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家后院的服饰在线

有关对古代女性服饰的研究,唐宋时期的女性服饰的种类与样式是我们不得不参考的,而且该时间段我国服饰,尤其是女性的服饰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然而如果对古代女性服饰源头或是成因研究,需要从隋唐开始。了解我国历史的读者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属于一个多民族、多部落或是多朝代共存的时期,这个阶段没有属于一个大杂糅的时间段。

作为这个结果,可以说每个朝代、每一个部落都身穿自己的服饰,体现着自己固有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地理和个人因素或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几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属于正常的事情。故在各朝代的服饰、饮食习惯、习俗等方面可以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甚至出现一种互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继魏晋南北朝后,隋朝把我国的领土尽可能的统一到一个整体,此时的隋朝把多个朝代合在一起,多个民族和部落聚集在一起,此时的服饰可以说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即隋朝的服饰集百家之所长。


唐朝服饰

然而隋朝如秦朝般短暂,留给我们的记忆不是很多,各方面的文化不能尽情的彰显出来。隋之后就是大唐盛世的李氏唐朝。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可谓在服饰文化,尤其是女性的服饰文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本篇文章我们就从为何说古代女子(唐朝)竞风流,来为大家解释其基本的原因,也是隋唐女性服饰演变的一个过程。

地位尊崇上:隋唐女性服饰,阶级不同服饰各异;地位不同,服饰有别

不管是隋唐还是在唐朝,我们发现上到皇帝、百官,下到百姓,他们所穿的服饰千差万别,而且按着律法服饰不能随便穿,商家也不能随便的改服饰的款式,颜色等,也就是说皇帝衣服的颜色和样式,百官们不能有相同的颜色和样式,一般皇帝的颜色为黄色,百姓的颜色为灰色或是黑色等,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

对其对应的女性的服饰,如皇家皇后与妃子衣服的颜色和样式也有所区别,官员的家室女眷的衣服颜色和普通百姓女子家里的颜色等都是不同的,一般穿错就会受到惩罚,如果制作衣服的裁缝把皇后的颜色与百姓的颜色搞混淆了,也会受到刑罚的处置等等。


皇后服饰的基本装扮

《隋书》卷一二记载:皇后首饰,花十二树。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师、三公及公夫人,一品命妇,并九树。侯夫人,二品命妇,并八树。伯夫人,三品命妇,并七树。子夫人,世妇及皇太子昭训,四品已上官命妇,并六树。男夫人,五品命妇,五树。女御及皇太子良娣,三树。

该处记载是隋文帝对服饰改革时做出来了明确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包括皇后、公主、王妃及其下面的宫女等的服饰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应用在主要的场合,称之为礼服的装扮规定。在其他的场合的服饰要求不是很严,只要是不在明文禁止内都是可以的,故在历史上皇后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服饰与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的妃子们出现撞衫的可能性。


《红楼梦》中贾母和贾宝玉的服饰

上面我们看到了等级的不同,服饰就会有千差万别。如果在一个大的家族中,如《红楼梦》里面的大家族,贾母的服饰及其其他的穿戴和其他的人是否有明确的规定呢?其实在古代这些也是有的,古代一个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身上穿我们一看就可以看到此人在家里的地位,是否受到家里人的宠爱等等。贾宝玉与其他同辈的兄弟们,身穿一定是有区别的,就可看出全家人对贾宝玉的疼爱等等。

思想观念上:唐朝女性穿裙子薄衫,尽显女性身姿,不可谓不开放

上面主要介绍阶级不同,衣服样式等不同及其家庭地位等不同,穿戴也有所不同。然而在整个唐朝有关女性服饰文化的记载中,我们却发现唐朝女性的服饰大多为裙子、青衫、背子等等,而且还有女扮男穿,身穿奇异服装(简称胡服或是妖服)等等。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介绍几种看起来轻薄的唐朝女性服饰!


唐朝服饰文化的演变过程

01、裙子

唐朝的女性外出或是在家里,下半身的装扮基本都是裙子,裙子的材料都是细丝,细丝的特点轻盈、半透明或是透明。同时在唐朝的中后期,裙子的样式特别多,有花笼裙、百鸟裙、襦裙、花间裙等等,其中的花笼裙就是用一种轻软、细薄且透明的丝织品做出的裙子,属于“单丝罗”的一种花裙。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的出,假如一个女子身穿这样的裙子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该如何是好呢?

