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opus》,熟悉的感觉如约而至, 元概念的自如运用,“虚构与现实”“构筑与崩坏”的层层解释,《opus》的这些特征使它看上去从头到尾都贴满了“今 敏”二字。
两个,甚至三个世界交错,虚构之中的现实又和下一层次的虚构互通;不同次元穿梭自如,没什么复杂的,直接撞破画纸就是另一个维度,何等酣畅淋漓。
高饱和度情节提示更是多得遍地都是,处处开花。随便一个小片段寥寥几个分镜,抻开了就能轻松写出几十集连续剧,(超能力少年和他的眼盲妹妹再加一个AI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科幻生活剧,画家爱上了照着自己女朋友画出来的角色的都市爱情剧,超能力女警和假面人组织斗争的正统警匪剧.......)但今 敏偏就浓缩到一起,翻上几页,你能三月不知肉味。
看上去似乎有些高深,但是今 敏大师的四两拨千斤就体现在了这里,我们会发现,大师的作品虽然妙想连篇,但却给人一种 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适性 的感觉。
当艺术作品在讨论Metafiction时最容易陷入的一个陷阱就是光顾着“烧脑”,结果把读者或观众绕晕,绕弃。但是《opus》并不会,今 敏对《opus》进行了概念的极致视觉化运用, 使它具备很强的易读性,阅读门槛并不高。 也可以说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会读漫画的我们,会做梦的我们,会在人生这座舞台上扮演各类角色的我们,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那么 跌进非日常之中的日常 ,虽然可能涂脂抹粉,改变装束,或甚至戴上了面具,但 我们依然熟悉它
本来应该是“在故事中,世界崩塌了”,却成了“有一个故事,它讲述的是在现实中,崩塌了一个故事的世界”。 随着故事的推进,“宇宙”的规模逐渐上升 ,第二个世界,第三个世界之间的连接逐渐增强。
最后, 在突然停刊的消息中,故事运行的轨道遭到了“强行修正” 。上下两部中进行的诸多绵密的伏笔,在结局处被瞬间“炸裂”,形成反差强烈的开放感。这也是细致到接近强迫症的设定,遭遇突如其来的停刊“变故”方能产生的奇观。
所以有人认为, “停刊”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一种极致的娱乐。 漫画中的《resonance》和现实中《opus》的双双腰斩,令读者彻底陷入了“现实和虚构之间混沌的缝隙之中”。从中所获得的那种极致沉浸感,只能是可遇不可求。
当然,除了这些,可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opus》中 女主角“理子” 的形象,可以说是为他 之后执导作品中的女性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原型” ,从理子身上,我们能看到今敏对于女性角色那种坚韧飒爽,独立又强大的观念何等的执着。而他的男性角色多有些毛躁懦弱,咸鱼五分,掉链子四分,还剩一分却也能产生扭转乾坤的那种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又比如,毋庸置疑,这是一部能够令人愈发认识到今敏是一位“动画导演”的漫画。在他的漫画中,分镜,构图,时间经过的表现方式全都是“动画化的”。可以说,这是一本 将“动画语汇”大量运用到漫画结构之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了
当然还有巧思之下的镜像结构,次元穿越别出心裁的拟音词提示,这种创作非同小可,因为它做到了让人用肉眼去理解什么是“光速比声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