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梅青松教授课题组在JACS发表重要成果

近日,我院梅青松教授课题组以暨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了题为“Hydrophobicity Regulation of Energy Acceptors Confined in Mesoporous Silica Enabled Reversible Activation of Optogenetics for Closed-Loop Glycemic Control”的重要成果(图1)。图1.文章标题页截图光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然而,现有的光遗传学技术很难根据治疗过程中疾病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来闭环调节治疗的强度和时间,容易导致光基因过度表达,引起疾病的恶化或降低疗效。鉴于此,梅青松教授课题组在前期上转换发光调控研究的基础上(Nature Commun.,2022,4741),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析物诱导介孔内配体动态迁移策略的上转换发光可逆探针,其通过动态监测疾病标志物的实时浓度水平,自适应调控探针光强度,控制光基因表达水平,实现疾病的稳定、可控诊疗。图

我院费嘉教授团队利用单细胞技术揭示RalA GTPase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蛋白是BCR-ABL1,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伊马替尼是CML的临床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抑制BCR-ABL1蛋白激酶活性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长期的临床用药会产生耐药性,其中白血病干细胞是耐药的源头之一。RAS家族的RalA是细胞物质转运、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癌症发生等信号途径的重要调节蛋白,也是CML治疗的潜在新靶标。我院费嘉教授团队于2023年2月13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Single-cell resolution reveals RalA GTPase expand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facilitating of BCR-ABL1-driven leukemogenesis in a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mouse model。在白血病动物模型上证实RalA促进CML的发生。在这项研究中,团队首先构建了RalA GTPase过表达的基

我院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健康研究中心马文军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气候变化伤害死亡风险研究成果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440万人死于伤害,占总死亡人数的近8.0%。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伤害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均呈下降趋势,但伤害仍是第五大死亡原因,2017年占总死亡人数的7.0%。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环境温度和健康之间的关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气候变化对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等,而气候变化对伤害的风险尚不明确,尤其是在承受着伤害和气候变化双重负担较重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开展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伤害的健康风险是十分必要的。2023年1月3日,暨南大学、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Temperature-related mortality in China from specific injury”论著。该研究纳入了2013-20

我院陈国兵、罗钧洪团队研究成果荣登Nature Aging封面文章,助力人类衰老研究

2022年4月18日,由我院陈国兵教授、罗钧洪教授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丰教授领衔、多单位科研团队合作于Nature Aging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论文《Multidimensional 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reveal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immune system landscape in aging and frailty》,绘制了从新生到衰弱阶段的人类免疫细胞单细胞转录组和TCR组图谱。该研究以人类外周免疫细胞为研究对象,从单细胞水平对从新生到衰弱阶段免疫细胞的改变进行了全转录组和TCR图谱绘制,同时揭示了非编码基因NEAT1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免疫衰老的潜在重要驱动力。老年衰弱综合征(Frailty)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是个体介于身体机能正常到逐步丧失进而死亡的过渡状态。陈国兵教授领衔的研究首次绘制了从新生到百岁老人年龄跨度之间,包括健康老人和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细胞单细胞转录组和TCR组图谱,提供了丰

暨医生理 再铸辉煌——生理学科研团队在代谢、神经、生殖内分泌生理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近年来,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生理学系科研人员主要采用电生理学、光/声/化学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在体钙成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在代谢、神经以及生殖生理领域进行研究,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连续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IF:16.8,2022年)、Molecular Psychiatry(IF:15.99,2021年)、Biological Psychiatry(IF:13.38,2022年)、APSB(IF:11.4,2022年、2020年)等学术期刊。生理学科研团队近三年发表科研论文(第一或通讯)汇总表:许戈阳教授课题组研究简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率骤增。胃肠消化道除参与食物消化吸收外,同时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众多激素参与摄食、血糖的调控。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能量感受分子,在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起着关键性调控作用。近年来许戈阳教授团队发现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mTOR信号分子可通过感受机体能量状态来调控肠源性激素GLP-1的合成、分泌,从而维持血糖稳态。研究还发现上消化道胃组织与下消化道回肠之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兰雨团队血管发育新进展荣登Cell Research封面论文

