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明
式微
在征服西西里时,罗马的军事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不再觉得有增加新盟友的必要,所以将西西里以及后来征服的其他一些地区划为行省,由罗马派总督来统治。行省居民没有公民权,不需要服兵役,但有义务向罗马纳税。
行省制
度的创立使得与罗马结盟的城市不能再向被征服的地区移民建立殖民地。这些城市参与罗马所进行的战争,但却不能分享这一战争的重要果实。罗马委托私人所办的办税人主持的税行在行省代收税款,弊端丛生,加重了那里民众的负担。许多罗马总督在行省收受贿赂,大发横财。战争的虏获大部为罗马及其将军们所得。
罗马及其盟邦富有的贵族通过给军队提供装备和物资也获利匪浅。战争给罗马的自由小农所带来的却是贫穷和破产。在抵抗汉尼拔的战斗中,他们为保卫家国而自带武器参战,而他们自己的小农场却因战争而被毁坏或因无人照料而荒芜。来自行省的廉价谷物和依靠大量战俘发展起来的大
奴隶主
经济的竞争使得小农的经济处境越发艰难。破产小农离开土地,加入罗马城日益庞大的流氓
无产者
队伍。
罗马元老院成员多为拥有大量地产的奴隶主,他们的家族垄断着执政官和行省总督等关键的官职,并注意保护行省的上层贵族,开始与之逐渐融合。元老院成员对商业活动没有兴趣,以致于在公元前218年同意通过禁止他们拥有航海船舶的法令,并且容许让贸易和税收成为其他等级垄断的事业。
罗马公民里的骑士等级通过参与行省的税收和因罗马的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活动大大增长了经济实力。他们要求取得和元老们相同的
政治地位
。而且希望加强对行省贵族的榨取。骑士、元老贵族和破产的小农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中互相利用、斗争激烈,最终毁灭了共和政体。
罗马共和国的衰落是一部血腥的内战史。公元前1世纪30年代和20年代,
提比略·格拉古
和
盖约·格拉古
兄弟在骑士等级的支持下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希望能够以此缓和各阶层之间的冲突。他们提议授予罗马的盟友们公民权,将国有土地分成小块无偿分给无地的小农,重新开始在被征服地区的殖民,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把谷物卖给罗马的贫民。
格拉古兄弟
在元老院内有一些同情者。大部分元老和骑士的一部分激烈反对他们的改革主张,卑鄙地谋杀了两兄弟,但并没有因此解决统治集团内部
保守派
和
改革派
之间的尖锐矛盾。
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改革成果是对贫民的救济。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当权者后来将廉价谷物变为免费食品,争相讨好罗马的流氓无产者。
格拉古兄弟改革
的失败意味着罗马
统治阶级
不再有坚强的政治意志来通过改革稳定和扩大贵族共和国政体的社会基础。既然如此,共和国的衰落就难以避免了。
直接摧毁共和国的力量是罗马的下层平民和军队,二者其实是一个
社会群体
。自由小农原本构成罗马军队的主干,具有从军所要求的最低财产资格,能够携带自己的武器参战。小农的破产威胁到这一兵源,所以在公元前91年到89年意大利盟邦起义争取公民权时,罗马比较痛快地让步了,借以扩大公民士兵的来源。但此举并没有扭转小农破产所造成的军队兵源问题。
罗马将军马略在担任公元前107年执政官时实行
军事改革
,取消了当兵的财产资格,从乡村的流氓无产者中挑选壮士入伍,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军队。罗马元老院的墨守成规和贵族偏见把这支原本可为共和国所用的
武装力量
推入了将军们的掌握之中。元老院首先不愿意付给士兵们丰厚的军饷,仍然指望他们仅仅满足于和将军分享战利品。其次,罗马政府不容许平民士兵凭借战功升迁为军官;他们从军的好处主要是,他们的统帅在通过对外扩张胜利后获得政治影响之后可以为他们争得经济利益和
社会地位
。这样一大批平民士兵对元老院没有了忠诚感,只是忠于追随他们的将领,既厮杀于对外征服战争的疆场,又热衷于争权夺利的内战。
