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得任何批评意见,如果有人批评了他们的教主,就群起而攻之,包括人身攻击。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李行德,就是因为我写了几篇讨论乔姆斯基的文章,他就在几个学术场合从“人品”上来否定我,由此把我视为仇人。

这些人的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小现象而做大理论”,用汉语的一鳞片爪来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殿堂。因为他们对语言缺乏系统观,所以对语言现象经常曲解误解,用扭曲的事实来编造理论。

他们一般不做实际语料调查,多凭自己语感来分析。因为常常受自己理论的误导,经常编造出一些奇奇怪怪、不合语法的例子。

很多西方语言学家原来是 MIT 阵营的干将,后来逐渐认识到这种理论的缺陷而纷纷离开乔姆斯基阵容。 UC San Diego David Perlmurter ,我听过他三门音系学课程,他原来在 MIT 工作,后来创立了系统语法学派。 Paul Kiparsky 是我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他在 80 年代之前是在 MIT 工作的,后来才到斯坦福,他后来的兴趣主要在语言类型学和历史语言学。 Joan Bresnan 是乔布斯的学生,我听过她的两门句法课,她自己创立了词汇功能语法。 UC Berkeley Gorge Lakoff 原来也是乔姆斯基阵营的一员大将,后来发现乔姆斯基理论的严重缺陷,而创立了认知语言学。这些学者为什么会走自己的道路,不再打乔姆斯基的大旗呢?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科学求真精神使然,他们信乔姆斯基是因为这种精神,他们怀疑乔姆斯基也是出于这种精神。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只有具有这种科学求真精神者方能成其大。

海内外这些华人学者缺乏的就是这种求真精神,所以他们做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把乔姆斯基作为混饭吃的招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