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殿试的场景
因此,殿试卷堪称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试卷。殿试考题只有一个,由皇帝宣布,考试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中途不许离座。最终皇帝根据考官打出等第等多个方面,再钦点出状元、榜眼、探花。
这份清朝温州探花孙希旦的殿试卷,长200厘米、宽38.5厘米。试卷上小楷字迹工整漂亮,卷面非常干净整洁,没有一处涂改痕迹,也没有一字留空。
格式也非常讲究,有顶格书写、靠右书写、缩小字号等。
孙希旦殿试卷
孙希旦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探花,以此计算,这份试卷已经有
246年
的历史。
孙希旦(1737-1784),字绍闻,号敬轩,瑞安二十七都集善乡昭德里(今瑞安陶山碧山镇桐田�村)人。
他打小就是位“学神”,观书过目不忘,学识渊博,得了一个“孙书柜”的绰号。孙希旦25岁时中举人,乾隆四十三年中进士,殿试擢一甲第三名探花,是清代温州人中获得科举名次最高的一位。
孙希旦殿试卷首上的个人简历
在这份殿试答卷中,孙希旦先填写了姓名、年龄,接着是籍贯:浙江温州府瑞安县人,然后是履历及三代简历,跟今天考生考前填表格差不多。
接着开始答卷,回答皇帝所提出的策问。答题内容主要有关于民的教化与吏和民的关系;杜绝私党;书籍记载放失伪舛;民之俭与奢等。
瑞安有一处名胜“探花楼”,就是为了纪念孙希旦,相传当年他曾在此处读书。探花楼和拱瑞阁、观潮阁、话桑楼合称为瑞安四大名楼。中探花次年,孙希旦受温州知府郑�邀请,曾出任中山书院(旧址在今温州市实验中学校内)掌教。
另一份殿试卷的答题考生,是清末名师陈黻宸。
这份试卷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距今也有121年历史了。
陈黻宸殿试卷
现在中高考试卷的上面都有一条密封线,上书“密封线内不准答题”。这条密封线,其实就是由古代的“弥封”而来。弥封又称糊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为防止舞弊,在考生试卷写姓名处,由弥封官反转折叠,用纸钉固糊名,上盖关防印章。这样,考生的个人信息就被折叠掩盖了起来。
陈黻宸的殿试卷答题前,就盖有两个红色“弥封官关防”印章,折痕和糊名的印迹也非常明显。
陈黻宸殿试卷上加盖的弥封官关防印章
与孙希旦的殿试答卷类似,陈黻宸的卷子前面也是先填姓名、年龄,籍贯也是浙江温州府瑞安县人,以及履历及曾祖、祖父、父亲名字。
卷前个人信息栏上,还有二甲第五十二名的红字,是考生陈黻宸此次考试的最终成绩。加上一甲三名,陈黻宸当年得到了全国第五十五名的好成绩,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神”了。