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充满了不同派别的将军互相残杀政敌的血腥味,失败的一方常常被宣布为“人民公敌”,其下场是被剥夺财产、被驱逐和处死。获胜的一方控制罗马城,以
面包
和公共娱乐收买那里丑态毕露的流氓无产者,利用他们搜捕和追杀政治对头。
在公元前1世纪多次残酷内战洗刷之后,倾向于改革派的恺撒连续在几次战役中击败了支持元老院贵族的
庞培
派部队。恺撒于公元前48年进军埃及,扶植妩媚的女王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
主持
托勒密王朝
的朝政,利用当地的财富增加了自己的实力。他于45年领兵回到罗马,次年2月份第五次担任执政官,并被任命为终身
独裁官
。
共和政体是罗马的古老制度,许多人对之抱有深厚的感情。以手下26个军团为后盾的恺撒实际上已经拥有了独断专行的君主权力,但他仍然保留了充满他的政敌的元老院,不敢流露出崇拜君主制的意向,以免触犯众怒。尽管如此,元老院贵族还是在前44年3月设计谋杀了恺撒。这一阴谋并没有挽救共和国。恺撒手下的军官们和他的养子
屋大维
很快消灭了与他们作对的元老院成员。
屋大维于前31年打败了他从前的盟友、当时以埃及为据点的安东尼,逼迫他和已经嫁给他的
克里奥帕特拉
双双自杀(此事在历史上存在争议),并处死了恺撒和后者所生之子。手握重兵的屋大维在罗马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一劳永逸地结束了共和政体。
共和国和帝国早期的经济
共和国晚期意大利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大地产的增加。当时征服战争节节胜利,战利品在罗马上层统治者中间造就了一批富有者,他们还通过担任行省总督或以私人身份包办税收和
公共工程
而巧取豪夺。这些富豪的收入有相当的一部分被用来购买土地或租赁国有土地。大地产的经营带有追求利润的目的。
农业技术
这时有了一定的改进。
为了恢复
地力
,谷物和
豆类
的种植相互交替。罗马人这时也学会了深耕和良种的选择。罗马城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主要靠从西西里和和其他行省进口廉价谷物来满足。意大利各地所出产的谷物只供当地的
居民消费
,大地产的主人为了牟利,转向发展橄榄油和
葡萄酒
的生产,或者经营以养羊为主的
大牧场
,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向附近的城镇供应蔬菜、水果、肉类和羊毛。
所谓大地产,其实就是大牧场,或是同一主人所拥有的多处中小农场、
橄榄园
和葡萄
种植园
。大地主广泛地使用奴隶,他们不会应召服兵役,而且比自由的雇工
更便宜
,可以随意驱使而且衣食供应很低;很多破产的自由小农流入罗马城去享受国家提供给流氓无产者的福利,并不留在乡村任人雇佣。共和国末期的血腥内战并没有引起经济上的突然变化。马略的军事改革使小农摆脱了沉重的兵役负担,可能是公元1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相对稳定的原因。马略和他以后的罗马将军都尽力帮助自己的老兵在各行省获得土地,结果这些意大利人大批地移民到西西里、高卢、希腊、北非和西班牙等地,促进了那些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北非、西班牙的橄榄园和高卢的葡萄种植业都是这些移民建立起来的。奴隶仍然被大量地使用于乡村经济。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奴隶反抗活动有著名的“
斯巴达克起义
”。有些奴隶主开始用自由佃农取代奴隶;奴隶主对奴隶的态度也有所软化,逐渐提高奴隶的
生活质量
并减少虐待,当时流行的
农书
提出奖励比鞭打更能控制奴隶。
内陆交通的不便极大地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罗马的对外征服和它对西班牙
银矿
的控制无疑刺激了外地产物流入意大利,但意大利对外的出口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海上贸易多由希腊人经营。罗马人所擅长的是金融业。共和国晚期的银行家可以为商人们提供
信用担保
。
税行的组织类似现代的“股份公司”,一般百姓都可投资加入,股东们分担风险。具体负责税行运作的则是
大股东
。税行有
法人资格
,其利益和责任不因某一股东的死亡和退出而改变。为了收税和与政府签定有利可图的契约,税行设有广泛的情报网和传递情报的特快信使。这些代国家收税的商人也承包大批的
