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原主席
收藏
0 有用+1
0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俄历6月2日】 [26] -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
1939年,安德罗波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40年代在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任职。二战苏芬 继续战争 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1956年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时主导 匈牙利事件 的解决。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担任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1976年获苏联大将军衔。1967年至1982年任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主席,于1982年11月接替 勃列日涅夫 成为 苏联共产党 总书记、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 任职后推行渐进式改革,两年之后,于1984年逝世,享年69岁,由 契尔年科 接任总书记职务。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苏联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 [2]
安德罗波夫先后获得过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锤子与镰刀”金质奖章、列宁勋章、劳动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 蒙古 保加利亚 等国赠与的奖章。
中文名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外文名
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
国    籍
苏联
民    族
俄罗斯人
出生日期
1914年6月15日 [26] (俄历6月2日)
逝世日期
1984年2月9日
毕业院校
雷宾斯克水运技术学院
主要成就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主要成就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克格勃第四任主席
出生地
俄罗斯帝国 -斯塔夫罗波尔州
代表作品
《卡尔·马克思的学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问题》

人物生平

年轻时的安德罗波夫
1936年,在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安德罗波夫被分配到 雷宾斯克 一家造船厂工作,开始从事共青团工作,先任水运技术学校共青团书记,后为苏联共青团中央驻雷宾斯沃洛达尔斯基造船厂组织委员。 [4] 同年因糖尿病和体弱被免除兵役。
1937年,安德罗波夫任苏联共青团 雅罗斯拉夫州 州委书记。1938年,安德罗波夫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1939年,安德罗波夫在25岁时加入苏联共产党。
1940年,当选为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团中央第一书记。 苏德战争 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
1944年, 苏联红军 解放 彼得罗扎沃茨克 之后,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彼得罗扎沃茨克市党委第二书记并在该市的一所国立高等学校学习。 [4]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德罗波夫当选为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党中央第二书记。
1951年至1953年,调到 莫斯科 中央机关工作,先后担任 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检查员和 苏共中央第一处 处长,同时进入 莫斯科高级党校 学习。 [4]
1953年至1957年,调任 苏联外交部 第四欧洲司,工作范围为波兰和 捷克斯洛伐克 相关事务,后被派往苏联驻 匈牙利 使馆任公使衔参赞。
1954年,安德罗波夫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 [4]
1956年,匈牙利爆发反政府武装行动( 匈牙利事件 )。安德罗波夫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立即建议莫斯科出兵镇压。 [5] 在参与处理此次事件的过程中,安德罗波夫得到了苏共领导的赏识。
1957年,安德罗波夫被召回莫斯科,担任苏共中央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部部长,主管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曾多次跟随 赫鲁晓夫 出访东欧国家并参加他们的党代表大会。
安德罗波夫大将
1961年10月,安德罗波夫苏共二十二大起当选为苏共 中央委员
1962年3月起,安德罗波夫连续当选为第六至十届 苏联最高苏维埃 代表。
1962年至1967年,安德罗波夫任苏共中央书记,仍兼联络部长。
1967年,安德罗波夫被免去苏共中央书记职务,接替 谢米怡斯内伊 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主席。并兼任 苏共中央政治局 候补委员。 [5]
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中,安德罗波夫是实施“非常措施”的主要支持者。他亲自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布拉格改革者的行动计划,后来以“进步行动”的名字为人所知。
1973年4月,安德罗波夫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
1976年,安德罗波夫获大将军衔(相当于军兵种 元帅 )。 [5]
1979年,安德罗波夫在苏联制定入侵阿富汗的决策时起了关键性作用。
据前苏联解密医疗档案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安德罗波夫先后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 心律不齐 沙门氏菌 病、 动脉粥样硬化 结肠炎 关节炎 苔癣 痛风 以及 心肌梗塞 等疾病,饱受病痛折磨。 [6]

短暂领袖

安德罗波夫总书记
1983年的苏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仅安德罗波夫缺席,之后他参与工作的时间大幅下降。同年7月和8月,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大部分时候他在一个乡间别墅工作,往往起不了床;不过与勃列日涅夫不同安德罗波夫依然保持着清晰思考,每天浏览400页的文件,看文学期刊和电视节目。而当时访问莫斯科的德国总理 科尔 赶到时,他只能在医生和保镖的帮助下与其会面。 [4]
1983年9月1日安德罗波夫主持的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他到克里米亚休息。这是其最后一次参加会议,在克里米亚他得了感冒,最后产生脓肿(组织化脓性炎症),需进行手术。手术虽然成功,但术后伤口无法愈合。同年被《 时代 》杂志评为1983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4]

