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先是长驻代、
雁门
,保卫赵国北部边境,被称为良将。他于边境采取坚壁清野、养精蓄锐、伺机反击的方针,使
匈奴
掳掠无所得,而赵军战斗力得以增强。待时机成熟时,选拔近二十万人加紧战前训练,以部分人畜为饵,诱匈奴深入赵地,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歼灭匈奴十余万骑,乘胜灭
襜褴
,破
东胡
,降
林胡
。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率军进攻
燕国
,攻克
武遂
、方城。赵王迁三年(前233年),在
肥之战
中大破秦将
桓齮
部,次年又在
番吾之战
中击败秦军,因功获封
武安君
。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国在灭韩后北上攻赵,奉命与
司马尚
抵御秦军攻势。后来,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人夺取李牧的兵权。不久后李牧被杀害(一说被赐自尽
[36]
)
[21]
。次年,赵都邯郸为秦军所破。
[9]
[46]
- 全 名
- 李牧
- 别 名
- 李繓
- 封 号
- 武安君
- 姓
- 嬴姓 [46]
- 民族族群
- 华夏族
人物生平
李牧被称赞为
赵国
北部边境的良将,久居赵国北边代(今河北
蔚县
)、
雁门
(治今山西
右玉县
南),防备
匈奴
(关于他镇守代、雁门的时间,学者
林幹
在《
匈奴史
》中推测是
赵孝成王
初年
[41]
)。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边防的措施,主要是:(1)按照边防军事需要,调整地方官吏的设置,使之能适应战备体制;(2)将“
军市
”收入全部划归
幕府
(军队统帅的领导机构),充作军费,以提高边防官兵的生活水平
[47]
。又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优待战士;(3)狠抓军队训练,“日习骑射”,以提高军队战斗力;(4)加强
烽火
报警及通信联络设施,以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5)组建侦察情报网络,派出大批谍报人员,深入边外,以便能及时掌握匈奴动态。
[2]
[39]
在对匈奴作战方面,李牧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怯懦,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孝成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孝成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2]
[39]
李牧“雁门纵牧”
(2张)
李牧来到边境,重申旧约。匈奴好几年入侵,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李牧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以及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将他们组织起来演习战斗。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当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时,李牧就假装兵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匈奴
单于
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令人难测的阵势,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击败匈奴后,他趁势灭了
襜褴
,打败了
东胡
,收降了
林胡
,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4]
赵悼襄王
即位后,
廉颇
、
乐乘
相继离开赵国,
田单
、
赵奢
、
蔺相如
等重臣均已去世,于是李牧成为了朝中重臣。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悼襄王派李牧进攻
燕国
,于次年(前243年)攻下燕国的
武遂
(今河北徐水西北
遂城镇
)、方城(今河北
固安
南)。
[6]
[26]
[56]
赵王迁
二年(前234年),秦大将
桓齮
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
磁县
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杀赵将
扈辄
,号称“斩首十万”。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
上党
,越
太行山
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
藁城
西南二十里),深入赵的后方,造成包围赵都
邯郸
的形势
[37]
。危急之下,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6]
[41]
赵王迁四年(前232年),秦王
嬴政
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
邺
(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一军到了太原,攻取狼孟。自邺进军的秦军在北抵南番吾(今河北磁县)时,再度为李牧所大败。
[6]
[26]
[46]
[51]
[58-59]
李牧在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二国,保证了赵国的安全。
[6]
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王
嬴政
在灭亡
韩国
后,大举兴兵伐赵。秦军分三路进军:
王翦
作为战役统帅,率上地(即上党)之师,越太行山,下井陉(今河北
井陉
)塞,攻赵国的中部;
杨端和
率河内之师北上,临漳、邺,由邺进围邯郸,羌廆也进攻邯郸周围,这是南路军;李信出云中、太原,攻赵的代郡一带,作为北路军
[28]
[60]
。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
司马尚
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
[7]
。据《
战国策
》记载,李牧数次击退秦军进攻,还杀死了桓齮
[38]
(有学者认为《战国策》所记“杀”应是“走”之误写
[57]
)。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近臣
郭开
,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
颜聚
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拒不受命,赵王迁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将他杀害(以上说法主要见载于《史记》《战国策·赵策四》。对于陷害李牧者为谁,除郭开外,还有不同说法。而关于他的死因,也有赐死之说。详见“
人物争议
”目录)。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7]
[53]
李牧死后第二年,即在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王翦乘势发起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约今河北
邢台
地区)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
[7]
[28]
[32]
。赵
公子嘉
率其宗族几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至秦王政二十五年,代王嘉六年(前222年)秦将
王贲
带兵灭燕后,虏代王嘉,赵国自此灭亡。
[26]
主要影响
-
1.
主张建立边防地区的战备体制 。李牧出守代郡时,根据边防形势的需要,开设 军市 ,以军市的收入补给军用。又重视采取严密的边防措施,建立边防预警报警体系,严令军民“谨 烽火 ”,每当匈奴入侵时则必须躲入 收保 ,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为后来的反击积蓄了力量。 [21]
- 2.
-
3.