公共工程
和国有矿山的开发。罗马共和国经济
管理制度
的简单原始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私人参与税收而得到某种弥补。
罗马帝国早期大地产和
小农经济
并存,前者对后者不再有大规模的兼并。意大利的大地产主人在共和国晚期内战中受到一定的冲击,许多大地产不仅换了业主,而且被切割成中等大小的地产。屋大维给予
自由农民
无息贷款,减缓了小农的破产,稳定了小农经济。征服战争的停止意味着战俘这一奴隶的重要来源的枯竭,奴隶的价格也随之而上涨,更多的奴隶主试图把自己的部分土地租给佃农或者雇佣自由帮工以补充奴隶之不足。奴隶的来源逐渐转向
家生奴
,奴隶与主人的关系也有进一步的改善。
农牧业的技术这时有一些革新,人工种植的草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罗马贵族享用的高品质橄榄油和葡萄酒仍然来自意大利,但西班牙和高卢的产品开始向这里大量输入;西西里的一些农场被改成养羊的牧场,北非和埃及取代西西里成为供应罗马粮食的主要地区。
帝国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稳固统治和较长时期的和平无疑有利于贸易的蓬勃发展,罗马的上层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态度也由冷漠变为积极,元老院贵族开始涉足制造业和商业。一项比较特出的的工业是使用
吹管
为工具的玻璃制造,这是古代中国所没有的。
东方各行省有繁荣的手工业,尤其擅长玻璃和丝绸(有的是和
亚麻
混纺
)的生产。西部各行省矿业发达,还出产陶器和纺织品。
不少新的商路得到开拓。罗马的船队开辟了从莱茵河下游经过北海到
日耳曼
和
斯堪的纳维亚
的航路。欧洲与
东亚
的陆路交通受到敌对的
帕提亚帝国
的阻挠,但从蒙古出土的希腊织物表明传统的“
丝绸之路
”可能偶尔还在使用;罗马帝国商人一般经过海路到达印度,然后从那里取得中国的货物以及印度的香料和珠宝。罗马人为获得乳香也航行到
东非
的
赞比亚
和
桑给巴尔
,但从未对
非洲
内陆进行过探索。
塞涅卡
曾经预言说,西班牙海岸对面的大陆可以通过跨海航行到达。远方的商路勾引起人们的神思遐想和对未知的新大陆探索的最早尝试,不过罗马帝国的大宗贸易还是在各行省之间进行。除了奢侈品之外,商人们也
频繁交易
日用百货,如陶器、玻璃制品、
花砖
和青铜的厨房用具。
在工商业中,奴隶在行省和罗马以外的意大利并不是主要的劳动力。除了自由人之外,大量被
释奴
也加入了手工业和贸易活动。罗马帝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不仅维持了意大利的繁荣,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行省人所拥有的财富。
在罗马帝国最初的二百年里,罗马城的人口保持在一百万左右。对罗马、帝国
中央政府
和军队的
物资供应
是罗马帝国经济的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罗马城寄生于整个帝国的
经济资源
之上。当时罗马每年进口200,000到400,000吨的小麦,前一个数字据学者估计是防止饥饿发生的
最低限额
。这些谷物主要来自行省向罗马政府交纳的赋税。大量的谷物被免费地提供给罗马成群的
流氓无产者
,后来国家还向他们发放橄榄油、
猪肉
和葡萄酒。
从公元1世纪初到2世纪末,罗马军队从大约300,000人增加到400,000人。战时的罗马军队经常从行省居民那里无偿征集军需品,3世纪以后战争频仍,这种索求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不同的行省对国家所承担的
经济义务
有所不同。北非、西西里、沙丁尼亚和埃及主要向罗马提供谷物;大批罗马军队在北部和西北部的行省防卫边界阻挡蛮族的入侵,那里居民的主要负担是军队的物资供应;罗马士兵和官吏的一部分收入是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的,而向政府交纳现金赋税的主要是西班牙、高卢南部以及小亚细亚行省。
以罗马帝国的疆域和人口而言,其政府和军队都不能算庞大,国家的赋税对臣民来说一般不构成难以承受的负担。后来
西罗马帝国
衰落是因为政府太弱太小,而不是因为政府的索求压垮了臣民。
古罗马文明
管理制度