02、衣衫

古代的服饰也是讲究穿衣搭配的,其审美与我们现代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唐朝女性下半身穿着轻纱做成的裙子,很轻盈,那上面不可能直接穿着一件普通材料的衣服,自然而然身穿的就是和裙子同等材质做成的衣服,这种衣服一般我们称之为“衫”。“衫”可以分为长袖上衣,窄袖宽身。据记载在隋时到唐初时流行的“衫”式样为窄衣小袖,中唐之后衣服转为宽肥,流行的是广袖宽衣

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有记载:“……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唐朝艳丽的裙子

有关唐宋的影视剧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女子下面穿裙子,上面穿衫,在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衫是衣服,不是衣服的装饰,在衣衫褴褛中我们也知道,衫是一种衣服。同时在电视剧重点镜头时,女子的衣服被树枝或是人为的拉扯直接损坏的情节。

03、妖服

妖服即为女性穿男性的衣服,男性穿女性的衣服,看着特别奇怪。同时妖服又称之为“胡服”,由于唐朝属于一个开放的多民族朝代,对外交流等频繁,如:印度、日本、西域等等。《马可波罗游记》、及其唐朝的遣唐使、鉴真东渡等都是有利的证明。故如同安禄山的胡人涌入到了长安的街头,走进了宫廷之内为皇帝、妃子们演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胡人极具特色的衣服传入唐朝,成为唐朝服饰的一种,而且还深受女性的喜爱。

班固《五行志》记载:“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为服妖!”


走在街头的妖服装扮

一时间内胡人的衣服大受欢迎,商家也看到了机会,赶紧大肆宣传,年轻的男女们都走在街头,身穿奇异的服装,尤其是当时的读书人,对这种衣服和这种潮流尤其喜欢和追捧。不仅仅是唐宋时期出现妖服的现象,在明朝也出现过妖服行走于街头的案例,再次我们用史料作为论证的依据。

李乐《见闻杂记》记载:“余乡二三百里内,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且色染大类妇人;生员读书人家,尽为女人红紫之服,此乱象也;余每见惊心骇目;近日改得古诗一首: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古代处于封建体制,而且女性的特别特别的底下,男人们大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可唐朝能出现妖服、裙子、女扮男装等服饰,这些真的很夸张,很开放。不过这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当时唐朝的社会发展和宫廷到百姓们一致选择的结果。


身穿胡服的舞蹈女子

经济上: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女性服饰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与唐朝的丝纺也紧密相关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愈加完善,而且与周围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的繁荣等等。同时根据史料显示,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到了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尤其是唐代的丝织在全国各地都能大量的产出,根据文献记载的各地主要生产丝绸的地方集中在江南,如扬州,苏州、湖州、杭州等。丝织品的种类很多,织法和纹样两方面也有不同。其中我们常见的绢、绫、锦等是根据不同的织法加工而成。绢是平织的,梁武帝称之为“阿练”,后改名为“绢”,现在叫绸。平织的绢没有花纹,只能染色后进行装饰。而绫是单色的斜纹织。根据经纬纺织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区别,同时随时改换斜纹的组织以产生花纹。

可以说如果没有唐朝鼎盛的丝绸发展,女性服饰的裙子、衫不可能得到较快的普及;而且弹出高丝纺业的发展,使丝绸纺织出来的分类更加的多样,这迎合了唐朝女性追求美的心理,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女性的审美观念。这些是唐朝服饰的根本,也是基础。


现代化的纺织业

总结

唐朝女性服饰能达到顶峰,与唐朝实行的多民族融合及其周边国家频繁的交流,互相学习是分不开的。这些得益于唐朝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才会让唐朝的女性能通过衣服展示自己独特的美。从我国的历史脉络来看,隋唐时期是由魏晋南北朝过渡而来的,而唐朝以后确实五代十国,其魏晋南北朝是一样性质的状态。

这个历史结果,从唐朝的服饰也可以看出,多民族的融合及其外来文化的入侵等等,会促进各阶级等矛盾,致使唐朝走向了衰落。不过,唐朝作为一个朝代,其做出来的贡献是全方面的,是值得我们现在人学习和继承的。

唐朝女性服饰的演变,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对审美观念的提高,这些意识对封建王朝和女性权利低下无疑是一种挑战。这些就历史的进程来说,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束缚,是一场运动,其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五行志》

《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