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连翔,男,
1983
年生,辽宁大连人。
2002
年
9
月至
2006
年
7
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6
年
9
月至
2008
年
7
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王培波教授,获硕士学位;
2011
年
9
月至
2014
年
7
月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师从李学勤先生,获博士学位;
2014
年
7
月至
2016
年
7
月在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李守奎教授。
2016
年
7
月留校任教,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
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先秦史、汉字学、艺术史。
本科生:简帛学、先秦考古发现与艺术史、汉字与中国文化、专业实习等
研究生:战国简研读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8
批特别资助项目(
2015T80068
),主持,已结项;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58
批面上资助项目(
2015M580079
),主持,已结项;
3.
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两汉竹书形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16LSC020
),主持,已结项;
4.
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出土数字卦材料整理与研究”(
1708
),主持,已结项;
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竹书形制及出土竹书整理方法研究”(
17CZS054
),主持,已结项;
6.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华简古文字资料数据库建设与相关问题研究”(
20YYA001
),主持,在研;
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以定县简为代表的极端性状竹书的整理及其方法研究
”
(
21&ZD306
),主持,在研。
1.
山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贾连翔整理:《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叁〕》,文物出版社,
2
021
年;
2.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贾连翔选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精选字帖》,文物出版社,
2020
年;
3.
贾连翔:《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中西书局,
2020
年;
4.
李学勤主编,贾连翔、沈建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
—
玖)文字编》,中西书局,
2020
年;
5.
李学勤主编,贾连翔、沈建华:《清华大学藏
战国竹简(肆—
陆)文字编》,中西书局,
2017
年;
6.
贾连翔:《战国竹书形制及相关问题研究》,中西书局,
2015
年;
7.
李学勤主编,沈建华、贾连翔:《清华大学藏战国竹
简(壹—叁
)文字编》,中西书局,
2014
年、
2020
年修订本;
8.
李守奎、贾连翔、马楠:《包山楚墓文字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2022
年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
·治谈〉的结构与思想》,《文史》
2022
年第
1
辑,第
257-264
页;
《清华简〈五纪〉的
“簸扬于箕”与“外”声字的喉、唇通转现象》,《古文字研究》第
34
辑,中华书局,
2022
年,第
364-368
页;
《清华简〈参不韦〉的祷祀及有关思想问题》,《文物》
2022
年第
9
期,第
59-63
页;
《跳出文本读文本:据书手特点释读〈参不韦〉的几处疑难文句》,《出土文献》
2022
年第
4
期;
2021
年
《清华简
“〈尹至〉书手”
字迹的扩大及相关问题探讨》,《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
13
辑,巴蜀书社,
2021
年,第
79-100
页;
《清华简〈五纪〉的
“骸”
及相关字的再讨论》,《出土文献》
2021
年第
4
期;
《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
“百科全书”
的新发现》,《光明日报》
2021
年
10
月
30
日;
《博通视域下的清华考古学、古文字学与美育》,刘巨德主编《向美而行
—
清华大学美育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
年,第
24-32
页;
《清华简〈五纪〉中的
“行象”之则与“天人”
关系》,《文物》
2021
年第
9
期;
《试析战国竹书中的
“貌”
字》,《语言学论丛》第
63
辑,商务印书馆,
2021
年,第
356-363
页;
2020
年
《释清华简〈筮法〉中的
“灶”祀》,《周易研究》
2020
年第
6
期;
《论
“标”字本义与字形的关系—兼释战国竹书中的“标”字》,《简帛》第
21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
年,第
13-19
页;
《新见文献视域下曾子思想价值的第三次发现》,《孔子学刊》第
11
辑,青岛出版社,
2020
年,第
281-283
页;
《略论清华简〈行称〉的几个问题》,《文物》
2020
年第
9
期;
《〈封许之命〉缀补及相关问题探研》,《出土文献》
2020
年第
3
期;
《清华简〈厚父〉
“本”字补释—兼校〈逸周书·尝麦〉之“如木既颠厥巢”句》,《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三
辑,中华书局,
2020
年,第
376-379
页;
《三晋列侯相关史事新探
—再读清华简〈系年〉与骉羌钟铭文》,《中国史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从清华简〈系年〉再看齐桓公邦卫》,《简帛研究》
2020
年春夏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第
30-34
页;
《是典籍还是工具:从〈算表〉的形制、书迹谈其功能性质》,《中国书法报》
2020
年第
30
期第
3
版;
《研习战国时期楚文字书法的珍贵资料》,《中国文物报》
2020
年
6
月
5
日第
7
版;
《浅谈竹书形制现象对文字识读的影响
—以清华简几处文字补释为例》,《出土文献》
2020
年第
1
期;
《从〈治邦之道〉〈治政之道〉看战国竹书
“同篇异制”现象》,《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年第
1
期;
2019
年
《清华简〈成人〉及有关先秦法律制度》,《文物》
2019
年第
9
期;
2018
年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
·治谈〉残卷复原尝试》,《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七辑,上海:中西书局,
2018
年,第
255-272
页;
《战国竹书整理的一点反思
—从〈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三篇的编联谈起》,《出土文献》第十三辑,中西书局,
2018
年,第
142-152
页;
《
“摄命”即〈书序〉“臩命”“囧命”说》,《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年第
5
期;(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
2019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篇的再编连与复原》,《文献》
2018
年第
3
期;
2016
年
《数字卦的名称概念与数字卦中的易学思维》,《管子学刊》
2016
年第
1
期;
《释〈厚父〉中的
“我”字》,《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第
370-373
页;
《新释〈左传〉一则筮例兼谈战国楚地筮占的来源》,《中国史研究》
2016
年第
1
期;
《战国竹书收卷方式探微》,《装饰》
2016
年第
2
期;
2015
年
《实物所见:一部两千多年前的长篇史书》,《光明日报》
2015
年
12
月
10
日第
16
版;
《战国竹书文字布局小识》,《出土文献》第七辑,中西书局,
2015
年,第
187-192
页;
《反印墨迹与竹书编连的再认识》,《出土文献》第六辑,中西书局,
2015
年,第
229-245
页;
2014
年
《谈清华简文字的基本笔划及其书写顺序》,《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三期,中西书局,
2014
年,第
77-89
页;
《试论出土数字卦材料的用数体系》,《周易研究》
2014
年第
6
期;
《出土数字卦材料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4
年第
4
期;
《清华简筮法与楚地数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深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
3
期;
2011
年
《清华简九篇书法现象研究》,《书法丛刊》,
2011
年第
4
期。
1.
贾连翔: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中国专利号:
ZL201210414370.0
;
2.
贾连翔: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摹本的制作方法,中国专利号:
ZL201310522198.5
。
2020
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1
)
;
2017
年度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
2
);
2016
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一等奖(
1
);
2015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
2014
年度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