罗马共和国的宪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各种公民大会,其次是元老院,再次是各级
行政长官
。
罗马有四种公民大会,即
库里亚大会
,百人队大会,特里布大会和平民大会。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结束后,后三种大会在形式上虽然有不同的
组织原则
,但具有相等的立法权威,与会的成员也大致相同。
库里亚大会是最早的公民大会,不过它在王政时代的作用比较模糊。共和国的执政官在被选举出来后须由库里亚大会确认,但这一程序并没有实际的政治意义,只是一个
过场
。富有者在百人队大会长期占优势,但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重新组织了百人队,在193个百人队中骑士和第一等级只拥有88队。
特里布大会至迟在公元前450年前后就已经存在。平民大会也以特里布为单位来召开。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之后,平民大会决议具有和其他公民大会一样的法律效力,加上平民也加入到了新的贵族集团中去,平民大会和原有的特里布大会在宪法上仍然是两种不同的会议,但二者的界线对许多人来说变得比较模糊。
在共和国晚期,百人队大会和特里布大会的参加者其实是同样的人;共和国早期的旧贵族这时在人数上微不足道,平民大会的组成和前两种大会也相差无几。公民大会的功能是通过法律和选举行政官员,最重要的官员由百人队大会选举;平民大会的主席是保民官,百人队大会的主席是执政官,后者常常忙于军事事务,无暇开会,所以很多立法工作都有平民大会承担。罗马公民大会没有提出官员候选人和修改法案的权力,这一局限性严重削弱了群众的
民主权利
。这个问题与罗马元老院和
行政制度
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古罗马文明
共和时期
共和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扩大,罗马的
军事制度
发生变化罗马军事家卡米鲁斯(Camillus)实行改革,从最初在军队中发放军向,并由国家供给武器和给养,到后来的逐渐改进军溪组织、
战斗队形
和武器装。在
布匿战争
中,又进行多方面改进,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军事制度。每个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
骑兵
。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分为两个百人队。
罗马军团
主要由三个战列组成。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称为“
枪兵
”,武器一律是长枪。第二列是
壮年兵
,又称“主力兵”是军团的核心。第三列则是“后备兵”,由老兵组成。
除了上述三列重装步兵外,每个百人队配有20名轻装步兵,每一军团配有300 名骑兵,由10个30人的骑兵小队组成。轻装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征服意大利后,罗马军队中还有臣服于罗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谓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辅助部队,配合军团作战。最高
军事指挥权
掌握在执政官手中,军团的指挥官是6名军事保民官,由公民大会推举或执政官委任。下级军官最重要的是百人队长,从士兵中挑选任命。
随着共和制度陷入危机,前二世纪末,
盖乌斯·马略
实行军事改革。改革主要是将公民兵制改为
募兵制
,招募以前无权参军的贫苦公民到军中服役;并提高薪向,延长服役期限;同时,为了加强军队的
机动性
,改变军团的编制和作战队形,此后,城乡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罗马军队至此成为脱离
社会生产
的职业军。军队参与社会,逐渐成为军阀争夺权利和实现独裁统治的工具。
古罗马文明
帝国时期
前27年,奥古斯都又对罗马军事制度作了改革。将精锐的职业军队进一步合法化,形成了正式的
常备军
,并配备以辅助部队,驻扎于行省和边防要地,建立近行军专门保卫元首及元首家族。军团士兵从罗马公民中招募,辅助部队则从行省和