(Cell Research 2022年4月期封面)2022年4月,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兰雨课题组与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医学部刘兵(暨南大学讲座教授)课题组以及北京大学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血管发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荣登Cell Research(IF=25.617)封面论文。这是继该合作团队2020年在该杂志发表封面论文后又一重要科学发现。本研究结合多种前沿技术(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双同源重组遗传谱系示踪),涉及不同物种(人和小鼠),从转录组、免疫表型和细胞命运三个层面,单细胞水平全面非偏解码了哺乳动物血管发育早期内皮细胞的异质性和动静脉特化的谱系关系:明晰了哺乳动物胚内存在分子特征、解剖分布、及起源方式不同的两类动脉内皮细胞;揭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以及最广泛存在的静脉-动脉命运转化事件。该研究构筑了胚内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分子特征及动静脉特化的全新模型。此外,研究为血管生物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库资源(包括从108个鼠胚和8个人胚中取样的10,000多个内皮细胞的单细胞全转录组数据)和小鼠模型(包括全新构建的2种泛动脉内皮的报告基因小鼠模型和2种静脉内皮的谱系示踪小鼠模型)

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抓实干谱新篇——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召开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职工会议

3月23日下午,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在李国华楼101室召开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职工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2022年学院党政各项工作,并部署安排了2023年重点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范骏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陈剑首先作了学院2022年党委工作报告,对学院党委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并指出了工作中的不足与挑战。陈剑指出,2022年学院党委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做好党委巡察整改工作为主线;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和师德师风两条底线,保障校园安全;严格遵循各级各项工作条例;坚持政治建设,坚持党政同频共振,互融合,双促进的工作机制,坚持师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工作宗旨,坚持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确保学院中心工作落地生根。2023年,学院党委将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动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实现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院长王华东带领大家回顾了学院近三年的工作成绩,总结了2022年学院行政工作。

长治医学院王金胜校长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3月20日下午,长治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金胜、附属和平医院副院长王龙、党委人才工作部负责人王佳一行来校进行了座谈交流。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医学部主任罗良平、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领导王华东、陈剑、陈国兵、范骏及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鞠振宇参加了座谈,会议由陈国兵主持。叶文才代表学校对王金胜校长一行表示欢迎,并就我校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强暨南医学与国内医学院校之间的联系、交流,深化合作,共谋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罗良平就我校医学教育情况作了介绍,并希望双方在深入探讨、全面沟通的基础上,找准合作的切入点,聚焦合作的突破点,力求在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合作,以及优势资源互补等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王金胜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长治医学院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他表示,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长治医学院在学科建设发展中能得到暨南大学的支持,期待双方在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

【学习二十大 医卫在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暨医卫学习论坛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委和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部署要求,11月22日上午,由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主办,学院教工党总支承办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暨医卫学习论坛第一期在医学院大楼530会议室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出席活动,机关党支部、人体解剖学系党支部、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党支部、微生物与免疫学系、药理学系、病原微生物学系联合党支部、中心实验室、血液、眼科联合党支部部分党员线下参加本次学习,因故不能出席现场活动的党员在线同步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由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总支书记吴秀丽主持。活动首先进行了第一议题的学习,集体观看《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视频。随后,学院党委书记陈剑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了动员部署。陈剑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统筹安排,全面部署,严格按照学校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的部署与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工作方案,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着力提升实际效果。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提高

  • 【学习二十大 医卫在行动】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组织支部开展“党建聚焦主业 融合促进发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一)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中心实验室血液眼科联合党支部获批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第四批“双创”工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 【学习二十大 医卫在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微党课第十期——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四)
  • 【学习二十大 医卫在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微党课第九期——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三)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关于2023年暨南大学招收来华留学及港澳台侨考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复试方案及名单的公示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关于2022年暨南大学招收来华留学及港澳台侨考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复试方案及名单的公示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申请人材料初审合格名单公示
  • 2021年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招收来华留学及港澳台侨考生研究生入学复试方案
  • 关于举办暨南大学第四届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竞赛的通知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关于2023届临床医学专业推免生的公示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关于公布2022年课程思政案例评选活动结果的通知
  • 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关于公布2022年专业课程命题竞赛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