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笑点低的机器猫  ·  宇宙星座信用卡- 卡片世界·  1 年前    · 
风流的书签  ·  为什么导数和微分的英日文术语如此混乱? - 知乎·  1 年前    · 
发呆的汤圆  ·  《昆虫总动员2》获8.2分,预算仅迪士尼动画 ...·  1 年前    · 
面冷心慈的花卷  ·  商务人士首选,2023旗舰真无线降噪耳机JB ...·  1 年前    · 
发财的李子  ·  液晶触摸一体机开不了机(常见的5个原因及解决 ...·  1 年前    · 
小百科  ›  为什么宫古语大神话里出现了“ksks”(月亮)这样的词? -
宫古语 方言 元音
要出家的鞭炮
2 年前
为什么宫古语大神话里出现了“ksks”(月亮)这样的词?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我查了半天,没有查到大神是个什么地方。词典和百科里都没能找到,甚至谷歌地图都没有......

但我第一反应是:我猜关于那个“s”,其实他想表达的应该是ɹ̩~ɹ̥̩,

也就是:

*tuki>kuki>kiki>ksks

除了舌尖化,甚至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清化。(也可以联想日语普遍存在的非核元音在两个清辅音之间清化的情况)于是,就被记作为ksks这样了。但应该不会是大多数人一开始想的“科斯科斯”那样的。

当然以上纯属假设 。以下就来试着验证这个假设

根据舌尖元音,出现了舌尖元音的琉球语有哪些呢?很明显宫古方言就很典型啊 [1] 。然后维基一查,果然在宫古方言(miyakoan languages)这一栏里找到了这个东西:

大神儿到底是哪儿啊谷歌地图也没有

汉语“字次四”的那个舌尖元音的符号国际学界并不喜欢用。他们采用了ɨ~ɯ这样的写法。这样的写法其实并不少见。

关于大神方言的舌尖元音,维基百科这么说:

Historical *i and *u centralized and merged to/ɨ/as *e and *o rose to /i/ and /u/. The blade of the tongue in/ɨ/is close to the alveolar ridge, and this feature has been inaccurately described as "apical" . [4] In certain environments/ɨ/rises beyond vowel space to syllabic/s̩/after/p/and/k/(especially before another voiced consonant) and, in variants that have voiced stops, to/z̩/after/b/and/ɡ/:

历史上的i 和 *u在大神方言里央化为/ɨ/ ,而*e则抬高到/i/或者/u/。而关于/ɨ/(的细节),其 实其发音时舌尖已接近牙根 。这种特征有时被不太准确地形容为“舌尖音”。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 /ɨ/还会继续升高而变作一个成音节的/ s̩ / 。譬如当它出现在/p//k/之后时(尤其是这个元音后面还存在另一个浊辅音的时候);

而在浊辅音/b//g/后,则为变体/ z̩ /。

看来我的第二个猜想是正确的,ksks也正好处于上述的“k环境”下,所以记为了s。(甚至我还找到了大神方言,以及周边岛里(shimazato)方言等使用正字法<s>的很多例子:)

琉球语 翻译/标准日语
pstu 人“hito”
ksmu 肝“kimo”
tabz 旅程“tabi”

于是我们可以用ksks还原出kiki。而对比另一些地方的琉球语(如那霸方言[t͡ɕit͡ɕi]),也就不难进行下一步论证:由于琉球语和日语的元音对应关系 [2]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kiki映射为“kuki” [3]

最后一步就是k和t是怎么转化的了。其实留意一下问题图片(哇你盗取上野的图片和他说了吗......)里就可以发现这个t还有变成ɕ的(这个ɕ我认为是ts腭化并脱塞化得来的)

所以k和其它辅音的转换也成了这个推理过程是否能够闭合的最后关键。但是毕竟日语不是夏威夷语那种ptk变来变去的语言,这个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联想到,据推测 上古和原始日语也偶有发生爆破音之间互相转化的例子。 典型例子如“*kukum-(くくむ)”“*pukum-(含む)”“*tutum-(包む)”三者意思极其相近。另一个例子则是*pusube-(くすべる-燻べる)和*kusube-的转化。浊音也有*koroNk-(転ぐ)和*koroNp-(転ぶ)这样的。这类现象不常见,但例子也绝不少。

所以这里假设tuku-i(露出形)/tuku(被覆形)(PJ [4] )的形式到了MRK [5] 里时,可能一个k变成了t [6] [7] 。

这样这个来历考证就なんとか勉强闭环了。但最后一步依旧是我个人的一步险棋,暴论可能性较大,请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

最后放上一段琉球语宫古方言发音人的视频,老爷爷真的可爱啊(虽然我还是听不懂 ):


更新:根据评论区里得到的新信息大神岛找到了,上述的最后一步“kt互相转化”这个假设也似乎是没啥悬念的被否决了。

宫古诸岛地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翻译为:minna(水纳岛),tarama(多良间岛);ikema(池间岛);irabu(伊良部岛)simoji(下地岛);kurima(来间岛);miyako(宫古岛)。详细地理信息也可参见下注释网址。(可惜幻叔儿退乎了......这些地名常听他讲。)

以及tk转化的真相:根据Pellard(2009),大神方言还有这样一个词汇:

“ks”“乳房”

很可能是* ti 演变成的。

以及此处分享更多Pellard(2020)在报告中给出的例子:

可以看到那个/ksks/除了表示「つき」,还可以是各种动词的连用形比如「着き(つき)」「聞き」「くち(口)」「突き(つき」,甚至「土(つち)」......tu、ku、ti、ki都变成了ks,合并程度可以说是很惊人了。

以及能看出来,果然在p和s后面也有这样的情况:(引く)*piku>psks;(日)*pi>pss;(巢)*su>ss。总之就是u和i都擦化且清化了。

这似乎证明了大神方言中有一种特定的使得[k]和原始日语 *t相互对应的途径。可能是一种 逆腭化 ,也可能是特定的音节相互 同化 导致的。但总之似乎并不属于上面说的那种发散性的爆音转化了。毕竟我自己假设的时候都深感这个现象太偏僻且太久远。

再次感谢油条叔给评论区分享的文段!

参考

  1. ^ 带有舌尖元音的琉球语有宫古,八重山方言。
  2. ^ 在琉球语中,经常出现一部分元音的规律性漂移。如那霸方言中,很大一部分的u会变成i,而有的i依旧是i。所以tuki变成了chichi。第二个chi是ki的腭化产物。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3121322
  4. ^ proto Japanese。一般认为是日语和琉球语的共同祖先。
  5. ^ modern ryukyuen。现代琉球语。包括很多子方言。
  6. ^ 参照:The Japanese Language Through Time. Samuel E. Martin (1987) .p.694.
  7. ^ 这本书的附录中给出了大量的词源信息,墙裂推荐。(我曾经看这些词源看到暂时眼瞎......上个世纪的书,排版是真的不友善。。。)
 
推荐文章
笑点低的机器猫  ·  宇宙星座信用卡- 卡片世界
1 年前
风流的书签  ·  为什么导数和微分的英日文术语如此混乱? - 知乎
1 年前
发呆的汤圆  ·  《昆虫总动员2》获8.2分,预算仅迪士尼动画1/20_手机新浪网
1 年前
面冷心慈的花卷  ·  商务人士首选,2023旗舰真无线降噪耳机JBL Tour Pro2音乐商务舱测评
1 年前
发财的李子  ·  液晶触摸一体机开不了机(常见的5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 知乎
1 年前
Link管理   ·   51好读   ·   Sov5搜索   ·   小百科
小百科 - 百科知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