附庸国
非罗马公民中征集,近卫军仅来糪(bò)意大利的罗马公民。起初这三类士兵在服役期限有很大的差异,后来由于
罗马公民权
的扩展,行省居民在军团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军团和辅助部的差别逐渐缩小,到二世纪时,驻行省的帝国军队就地征地,并修筑了
永久性
营地,完全成为当地驻军。
帝国时期的军团与共和国时期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变,按财产等级划分兵种的制度已经取消,全部士兵已不再都是服义务兵役的公民,而是主要由职业的雇佣兵组成。每个军团包括10个营,每个营包括3个连,每个连再包括2个百人队。每个军团的定额大约为5000人。军团士兵分为步兵、骑兵、海军,军事单位有军团、步兵队和骑兵队。
帝国后期(西元五世纪中叶),罗马的
军事组织
又有重大变化。以前作为罗马
军队编制
核心的
重步兵
渐渐丧失其重要性,而让位于骑兵。裁克里先执政时,把全国军队分为
边防部队
和内部机动部队两种,军团数目多达72个,各兵种的
土兵
总数增加到60万人左右。帝国晚期,军队中明显的变化是日耳曼人比例越来越大。
古罗马人与古代世界的许多民族一样为
父系社会
,重视家庭生活,结婚的儿子及其家庭和奴隶常住在一起,为一种
大家庭
。父亲或家长有很高的权威,也是家庭祭祀的主持人。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是四边的房间即前庭,后来在四边加盖其他房间,它就变成客厅。城市中有一层的房屋或多层的公寓,乡间则有豪华的
别墅
。饮食方面,罗马人吃三餐,但除了晚餐外,都很简单。至于衣着,常穿宽的外袍,其款式和颜色随着身分与财富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古罗马人喜欢竞技和赛车。赛车常在一种长圆形的
竞技场
进行,大赛场有时可以容纳30万名观众,而大竞技场也很壮观。此类活动充斥血腥与暴力,而一般穷人在政府供应的节目民乐此不疲,以致诗人朱维纳感叹他们只知
面包
和竞赛。
虽然相对于希腊女性享有更多自由,妇女在罗马社会中地位并不高。在家庭上,妇女为丈夫的所有物,丈夫可以任意支配、惩罚甚至杀死;在法律上,
罗马法
并不承认妇女有订定契约、处分财产和继承的权利。不过,
上层社会
的妇女享有较多的自由,拥有支配财产和婚姻的权力。
古罗马文明
文学史学
前期的西塞罗,以书信、
演讲词
著称;凯撒征服
高卢
所写的
高卢战记
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称描述的战记,简洁流畅,是后人研究
西欧
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维吉尔则是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史学方面,则有李维的罗马史,记录罗马早期的历史;塔西图斯留下丰富的历史著作,著有《编年史》、《历史》、《
日耳曼尼亚志
》等不朽著作,如描写帝国早期的编年史,强调历史的鉴诫功能。
古罗马文明
宗教
意大利
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
自然物体
内有一些精灵或神明控制人类的命运,如森林之神、花神、
灶神
、门神等等。前三世纪开始受到古
希腊宗教
影响,便开始信仰希腊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后期和帝国时期,来自中东和
小亚细亚
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
女神
伊色斯,小亚细亚的
大母神
,以及一些其他的
神秘宗教
,也得到古罗马人的信仰。
帝国时期,基督教(公元1世纪)开始发展,教义倡导平等博爱、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会底层的人民和奴隶信仰。由于拒绝接纳罗马信奉的诸神明、不愿将罗马在世的皇帝视为神明,故受罗马政府的打压与迫害。随着罗马帝国国势走下坡,内部与外部危机的出现,不少
上流社会
的贵族亦改信为基督徒。公元313年,
君士坦丁
颁布的
米兰敕令
,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
狄奥多西一世
