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互联网最早于 1969 年起源于美国,可以说互联网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时至今日,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经与信息化分不开,而且相互促进。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 1994 年。显然,中国互联网的起步晚了许多。但正应了“后来者居上”的话,中国这个后起之秀经过了 13 年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导入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互联网神话,其发展速度在全球同等 GDP 国家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中国互联网在快速经历了跟随、参与之后,即将迎来主导阶段。

时至 2008 年初,中国互联网已经取得了令全球关注的成绩。不但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而且在互联网产业规模、吸引外资等方面也熠熠生辉,不断有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在震撼着全球投资者的眼球,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互联网的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快速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


互联网基础资源不但包括网民、 IP 地址、域名、网站、网页、国际出口带宽等软资源,还包括网络设备、光缆线路长度等硬资源,它是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评测因素。 2008 1 17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互联网软资源在 2007 年取得了飞速发展。

截止到 2007 年底,中国网民达到 2.1 亿人,仅以 500 万人的微小差距屈居全球第二,预计 2008 年第一季度中国网民数会跃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略低于美国的 2.15 亿 [1] ,位于世界第二位。

网民购置上网设备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偏低,因此经济因素一直是制约互联网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 2004~2006 年的年均 GDP 增长率均在 10% [2] 以上, 2007 年更是高达 11.4% ,中国经济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之同期政府鼓励“减缓投资、启动消费 ,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使用互联网。

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 年农村网民规模年增长率超过 100% ,达到 127.7% ,农村网民数量达到 5262 万人。 7300 万新增网民中的 4 成,即有 2917 万来自农村。互联网成为促进农村信息化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农村网民则是农村信息化的生力军。

当然,这些领先地位都是在绝对数量上,由于中国人口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如果把这些数量指标平均到全国人口总数上,那这个人均普及率就大大降低,与世界互联网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变得非常明显,而且差距非常大。就拿网民普及率来说,我国的网民普及率仅为 16% ,而世界的平均普及率也在 19% 以上,更不要说互联网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超过 70% 了,见图 1

2007 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与网民的发展势头相似,同样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IP 地址和域名是互联网的基础地址资源,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38% 190.4% ,保证了互联网发展的平稳进行。 CN 域名数则 2007 年一年增加了 4 倍。网站数、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超过 60% 的增长速度,反映了网上信息资源的增加速度很快,网民可以享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的年增长率达到 43.7% ,中国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互联网信息资源很低。目前每万人拥有 11 个网站,每万个网民中拥有的网站数量也仅有 72 个,中国还需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提高我国人均信息资源水平和全民信息能力,见表 1

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无论是从 IP 地址,还是从域名、网站上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的拥有量都居于前列,比其他省份的拥有量要多。其他省市要尽快提高当地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水平,还需要从经济发展等多个相关方面同时着手。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 2007 12

再对表 1 中的数据进一步解读:中国 IPv4 地址拥有量达到 1.35 亿个,占全球 IPv4 地址数量的 4% ,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居全球第三,预计 2008 年底会成为全球第二。 CN 域名是国际互联网上代表“中国”的顶级域名, CN 域名的神速增长成为 2007 年的一大亮点, CN 域名下的网站数也首次超过百万,达到 100.6 万个,占到中国网站数的 66.9% CN 域名成为我国网站使用的主流域名。中国 CN 域名数量的增长及使用比例的增加,对加强中国互联网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 CN 域名的发展。目前中国 CN 域名数量已达 900 万,年增长率达到 399.2% ,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 CN 域名 2 万个,增长势头迅猛。与其他国家顶级域名相比,目前中国仅次于德国的国家顶级域名 DE 1128 万个) [3] ,位于世界第二,预计 2008 年底会超过 DE 域名成为全球 ccTLD 第一。

我国互联网应用状况


互联网的价值体现在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而互联网应用则能很大程度的反映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CNNIC 调查显示,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重心发生了转移,娱乐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最重要的网络应用,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序依次是:网络音乐( 86.6% > 即时通信( 81.4% > 网络影视( 76.9% > 网络新闻( 73.6% > 搜索引擎( 72.4% > 网络游戏( 59.3% > 电子邮件( 56.5% ),体现互联网娱乐作用的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排名明显靠前。据此使用率可以推算出,使用网络音乐的网民高达 1.81 亿,使用即时通信的网民高达 1.7 亿,近 40% 的网民选择即时通信为上网第一落脚点,而网络新闻、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基础应用落在其后。互联网娱乐功能成为网民快速增长的拉动因素之一,见表 2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 2007 12

从表 2 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即时通信在中国的火爆发展。即时通信是一种即时的在线信息沟通方式,可以随时得到对方的回应。目前中国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达到 81.4% ,超越搜索引擎与电子邮件,成为仅次于网络音乐的第二大网络应用,有 1.7 亿使用者。这一使用率比其他国家要高出很多。 2006 8 月美国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仅有 39% 2006 12 月韩国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也仅有 47.7% [4]

