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咏鹅》,让年仅七岁的骆宾王,成为了那个县城里难得的神童。这一首语言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到20个字的一首小诗,至今还是很多小孩童年的启蒙诗。那么写下这首诗的那个7岁神童,后来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他为初唐四杰中的诗人,七岁写诗,八岁应试,这样的才子本应是唐王朝诗坛上最璀璨的诗人之一,只可惜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在大唐诗坛上,也未曾留下更多的锦绣文章。

1.七岁成名,妇孺皆知

初唐四杰中,出身最为寒酸的就是骆宾王了。公元619年,他在浙江义乌出生。虽说出身寒门,但是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所以在给他取名字的时候,便根据《易经》中的那句“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而取名,给他取名为宾王,表字观光,希望在将来能够成为国家中的一代良臣。7岁的时候,骆宾王在家门口的河水边玩耍,看着那一群在河水中嬉戏玩耍的白鹅,一首仅有18个字的《咏鹅》就成形了,这首诗迅速火遍了当时的县城,他成为了大人口中相传的天才。

打小就具有传奇色彩的骆宾王,将来必定是要踏入仕途的,因为过人的才学,人们都以为他能够走的一帆风顺。可惜他的家庭无法给他更好的一个成长环境,他的父亲在他少年时期要前往山东任职,谁知刚从义乌到山东没多久,便因病逝世,随后整个家庭迅速衰败。而这个时候骆宾王才19岁,整个家庭的担子就落在了他的身上。而他想要改变人生,最快的办法自然是进京参加科举。

2.名落孙山,意气用事

19岁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前往长安城去参加,谁知有着过人天资的他,却没有得到命运的眷顾,那一面挂在城墙上的放榜名单,竟然找不到他的名字。其实这也和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有关,学识和才华在时代中固然重要,但是人情分也是考生能够榜上有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唐朝举荐成风,不去和考官打点人际关系,又不是高门望族出身,即便是七岁能吟诗的神童,不接受现实所匹配给你的命运。

好在那一身才华,得到了当时道王李元庆的赏识,所以他就先在王府里面做起了道王幕僚。虽然只是一份难以施展才华的临时工作,但是首先解决了生活问题。公元663年,大王想给骆宾王安排更加重要的工作,即便是有人际关系在那里,但是求职工作的流程总是要走一下的。因此道王便让他写上一篇文章,根据他的这份自荐信,给他安排一份最合适的工作。随后骆宾王就写了一篇《自叙状》,别人都是夸自己的优点,他在这篇却以此为不耻,所以获得更好工作的机会,也被他的耿直给耽误了。

3.落魄无行,终得时来运转

失去了在王府做幕僚的工作以后,再加上在长安城的几次自荐不顺畅,所以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他便选择了去做一个无业游民。他约上几位闲散的朋友,到处去游山玩水,就跟现在那些怀揣着“诗与远方”的年轻人一样,每到一个地方,也会诗兴大发。这时期他所写的诗词,大多都是写山川湖海的美景,从冬日走到夏日,从白雪走到细雨,虽说所作的诗文一直在长进,但是终究不能这样混沌度日。

公元664年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时来运转。这一年唐高宗李治前往泰山封禅,当时皇帝每到一个地方,底下的官员就会呈上几篇华美的文章,用来称赞皇帝的功绩,展现盛世繁华,其实说白了就是用来讨好皇帝。正好当时的官员都听了骆宾王有才华,尤其是写的文章极为精彩,讨好皇上的任务就落在了骆宾王的头上。他也意识到这是唯一一次能够改变你将来命运的大事,所以闭门写文,最后一篇精彩的《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终是到了皇帝的手上。

4.步入仕途,终得赏识

他所写的这篇文章,几乎是将他毕生夸赞的会运用到了极致,唐高宗读完这篇美文,当即龙心大悦,皇帝一道谕旨,骆宾王终于得来了一个九品的奉礼郎,这也让他正式开启了仕途之路。虽然这仅是一个九品的小官,但是却要前往长安城里面上任,这也就意味着她在接下来的官场上,有着更多的晋升机会。接下来几年,他的仕途也算是顺畅,他去过西域边塞从军,也曾在多地担任官职,一路做到了正六品的御史台。

在为官期间,他做了一大批流传于后世的千古名篇,比如那首震惊帝都文坛的《帝京篇》就是在这个时期所作。这时候的骆宾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尤其是在文坛上的表现,更是让他成为了整个长安城里面的焦点。人在得意的时候,就容易犯以前的错误,他耿直的一面又显露出来。他总是上书弹劾有些官员,结果又得罪了他们。公元679年的时候,一起贪污案让他也被小人给诬陷,受到了牵连而入狱。在狱中难忍心中悲愤之情,便在监狱里写下了那首《在狱咏蝉》,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4.起兵造反,不知所踪

骆宾王在监狱里呆了一年,到公元680年的时候,刚好遇到皇帝更改年号而大赦天下,他也从监狱里面放出来了。从监狱出来以后,朝廷降骆宾王的职位。很多人都贬值以后,仍然坚持走仕途之路,但是骆宾王却不干了。他去浙江台州任职了几天以后,便离职而去,先是当了几年自由职业者。等到了公元684年的时候,他干了一件人生中最大胆的事,那就是造反。

那时候虽然武则天还未称帝,但是世人皆知,她已经是整个大唐王朝真正的政治中心,兵王本就对朝廷心怀不满,再加之一位女子掌权,这天下岂不是乱了套。所以在这一年9月的时候,他加入了徐敬业所领导的造反团队。不过他是文人,虽然不能拿起刀剑上战场,但是他所写的文章,却也同样能激励造反者的人心。因此他就写下了那一篇历史上极为有名《讨武曌檄文》,这篇强健恢宏的檄文。虽说他文章写得好,但是小小叛军又如何与朝廷相抗呢,所以几个月以后,叛军就被剿灭了,而之于骆宾王最后的下场,却无人可知。

关于这位神童的传说,有人说他早已在那场战乱中投江而亡;也有人说他最后在灵隐寺出家,因为当年宋之问前往杭州有游历时,曾在那座古寺中遇到一位极有学问的老和尚,在寺院的池塘中,还养着几只白鹅;至于骆宾王,后来到底是死是活,已经无人知晓。他其实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文人,空有一身才情,却难以在这个虚伪官场中得以善终。如果他的这份耿直,能够活在当下,或许又是一段传奇人生。

作者:青楼诗社

喜欢诗词文化的朋友, 欢迎关注青楼诗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