强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坚持军事指挥的自主权 。当赵孝成王强令李牧再次出守北部边境时,他要求授予自主行事的权力。邯郸之战,赵王迁听信谗言下令解除他的军事指挥权,为战争大局计,他拒不受命。 [21]
-
4.
主张弱守强攻,攻守结合,为攻而守,攻中有守 。为了解决匈奴犯边问题,李牧一方面蓄积力量,激发士气;另一方面固守示弱,助长匈奴轻敌情绪。再用计诱敌深入至预设战场,迎头痛击。宜安之战,他避秦军锐气,筑垒固守,拒不出战,使得敌人失去戒心,而分兵进攻别处。当战场上出现秦弱赵强的局面时,他便果断进攻,大破秦军。 [21]
-
5.
重视各兵种的协同作战 。破匈奴一战,他“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步骑车弩密切配合,大破匈奴十万余骑,即是重视发挥不同兵种的特长,令其协同作战而取胜的。 [21]
李牧军事思想是对战国末年赵国抗御外敌入侵战争实践的总结,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边防思想作出了贡献。
[21]
历史评价
冯唐
:
-
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23]
-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於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22]
-
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25]
陈元靓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 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 ”
[34]
黄道周
:“李牧良将,为赵守边。市租入幕,飨士无厌。烽火独谨,骑射习兼。边患即入,收保为先。不许
浪战
,战则斩焉。尽以为怯,易将火炎。战不得一,败亦失千。再请牧出,法只如前。士感愿战,然后戒严。出其不意,诱其兵添。一战破之,胆落心寒。不敢犯境,十有余年。如此功业,宜标凌烟。一不奉命,身首莫全。呜呼哀哉,为将难言。”
[11]
郑观应
:“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
韩信
、
马援
、
班超
、
诸葛亮
,唐之
李靖
、
郭子仪
、
李光弼
,宋之
宗泽
、
岳飞
,明之
戚继光
,
俞大猷
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31]
人际关系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李牧的祖先是秦司徒
李昙
。李昙的次子
李玑
,是秦的太傅。李玑生三子:李云、
李牧
、
李齐
。自李牧开始,李氏的一支定居
赵郡
,他因此被视为
赵郡李氏
的始祖
[30]
。
[29]
李牧有三子:李汨、李弘、李鲜。李汨仕秦为中大夫、詹事,生李谅、
李左车
、李仲车。李左车是秦汉之际著名的谋士,辅佐
赵王歇
,功勋卓著,被封为广武君。
[29]
李左车之后的李氏世系,参见“赵郡李氏”词条。
人物争议
(一)为秦所收买的间谍馋害后被他人杀害
。而关于究竟为何人所谗害,亦有三种传说:1.《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赵世家》以及《战国策·赵策四》认为是为
郭开
所谗害
[25]
[53]
;2.《战国策·秦策四》又说是
顿弱
北游燕赵而杀
[54]
;3.《
列女传
》又称赵王迁母赵悼后通于
春平君
,多受秦赂而促使赵王迁诛李牧
[55]
。
[51]
(二)受馋后自尽
。根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赵王迁的宠臣
韩仓
“疾贤妒功臣”,在赵王迁前说李牧的坏话,因此赵王迁使人代李牧统兵,并把他叫到王宫。赵王迁让韩仓责备李牧说:“将军战胜,得到大王赐宴,将军向大王敬酒,却带匕首,当死!”李牧辨白说:“我患有佝偻病,因手臂缩短了,不能触到地,在大王面前起居不敬,恐获死罪,所以让工人做了个木杖接手,大王如果不相信,我拿出来请您亲眼过目。”说着,从衣袖里取出缠布的木制假胳膊,给韩仓看,并请求韩仓向赵王迁说明情况。韩仓不肯,说:“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李牧向北拜了两拜,本想即刻自尽,想道:“人臣不能在宫中自杀。”等出宫门后,取剑将要自杀,又因“臂短不能及”,于是以嘴含剑,将剑柄上自刺而死。
[26]
[36]
后世纪念
艺术形象
在明清之际的长篇小说《
东周列国志
》中,李牧出场于第九十六回,是赵国的田部吏,因奉公执法而为平原君
赵胜
所赏识(在史实中该故事的主人公是
赵奢
[13]
),被举荐为将,率精兵五千扈从赵王,参与
渑池之会
[14]
。在九十八回中又提到他曾率军救韩,于阏与大败秦兵(也是史实中的赵奢之事)
[15]
。在第一百一回中,李牧受相国廉颇举荐,与廉颇分路抵御燕军大举进攻,在代地大败燕军,斩燕将
庆秦
,被任命为代郡守
[16]
。在第一百二回中,奉命南行,从庆都一路断燕军
剧辛
部后路,助庞煖围歼剧辛部,又随庞煖取武遂、方城,迫燕王求和。事后仍守代郡
[17]
。在第一百四回中,与庞煖合兵伐燕,取上谷三十城
[18]
。在第一百五回中,被赵王以大将军印召回,率军十余万大败桓齮。赵王称赞李牧“乃吾之白起”,封其为武安君,食邑万户
[19]
。在第一百六回中,赵王中
王敖
的反间计,杀害李牧,使军心涣散,秦军趁势灭赵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