在392年颁下诏令,独尊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古罗马文明
哲学
古罗马哲学深受希腊化时代
斯多亚学派
与
伊比鸠鲁学派
思想影响。代表思想家为
西塞罗
。他认为善行产生快乐,智者就是依照理性指导而生活的人,因而不为烦忧痛苦所困扰。哲学家
卢克莱修
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
原子论
的著作;
五贤帝
之一的马可·奥理略(罗马唯一的哲学家皇帝),留下《
沉思录
》名著。
公元3世纪以后的
新柏拉图主义
成为具影响力的学派,有取代
斯多亚学派
之趋势。该学派的创立者为普洛提纳斯。他鼓吹苦行禁欲和内省思考;在宇宙本体的看法上,结合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和
毕达哥拉斯学派
的学说,其主旨为太一或上帝发投出心灵和世界灵魂,然后到达认知的世界。新柏拉图主义对早期
基督教神学
发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 30 年又占领了埃及,自此罗马将原
古希腊
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全部纳入罗马帝国版图。罗马不仅获得了古希腊的疆土,而且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的艺术文化成果,成为西方艺术中心。
古罗马
的雕塑同古希腊是一脉相承的,而最有特色的作品是人物
肖像雕塑
。青铜胸像《布鲁图 》是
肖像
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它表现的是否是那个为捍卫共和而刺杀凯撤的英雄布鲁还有争议,无论如何,它在表现人物严肃、 坚毅的个性方面堪称佳作。塑像的眼球是用象牙玻璃制成,看起来咄咄逼人。《演说者屋大维》,据称是凯撒大帝的继承者奥古斯都大帝尚未称帝前的雕像。这是一件等身大理石裸体雕像,右手弯举至额,作沉思状,左臂上搭着斗蓬,左手反拿着代表雄辩之神墨丘里的
权杖
,现已遗失。人物形体健美,比例谐调。很明显,在人体形象的表现方面古希腊遗风很浓。
《戎装的奥古斯都》 是一座高 204 厘米的大理石雕像,约作于公元前19一公元前13年之间,这是一系列
奥古斯都雕像
中最具
代表性
的一个。在这个雕像中,奥古斯都被刻划为一个左手拿权杖,右手高高抬起指向前方的雄伟的帝王形象。他身上穿着极合体的销甲,销甲上还刻有带情节性的装饰花纹。在他向前迈进的右腿旁,有一尊可爱的
小爱神
形象,这试图要说明奥古斯都大帝不仅是位英明的统帅,还是一位仁爱之君。《 阿格利帕头像》,阿格利帕是奥古斯都的女婿,也是他治上的坚定支持者,他为罗马城的建立付出 了极大努力。这尊大理石头像集中表现了他刚毅,果断,不屈的性格。面部肌肉的表现含蓄有力。
《
卡拉卡拉
胸像》,大理石制作,高50厘米。卡拉卡拉是罗马历史上一个肆杀成性的暴君,他以谋反罪杀害了他的岳父,放逐了他的妻子,后又将她杀害,23 岁即位后,又杀死他的弟弟及弟弟的大批友人。他还大肆屠杀 日 耳曼人,最后于公元217年被他的部下、近卫军司令刺死。这件作品是古罗马 肖像作品中个性表现的优秀典范,它着重刻划了暴君紧蹩眉头下那双透露出凶残、奸虐的眼睛,还有紧绷的双唇,这是阴险而多疑的形象,仿佛一张口便有无辜的生命受难
黄泉
。该胸像作于公元209年。
《妇女 肖像》 是作于公元90年左右的一尊优美的大理石胸像,全
像高
63厘米,它表现了一位嫡静、高贵的妇女形象:挺直的鼻子,丰厚的嘴唇,光滑而有起伏变化的脸庞在光线下显示出节奏的美感,尤其是那奇特的高卷发的表现,真是精美绝伦,像一簇盛开的精雕过的花张扬在妇人娇美的额前,没有雕刻眼珠的双眼无目 的地张开着,更给人以捉摸揣度的余地。
古罗马时期还有大量的优秀浮雕作品,最著名的是 《和平祭坛》。《和平祭坛》 又称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它于公元前13年动工,公元9年9月落成。这是一座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有四面墙垣的方形框架,高4米,长11米,宽 10米,东西两面墙上有门洞,沿门洞的台阶向上是
祭台
。浮雕分布于墙垣四周,分上下两层,上层是记事性的人物群像,下层是精美的植物图案。整个浮雕风格与古希腊雕刻的
古典时代
风格极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