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学过音乐制作的。我感觉她是觉得自己作曲水平还不够,却又想要歌特别出彩,所以选择把这些都承包给专业的制作人(我没有说这样不好的意思,很多歌坛巨星很火的歌也不是自己写的,照样很出彩)纵观当下很多idol也都选择了自作词曲,就我所知,像朱星杰,小鬼,包括我很欣赏的张艺兴,他们的歌大多自己作曲编曲,承包音乐制作的一切,感觉真的很全能。不过再一听他们的歌,并没有像想象中的“全能制作人”那样出彩。
所以这是否是追求不同所致?我认为追求的分歧在于:一个是为了让一首歌出彩,选择把音乐制作承包给专业人,放弃一部分自己的输出。另一个是哪怕自己作歌水平有限,也要展现完完整整的自己的歌。
刘雨昕是否属于前者?
ps:我这个问题提的可能有点蠢,因为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而且可能包含了一些主观臆断,就见谅吧。
我说我有主观判断了,这不是你编辑我问题的理由,提问不是主观的难道是客观的吗?
21 个回答


现代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人们不必花费高昂的成本和繁琐的工序,就能得到高标准化加工过的原材料,比如高蛋白小麦粉、精制无盐黄油、细砂糖、鲜鸡蛋等等,而不是说我为了做个曲奇饼还得现圈块儿地养牛养鸡种小麦甘蔗,对吧?
确定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再来谈客观条件,做作品最需要的是什么?时间。
这东西钱买不来,而发布作品的计划是既定的,制作完成的时间要与之相匹配。
那么她这张专辑,有多少地方需要她花时间呢?
首先曲要选,词要填,她自己收集的民族元素声音采样那么多,要不要花时间去考虑哪样放在哪首的什么地方?她歌曲的一部分配唱声音也是她自己录制的,主歌就更别提了,都录完之后,从花絮里你可以看到,混音过程她都有跟进,绝对不是甩手掌柜。
其次就是舞蹈,编舞也要全程跟,每个细节调整都有她参与,她不仅要练自己的部分,整体队形她也要看,伴舞动作细节也要扣,每拍一镜她都会去机子前面看,不够好还要再来一遍。
最后就是专辑的概念,美工设计,服装选择,哪个环节没有她的影子?
那么这张专辑开始着手到正式发布花了多久的时间呢?六个月左右,中间还有别的工作要做。
跟她合作的伴舞老师说到她,不是说她“很辛苦”,而是说“她真的需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了”——她都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压缩到这样了,居然还有像题主这样自称粉丝的人在嫌弃她不自作词曲
行,那咱们继续掰扯。
是啊,“全能唱作人”这个名头又响亮又好听,但题主自己也说了
所以题主为什么还要问这种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呢?
继然题主列举了我也就顺着题主的思路说,那人家是在表达自我态度,现在社会审美这么多元,有什么不能表达的?题主觉得不出彩不代表别人也觉得不出彩,否则人家的歌也不会卖得不错也不会上那么多榜对吧。
那么问题来了,刘雨昕没有用原创作品表达过态度吗?她十七岁写第一首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表达态度了。她自己的原创作品《从不》《二字当头》《两个ta》《I will》,有的表达了她的志向有的表达了她的感情还有的表达了她内心的挣扎和面对困境的态度,都是她在各年龄阶段的状态的代表作。
那她为什么现在不这么做了呢?
除了时间的因素,她做的这一张是舞曲专辑,这个门类在中国的起步本来就晚,不流行,做得好的也没几个,最原汁原味的在国外,最先锋的也在国外,而她人在国内,日常用来练习的舞曲音乐也都是国外的音乐——是她不愿意用国内的吗?是这种节奏型复杂、层次丰满耐听、可供不同舞种的舞者做不同方式拆解创作的舞曲——国内基本没有啊。
刘雨昕学编曲的时候倒是自己混剪过几支舞曲,但她明显是不满意的,她想要做更优质或者说更符合她标准的东西,但她觉得靠她自己一个人目前还做不到。
所以她找国际优秀的音乐人合作有什么不好?
回到大前提——现在已经是娱乐产业工业化的环境,既然可以接触到这种优质资源又花得起钱,那为什么不呢?
是啊,李子柒那种从播种开始用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加工成美食的过程无比美妙,但我去超市买一斤精磨玉米粉捏出来的窝窝头未必就是偷懒?
我知道题主想表达的意思不是这个,但我更加疑惑的是,题主已经吃过李子柒们做出来的美食并感觉没有想象中好吃了,还要纠结别的厨师为什么不自己加工原材料这种问题,你到底是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