为政举措

安德罗波夫任最高委员会主席时期签发的文件
在国内问题上,安德罗波夫主张“ 集体领导 ”,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有“有条不紊的国家机器”。他强调苏联社会应当是“有高度的组织性的社会”,要对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情“采取不妥协的态度”。
安德罗波夫一上台就励精图治,把整顿纪律、改进党风作为突破口。他在担任总书记的就职演说中号召,“向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更有力的斗争”。他的反腐肃贪运动,矛头直指官僚政权。从1982年11月至1983年底,仅苏共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就有90多人,包括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等人。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然而,他把长期腐败的近1/3的高官赶走后,用自己熟悉并信任的克格勃干部取而代之。在安德罗波夫时代,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3名克格勃将军,比例超过斯大林时代。 [9]

经济

安德罗波夫强化劳动纪律、整饬社会秩序以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198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和完不成计划的状况;农业生产也有发展,农业总产值比1982年增长了5%;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指标有所改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5%。此外,职工和庄员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均有较多增长,市场供应也有了明显改善。 [11]

军事

安德罗波夫的克格勃证件
安德罗波夫任克格勃主席期间,发生了三起重大的国际事端。捷克斯洛伐克想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于1968年闹起“布拉格之春”。他认为这是匈牙利事件的翻版,主张立即出兵镇压。1969年发生了 珍宝岛 武装冲突,苏联最高领导中有人要求对中国予以有力打击,他反对,勃列日涅夫赞同他的意见,冲突渐渐平息。 [9] 而在1979年 入侵阿富汗 问题上,安德罗波夫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 [12]
安德罗波夫与勃列日涅夫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继续执行勃列日涅夫时所推行的基本政策,但比较谨慎、克制,不主动挑起事端,行动较为收敛。因忙于内部事务,对外战略方针没有大的变化和调整。
在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和 发展中国家 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和起点不同,因此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样的”;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不能“互相模仿”。“一体化的需求”同各国的利益之间“会产生矛盾”。认为过去把 社会主义国家 看成整齐划一,处处一致是错误的。他的这些观点比勃列日涅夫时期强调各国必须遵循所谓“共同规律”和各国主权“有限”的观点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中苏关系 方面,安德罗波夫也基本上继承了勃列日涅夫生前表示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但实际上并没有为消除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而采取 实质性步骤 。安德罗波夫对中国问题比较熟悉,先后四次来中国,其中包括1959年陪同 赫鲁晓夫 来华访问,1963年率 苏联最高苏维埃 代表团访越路过中国,以及1965年随同 柯西金 赴越南访问路过中国。他曾参加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的中苏两党会谈。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人物评价

在任克格勃主席十五年中,安德罗波夫强化了 克格勃组织 ,建立了一个较稳固的权力基础。而西方学者认为,他在匈牙利和阿富汗问题上的态度导致了后来冲突的大规模爆发。 [20] (德国威尔弗里德·洛思著《莫斯科,布拉格和华沙:抵制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冷战历史》)

人物荣誉

由于安德罗波夫为苏共和 苏联 国家作出了贡献,他曾多次受到嘉奖。 [21]
1971年,“蒙古人民革命50周年”勋章。
1974年,在他60岁生日时被授与“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称号、第三枚 列宁勋章 和“锤子与镰刀”金质奖章。
1979年,获得第四枚列宁勋章。
1960年代至1970年代,获 劳动红旗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红旗勋章
1978年,他曾获“苏联军队60年”典礼奖章和蒙古 苏赫·巴托尔勋章

亲属成员

轶事典故

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安德罗波夫的月薪同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一样,为1200 卢布 ,相当于当时苏联职工平均月薪的5-6倍,但他省吃俭用,常常把工资的一部分交给秘书,让他给一所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短上衣。
安德罗波夫的时间观念极强,他有事邀人面谈,此人到他的接待室,待约定时间一到,秘书就会立刻请此人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时,不论他在跟谁谈话,也不论是否已经谈完,他都会马上对其下“逐客令”,转而接待预约者。 [9]

后世纪念

纪念碑

安德罗波夫纪念碑
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苏联最高领导都遭人诟病,安德罗波夫是唯一的例外。2004年6月, 卡累利阿共和国 为他新立了一座3.5米高的不锈钢纪念碑,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首次为前苏联领导人立碑。 [24]
2014年俄罗斯发行的安德罗波夫纪念邮票
2014年俄罗斯发行了带有克格勃徽章的安德罗波夫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