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深圳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主任张凡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深圳大学把网络拉到学生宿舍,一时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揣测纷至沓来: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会不会让他们沉迷网络?顶着重重舆论,年轻的深大大胆果断,做了许多回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
张凡从1987年到深圳大学网络中心。到今天当时10多个人的网络中心现在变成了拥有50、60位员工的大合一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为2万多在校生、近2万成教生、3千多名教职工提供网络服务。一路走来,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面临着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应用的双重挑战。
需要研发级服务
网络管理是大合一的信息中心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张凡表示,校园网的松耦合结构决定校园网的难管理性,因此网络设备也应当是开放的,可以在其上进行许多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造,这要求厂商的服务有一定弹性。
最初深大一直比较钟情国外厂商的产品,但是国外厂商的设备服务太刚性,不能满足校园网有所伸缩的管理策略。于是从2005年他们开始改变策略,开始关注国内厂商的产品,改变的效果是显然的。“我们在合作在应用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有建议时,他们非常乐意派他们的研发人员,包括他们的总工、高级项目经理和直接研发人员和学校座谈,并对以后的产品加以改进。”
张凡认为,国内厂商所提供的“研发级的服务”很具吸引力,更能满足校园网的需求。此外,从设备的可靠性方面来说,他认为现在国内厂商的设备已经做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且很多国内厂商的产品线已经非常全,从设备服务上来说,国内厂商所提供的服务是国外厂商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总觉得在很多产品线上,国内厂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完全能代替进口产品。”他认为。
这个观点从最近他们与H3C的合作中就得到了印证。“现在校园网有句话说是迅雷猛于虎,非常形象。用网高峰期,我们发现,网络中由P2P应用产生的流量占到出口带宽的80%以上,而其中的80%流量又是由迅雷产生。”张凡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首先要保护正常的教学以及管理。另外,如果峰值一直下不来,出口设备的压力将会很大,设备很可能因为无法承受的流量导致不能正常运行。“这也是我们选取H3C应用控制网关的初衷。” 限制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先是对用户个人的下行与上行链路进行约束,高峰期限制,非高峰期开放。另外,对网络出口线路中的总体P2P应用进行限制。
张凡表示,通过与H3C的合作,感觉从设备的可靠性、可管性以及性价比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他们肯坐下来听学校的意见,做出许多符合学校情况的改进。而这也是校园网所需要的。
“用了一段时间后,P2P流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利用设备之前,深大2G的出口基本上全满,高峰能达到1.6G~1.7G,而且即使加大出口,但是需求无止境,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使用H3C流控设备后,出口的峰值下降到1.2G左右,有更多的带宽分配给教学,管理等应用。“H3C的流控设备能检测Thunder(迅雷)、BitTorrent、eMule(电骡)、等近百种P2P/IM应用,较好地满足现今校园网管理所提倡的细粒度管理的需求。”
了无痕迹见信息化
网络管理只是深大信息中心所负责的庞大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主要来源于信息化。张凡认为,数字化校园是把所有的应用一直往前推,一直推到用户眼前,使之工作、学习、生活的数字化应用唾手可得,但是信息化本身做得是幕后工作。
张凡认为,信息化的工作就应走到幕后。他说,有的同行认为信息化要走向前台,他不赞同。“信息化就是一个服务性的、后台的工作,我们大量的工作是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去做。”
“了无痕迹见英雄”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不知不觉中让用户觉得信息化的水平非常高、信息化的应用非常好、信息化的设施非常便利。信息化的突破点在哪里?他表示,信息化一定要解决本单位工作中的重大难点问题。
而深大的一卡通正是这种境界的极好案例。深圳大学从2006年开始做一卡通项目,开发出了不少新的应用。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选择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和一个建设伙伴,成立了一支好的队伍。而深圳大学领导强力的支持也解决了很大的难点问题。
在诸多一卡通应用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招新的应用。 “一卡通使得招新工作从人山人海走向人潮涌动。从前,一个学生报道需要用到4~8个小时,现在,这个时间是5分钟左右。”在过去没有信息化的年代,深大的招新现场总是人山人海,只见人进,不见人出。现在的深大新生还没来报道,就在家里收到了印有学号、照片的校园卡。因为有学号、照片,新生对卡很信任,预存学费的概率达到90%。报道流程被转移到后台,学生只需要排一个队,刷卡之后,所有的服务都解决了。现场人潮涌动,一边不停的进,一边不停的出,过去忙得团团转的相关部门人员足不出户可以随时查阅报道情况,多少人申请绿色通道,多少人交学费,港澳学生报到了多少人一目了然。造成了一些处室在迎新的时候没事可干。
第一年实施时,几个职能处的处长对张凡说校园卡太好了,把他们解放了。“在网络中心10多年,从来没有因为实施一个应用系统让这么多人忍不住表达对它的欢迎。”张凡说。“原来科研、教学等难题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得到一个很好的让人满意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思路。”
难在应用系统
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进展仍有许多障碍。张凡认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最难之处在于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有五个基础性的工作。
首先,统一的门户;其次,统一的身份认证,在此方面最好的情况是实现单点登陆;第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这是难中之难。到底采用什么方式?是数据交换还是统一设计?做出选择极其困难。第四,统一的数据标准;最后是统一的权限分配与管理。
他认为,统一门户和统一标准是四大难中相对容易做到的部分,而统一数据共享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非常难以做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能把这四个标准都实现的,只是个别。”
张凡表示,深圳大学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平台老化,二是不能做数据共享,三是数据标准化遇到太大障碍,无法实施。现在深大做了前两步,将门户统一,也实施统一身份认证,但是还在不断完善。2009年深大将侧重放在统一的数据标准。“现在的规划和想法比较清楚了,但是需要投资。”这也是许多校园网无奈的事情。
张凡认为,中国的高校信息化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集成。一些厂商表示可以做到,但实际上实施的程度都比较低,不尽如人意。也就是说产业链方面还需要比较多的完善,做起来太难了。如此类推,国内的校园信息化公司生存下来也比较困难,距离健康的良性的发展尚有时日。
他认为,目前国内信息化做的比较好的高校有两类。一是学校自己开发,有专门的团队对校园信息化进行研究,开发相关的软件。这是少数才可为之的事情,因为成本很高。第二类是学校领导对信息化非常重视,每年都有持续不断的投入,企业与学校的信息化相捆绑。事实上,问题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离这两种模式非常遥远。当校园信息化部门没有持续投资的时候,也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与持续进步。
此外,中国还处于变革的年代,高校尤其如此。“科研,管理,招生,教学一直在改革中,没有成熟的模式。很多都在变,一个系统刚投入运行没多久,管理层又有了新的想法,从数据共享到权限分配一切从头再来。”
他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2000多所高校在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大环境如此,但还是很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应用先行、应用驱动。我们做的事情都是需求引发应用,这二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用户需要,我们才做这个事情,也容易成功、见成效。”张凡说。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1-2月合刊
外媒速览丨美NSF宣布成立STEM教育专职部门;英国学生数据遭滥用……
2023/01/09
外媒速览丨欧盟即将公布《网络韧性法案》草案;法国发布 “国家云战略”实施方案……
2022/10/3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2/10/20
葛连升:信息化应成为职教改革总抓手
2022/09/09
外媒速览丨法国 CNIL 呼吁更新智能摄像设备监管规则;韩政府公布半导体产业发展扶持计划……
2022/09/19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请将#替换为@)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