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背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32 个回答
谢邀。
晚上躺下想起来挖坑没填爬起来填坑,困成狗,尽量不写废话空话,写思路权当抛砖引玉,尽可能把 #人民币国际化# 相关知识补充完整。
本文分为若干部分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利弊,外部条件,对策,结论。
支持国际化总逻辑: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顺差国,有最多外汇储备,人民币理应成为世界强币,借助国际化实现金融强国目的。
不支持国际化总逻辑:国家竞争力和微观竞争力欠缺(中国处在产业链低端)--人民币无法成为资产项目而只能是央行负债(很多国家不承认人民币是其资产,而只是央行负债,就有可能偿还不起,那就用美元偿还)--在世界经济波动情况下易受攻击--影响实体经济--中国应通过贸易增强实力再考虑国际化。
-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
政治权利优势。一般来说货币流通范围是和这个国家地位成正比的,国际货币的普遍接受性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这个国家信用的肯定。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更加主动,在金融体系中话语权会极大提升。而不是像现在面对美元统治下的牙买加体系。
外汇风险。在国际收支中目前以美元结算而存在外汇风险,汇率变化影响企业经营,我国大量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而国际化后一切收支本币计价,降低了风险,促进对外贸易往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铸币税。金本位时是各国直接交税,纸币本位就是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就可以向世界征税,如果借外国债太多搞个贬值缓解下外债压力神马都是可以的。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本国居民带来方便,走到哪都不用换钱。
为本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生意。
为上海国际金融建设再填一瓦。
有利于东亚地区外汇市场稳定,经济安定。
......
其实这一块类比欧盟,用最优货币区理论想更好。
- 人民币国际化的坏处
资本流动的冲击。资本项目开放,国际化后香港离岸中心形成,利率汇率市场化,一旦出现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偏离容易给国际游资套利套汇机会,也可能累计头寸发动攻击,不利于固定汇率制的执行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可参考三元悖论。
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影响(Aliber,1964)。不过后来日本人零利率注入流动性量化宽松来规避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由于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相比现在几乎都在国内流动队央行调控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容易引起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满足。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如为了控制国内通胀提高利率,资本账户顺差,货币政策效果削弱。再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增发的货币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加剧国际通货膨胀,却并未对美国经济起到多大刺激作用。但是我央行相比美联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银行挤兑风险。由于无法确定非居民手中货币存量,存在支付危机。
监测更困难。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地缘政治恶化。美国一定不会同意的,欧盟日本也不会同意的,人民币国际化肯定从亚洲开始,而日本一直把亚洲看做第一战场,矛盾可想而知。
货币需求大幅波动。升值压力。人民币一旦国际化,货币需求从本国扩张到世界,需求增加本币升值,经常账户恶化。
责任增加。
- 不知道好处还是坏处
利率上升压力。来自需求曲线右移。
D↑,LM左移,Y↓,一方面来自利率渠道,,利率↓投资↓收入↓。另一方面来自贬值造成经常账户恶化。
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流出资本流入,BP线右移,LM左移,IS-LM均衡点在BP线上方意味着顺差,外汇占款增多会增加货币供给。
物价。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考虑到境外货币需求M↑P↑,如果不考虑境外需求则通缩。
货币乘数。境外人民币以现金持有,降低货币乘数。
- 外部条件
欧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的衰退和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全是利好啊~
-
对策
央行设立专门机构监测境外对人民币需求动向,以配合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减轻国际化对我国汇率和物价影响。
增强汇率弹性和利率市场化程度,避免游资套利。
发展经济增强国际对人民币依赖性,承担国际责任比如亚洲金融危机不贬值政策,提高公信力。
-
结论: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好处大大的啊啊啊
参考: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马荣华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
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与启示 陈学彬 李 忠
Chinn and Frankl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