助看一下就可以。

再比如说我5笔下跌背驰反转。

这个符合线段终结,但不符合任何走势都有中枢的定义。

理论上,也是我划分错了,因为5段下跌,他中间的两波反弹就是中枢,是更小级别的中枢,所以理论上,我的级别定位错了。


但实际上,这种走势你确实可以说是更小级别的趋势背驰,但更小级别的趋势背驰对应的反转应该是更小级别的反转,而实际上这种走势对应的反转往往就是本级别的。


3,关于级别。

缠论原文对于级别的定义不是看时间周期的,也就是不是看软件上显示的时间周期的,而是从小级别递归上去定位的。

而我看级别,就是看时间周期为主。

我看时间周期呢,也不是说固定的就看那几个周期,我喜欢随时切换。

比如日线的次级别,有的时候我看的是30分钟,有的时候我看的是60分钟,有的时候我看的是15分钟(15分钟比较少)。

原因是因为我是视觉动物,比较注重视觉效果。有时候日线次级别看60分钟比较标准,我就把那段走势的60分钟当做日线次级别,而有时候30分钟比较标准,我就把那段走势的30分钟当做日线次级别。

比如天玑科技,下图这段日线走势,我感觉次级别用60分钟看比较合适。

同样是这个股票,最近的日线走势,我感觉次级别用30分钟比较合适。

这就是我平时看级别的习惯。

很简单方便。

我这样看也没违反理论。

因为次级别一段等于本级别一笔,我用更加标准对称的走势当做次级别,更加符合理论。

4,关于运用。

还是回到中枢,因为缠论买卖点要围绕着中枢。

缠论对于中枢的定义呢,是不看大小的,只要符合定义就可以,比如下面这个走势,两个中枢按照缠论都是同级别的,属于趋势上涨。

但我是看视角效果为主的,这个走势对我来讲,两个中枢大小区别太大了,我就当做是盘整上涨,第一个中枢段前后的走势就是进入第二个中枢段的走势。

所以在我的视角里,买卖点很多,盘整走势很多,小转大走势也很多。

这个视角好处就是买卖点很多,你能找到很多买卖点,但不好的就是小转大很多。

这个视角也没违背缠论,因为用定义看的买点,用这个视角看也是买点,不会是做空点。

其他还有很多本人在实际运用中和缠论原文不一样的地方,就不一一去讲了。

在我眼里, 尽信书不如无书,理论的运用要结合实际走势,你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要对理论做调整,你可以在不违反逻辑的情况下对定义做出调整,如果你觉得这个定义不能调整,那里的运用不能修改,一定要把理论原封不动的搬到实际中,不用怀疑,你永远用不好这个理论。

发布于 2022-03-18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