网络新闻的特性是即时快捷,中国网民的网络应用中,网络新闻观看率仅次于网络音乐和即时通信,处在第三位,网络新闻的受众群体已有 1.5 亿人。同时,博客 / 个人门户已成为网上新闻来源之一,代表了草根(即普通网民)话语权的释放。显然,互联网的新媒体特征和地位正日益突出,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不逊于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国家。中国网民不但关注来自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而且越来越多的网民也开始从政府网站上浏览政府动态和新闻,政府网站正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一个渠道。而这正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提出的 十一五 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

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们生活、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好的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科学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 16.2 小时 / 周,通过这种频繁的体验,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对互联网的正面作用评价也越来越高,认为互联网对工作 / 学习有很大帮助的网民占 93.1% ,尤其是娱乐方面,认为互联网丰富了网民的娱乐生活的比例高达 94.2% ,见图 2

从图 2 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了网民的各个层面,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得到普遍认可。虽然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当作“狼来了”而谈网色变。互联网的负面作用毕竟只出现在极有限的群体和范围中,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就越大,网民的受益也就越高。随着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与渗透,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必将因互联网的推动而加速,社会的受益也将越来越大。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阻碍因素


正如前面所说,虽然我国网民规模很大,但互联网在全国人口中的普及率却只有 16% ,也就是说,还有 84% 的人还没有上网。要想促进这个庞大群体进入互联网行列,首先要摸清他们不上网的原因,然后才可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开展工作,这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互联网发展的阻碍因素,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阻碍因素和瓶颈。

CNNIC 调查结果显示,不懂电脑或网络和没有上网设备是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如图 3 。第一个原因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问题,第二个原因则反映出我国的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和社会应该重点加强这两个方面的改善,以使更多的人们能使用互联网。

从图 3 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国情复杂,人们不上网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从受教育程度上看,高中学历中还有 8,335 万人没有上网,初中学历中非网民则还有 4.37 亿人,而初中以下人口中的非网民更多,有 5.8 亿人,其中约有 4 亿人是成年人。在这部分人中推广互联网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更有效的措施。

从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看,目前非网民的月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网民的月收入水平,而有些互联网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与是否上网已经没有很大的相关性。中国还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及降低上网接入成本来继续改善网民上网条件。

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


2008 年是中国奥运年,全国上下正万众一心为奥运会的成功举行而精心准备着。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变革组织运行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的信息化,必将为奥运会提供高效的科技服务。而作为信息化先锋军的互联网,也必将大展身手,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光添彩。可以说, 2008 年中国互联网依旧精彩无限。

中国网民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宽带的普及、网速的提高、网上精彩内容和服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非网民将被吸引为网民;同时,信息产业部积极开展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和中国科学院信息办领导下网络中心( CNNIC )主持的“乡乡有网站”等乡镇信息化普及工程的推进,以及 IT 厂商的低价终端产品营销,都促进了中国农村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农村用户的增长也将掀起中国网民数量增长的新一波浪潮。预计到 2008 年底我国网民数将达到 2.85 亿人。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将是 2008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热点,这主要得益于移动运营商的推广、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和以 3G 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随时、随地是无线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的核心优点,而这些优点对应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商务与生活领域,如移动商务、手机邮箱、移动视频、手机游戏等。但 2008 年的中国无线互联网将仍然处于普及阶段,最大的发展价值是用户数量的增长,收益规模不会发生大爆发式增长。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互联网将更多的与传统行业结合,为用户、企业、政府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服务。对于普通网民来说,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沟通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数字娱乐将成为中国网民网络应用的重心。对企业来说,源自传统企业的网络直销需求,催生 B2C 新模式热潮,网上电子商务将有所加强。对应于互联网应用的娱乐特性,音乐、软件类产品将成为推动网络直销的重点商品。由此,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快速膨胀,增长速度将高于以往,特别是一些核心市场,比如网络广告、搜索营销、网络游戏、网上交易等。对于政府来说,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制定的 十一五 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政府将对电子政务尤其关注并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政府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因此,伴随着国家对政府网站评测等工作的推进, 2008 年电子政务将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在政府上网和政府网站的功能改进方面。

不论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是互联网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都会促进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和网络的繁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不和谐的声音还将仍然存在,比如病毒、木马、垃圾邮件、色情内容、网络欺诈、反动言论等,这就需要治理。这种治理将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网民参与的一场正义行动。借助 2008 年奥运会契机,在中央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布局下,这场行动将会来的更猛烈。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反垃圾邮件行动、网站备案专项治理等工作将会继续和加强。在这种形势下, 2008 年中国互联网必将又快又好的健康发展。

[2] 数据来源:《 2007 中国统计年鉴》

[3] 数据来源: http://www.denic.de/en/domains/statistiken/domainentwicklung/index.html

[4] 数据来源:美国: www.pewinternet.org ; 韩国: NIDA, Survey on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