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八股油条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徐州传统面食小吃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起源于清末徐州地区,最早见于马市街一带早点摊点 。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八股造型为核心的制作标准,截至2024年已成为延续百余年的徐州饮食文化符号 [5] [7] 。2000年在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评比中获"中华名小吃"认定,确立其在全国传统小吃中的地位 [5]

制作工艺

播报
编辑
  • 采用精制小麦粉与老面发酵,面团需经三次揉搓醒发
  • 分切八根等量面坯,呈放射状合拢成圈,确保厚度均匀 [4-5]
  • 油温控制在180℃左右,炸制时需持续翻动4-5次 [6]
  • 成品长度约20厘米,直径为普通油条的两倍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包含车轮形(直径约15厘米)与椭圆形(长约25厘米)两种定型方式 [4] 。表面呈现均匀分布的蜂窝状气孔,横截面可见清晰的八股结构 。2024年市场售价维持在3元/根 [6] ,较普通油条溢价约50%。

食用方式

播报
编辑
传统吃法需将油条浸泡于饣它汤中,待外层软化而内芯保持酥脆时食用 [6] 。年轻群体偏好直接咀嚼感受脆香口感,或搭配煎饼形成复合碳水组合 [4] 。部分店家推出迷你版(长度12厘米)以适应儿童食用需求 [5]

文化地位

播报
编辑
作为徐州早餐文化的代表符号,2024年入选"国潮汉风中国年"美食推广名录 [2] 。在老城区早餐场景中,常见中老年食客排队购买,形成"一汤一油条"的固定消费模式 [6] 。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体入选时间待考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